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呃逆症常用药品
  • 丁溴东莨菪碱胶囊①.用于胃、十二指肠、结肠内镜检查的术前准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胃、十二指肠、结肠的气钡低张造影或腹部CT扫描的术前准备,可减少或抑制胃肠道蠕动;②.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胃肠道痉挛、胆绞痛、肾绞痛或胃肠道蠕动亢进等。
  • 兰达用于缓解由胃酸过多引起的上腹痛、返酸、烧心感和上腹不适等。
  • 参芪健胃冲剂温中健脾,理气和胃。主治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适用于胃脘胀痛,痞闷不适,喜气喜按,嗳气呃逆等症。
  • 藿香正气软胶囊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胃肠型感冒,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 藿香正气胶囊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 六味木香胶囊开郁行气,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嗳气呕吐。
  • 复方鸡内金片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泻。
  • 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胃消食。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腹痛泄泻。
  • 仲景胃灵片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或清水。
  • 坐珠达西疏肝、健胃、清热、愈溃疡、消肿。用于"木布"病迁不愈,胃脘嘈杂、灼痛,肝热痛,消化不良,呃逆,吐泻胆汁,坏血和烟汁样物(即赤白痢疾),急腹痛、黄水病、脏腑痞瘤,食物中毒以及陈旧内科疾病,浮肿、水肿等。
  • 血府逐瘀胶囊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停滞胸中而见胸痛、头痛,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干呕、烦急、心悸失眠、午后潮热,或唇舌紫暗、舌有瘀点、脉弦涩等症。
  • 沉香舒气丸舒气化郁,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两胁胀满疼痛或刺痛,烦躁易怒,呕吐吞酸,呃逆嗳气,倒饱嘈杂,不思饮食。
  • 蛇胆陈皮口服液顺气化痰,祛风健胃。用于风寒咳嗽,痰多呃逆。
  • 舒肝和胃丸舒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两胁胀满,食欲不振,打嗝呕吐,胃脘疼痛,大便失调。
显示全部药品

呃逆症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治疗原则首先为去除病因,并阻断呃逆反射弧。
一、非药物治疗
1.简易法 如分散注意力的交谈,疼痛或其它不适刺激,喝冰水、用纸袋或塑料袋罩于口鼻外做重复呼吸,喝大口水分次咽下,做Valsalva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用力做呼气动作),以阻断呃逆反射弧。
2.机械刺激法 可用牵舌法(使患者伸舌用纱布包住向外牵引3~5min,同时作深吸气、摒气动作)或通过鼻腔插入软导管,一般插入8~12cm,来回移动导管以刺激咽部,由于阻断呃逆反射环,常可使呃逆停止。
3.指压法 治疗者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眼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患者耐受为限,双拇替旋转2~4min,并嘱患者节奏屏气,张文义以此法治疗数百例,疗效显著。
4.揉压双眼球法 患者闭目,医生将双手大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眶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若心率突然下降到60次/分以下应停止操作,青光眼及高度近视者忌用,心脏病者慎用。
5.吞食烟雾法 取一较长的圆形硬纸空盒,一端开口,把用火点燃之纸屑放入盒中,使其熄灭产生烟雾,立即将纸盒开口一端紧压口周,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做进食动作,把烟雾吞咽下去,忌用抽吸,吞咽1~2min,呃逆可止。章文亮以此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0余例,均获良效。
6.音频电疗法 使用音频电疗机,患者取仰卧位,两极板包数层湿纱布置于两肋弓下的上腹部。操作电流调节旋扭,调至患者有难以忍受的腹部抽动感为止,再稍回调至能忍受的毫安数为最大耐受电流(多在40~80mA)。每次治疗25min,每日2次,4天为一疗程。赵惠珍治疗严重呃逆37例,有效率为94.6%。
7.颈交感神经节封闭法 在胸锁乳突肌内缘与胸锁关节上3~3.5cm交界处进针,垂直并稍向内刺入3~4cm,针尖可触及第六颈椎体前外侧,然后退针2~3cm,注入0.25%普鲁卡因20~25ml,注意勿损伤周围组织,如成功可能出现同侧Horner综合征,这可能与阻断神经传导有关,此法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呃逆。
二、针灸或穴位注药疗法
1.针灸 内关、合谷、中脘、膈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2.维生素素B1、维生素B6内关穴位注射用5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吸以上两药各2ml(剂量分别为100mg、50mg),垂直刺入内关穴,有针感后,回抽无血即快速注药,每穴注射2ml,无效者2h后重复1次。
3.阿托品、爱茂尔内关穴注射 用阿托品0.2mg、爱茂尔0.5ml混合液作内关穴注射,方法同上,若效果差,6h后在对侧重复注射,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4.阿托品足三里穴位注射 常规消毒皮肤将阿托品0.5mg分注两侧足三里,方法是直刺穴位1.5~2cm用强刺激法,使患者感酸胀后缓注。
三、药物治疗
1. 胃复安 10mg静脉注射,以后每6h口服或肌肉注射10mg。
2.氯丙嗪 25mg口服或肌肉注射,每日3次。
3.苯妥英钠 200mg缓慢静脉注射(5min以上),以后100mg口服,每日4次。
4.盐酸丙咪嗪 开始每次25mg,每日3次,后逐渐加量,一般增至225mg/d时呃逆停止。
5.钙阻滞剂 尼群地平60mg、硝苯啶10mg,每日3次。
6.东莨菪碱 每次0.3~0.6mg肌肉注射,6~12h1次,直至呃逆停止。
7.利他林 治疗呃逆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或使膈神经过度兴奋而达到抑制状态。肌肉注射每次20mg,2h后重复,呃逆反复发作者可重复应用。
8.华蟾素 具有细胞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对呃逆作用机理尚不清楚。2~4ml肌肉注射,每日2~3次。对胃癌、肝癌、冠心病、肺心病、脑血管病伴呃逆者有较明显疗效。
9.利多卡因 首先给予100mg静脉注射,后以每分钟2~3mg静脉滴注,效果不佳者半小时后再给100mg加入Murphy滴管,必要时可重复3次,呃逆控制后,维持静脉点滴1~2日。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外周和中枢神经传导阻滞有关。
四、体外膈肌起搏活动
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以中等刺激每分钟9次,每日30~45min,直至呃逆停止。复发者可每日治疗1次。该方法可能通过反馈作用抑制呃逆反射中枢,使膈肌有规律地收缩。
五、中医中药
祖国医学认为呃逆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可分为:①胃寒证:即寒邪内阻,胃气不降。治法为温中散寒。方用丁香柿蒂汤加减,常用公丁香、柿蒂、高良姜、香附、荜拨、干姜、陈皮等;②胃热证:即阳明热盛,胃火上冲。治法为清胃泄热,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常用竹叶、石膏、麦冬、法半夏、竹茹、芦根、枇杷叶、沙参等;③气滞证:即肝气犯胃,胃失通降。治法为顺气降逆。方用五磨饮加减,常用木香、枳壳、槟榔、乌药、沉香、佛手、青皮、陈皮、代赭石、丁香等;④阳虚证:即脾肾阳虚、胃气失降。治法为温补脾肾,和胃降逆。方用附子理中汤、旋覆代赭汤加减,常用附子、干姜、白术、党参、姜半夏、旋覆花、代赭石、公丁香等;⑤阴虚证:即胃阴耗伤、气失和降。治法为养胃生津、和中降逆,方用益胃汤、橘皮竹茹汤加减,常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柿蒂、橘皮、竹茹、刀豆子、枇杷叶、生姜汁、甘草等。

呃逆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