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

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蛋白质自胃肠道丢失的确切机制不明,但目前倾向于多因性学说,认为与多种疾病有关:
一、胃肠道粘膜上皮异常的疾病:如肥厚性胃炎、胃癌、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小肠炎、Crohn病、肠癌或任何其他炎症以及溃疡病变,均可便血浆蛋白从病变的粘膜渗入肠腔,如超过肝脏代偿能力时,即形成低蛋白血症。
二、胃肠道或全身淋巴管异常的疾病:有胸导管淋巴阻塞、缩窄性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道淋巴管引流不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等。缩窄性心包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低蛋白血症,主要是因为中央静脉压的增高,阻碍了胸导管内淋巴的回流,从而引起肠道蛋白的丢失,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可能是一种先天性缺陷,扩张的淋巴管破裂后,可使血浆蛋白质和淋巴细胞从肠道丢失。
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疾病:如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的结肠息肉病、过敏性胃肠病、胃肠道粘膜代谢障碍等,均有毛细血管透通性增加,从而导致蛋白丢失,典型的如乳糜泻。
低蛋白质血症可有四种病理生理学改变:①获得性蛋白质合成减少;②先天性蛋白质合成减少;③蛋白质分解代谢增高;④从尿和粪中丧失过多的蛋白质。

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相关文章
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常用药品
  • 包醛氧淀粉

    尿素氮吸附药,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氮质血症。

  • 威复苏

    能与胃蛋白酶络合,抑制该酶分解蛋白质;并能与胃粘膜的蛋白质(主要为白蛋白及纤维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胆汁酸的渗透、侵蚀,从而利于粘膜再生和溃疡愈合。治疗剂量时,胃蛋白酶活性可下降约30%。本品无抑制胃酸分泌、刺激粘膜再生及抗酸作用。服用本品后,仅2%~5%的硫酸二糖被吸收,并由尿排出。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马洛替酯片

    适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肝损伤和肺结核并发的低蛋白血症。

  • 胰蛋白酶抑制剂

    能抑制胰蛋白酶及糜蛋白酶,阻止胰脏中其他活性蛋白酶原的激活及胰蛋白酶原的自身激活。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急性胰腺炎、纤维蛋白溶解引起的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还可用于抗休克治疗。在腹腔手术后,直接注入腹腔可预防肠粘连。

  • 速尿灵片

    1.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类药物仍可能有效。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2.高血压在高血压的阶梯疗法中,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当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尤其当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类药物尤为适用。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用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例如失水、休克、中毒、麻醉意外以及循环功能不全等,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及时应用,可减少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机会。4.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5.稀释性低钠血症尤其是当血钠浓度低于120mmol/L时。6.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SIADH)。7.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 螺内酯胶囊

    (1)水肿性疾病 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2)高血压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螺内醋可用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4)低钾血症的预防 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