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风湿科 >> 外科 >> 骨科病 >> 儿科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相关症状
  • 共济失调 人体的正常运动,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的基底核,前庭迷路系统,深部感觉、视觉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平衡和协调,称为共济运动。这些结构的病变导致协调发生碍,称为共济失调。
  • 肌性肌无力 肌性肌无力是指神经肌肉接头之间传递障碍和肌纤维本身的病变,即突触前膜、突触隙、突触后膜和肌纤维本身的病变所导致的肌肉无力。如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酸胆碱受体遭到损害;有机磷中毒时,胆碱酯酶的活力受到影响,使乙酸胆碱的作用过度延长而影响肌细胞的兴奋性;周期性麻痹是由于膜电位的改变。肌强直性肌病是膜电位的不稳定;肌磷酸化酶缺乏症和肉碱棕相酸转移酶缺乏症,是由于肌肉的能源供应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和多发性肌炎均是肌纤维本身的病变。肉毒中毒和高血镁症影响钙离子进人神经末梢,氨基着类药物阻碍乙酸胆碱的释放,均影响突触前神经冲动的传出;美洲箭毒素和乙酸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影响乙酸胆碱和乙酸胆碱受体的结合等均可导致肌性肌无力。
  • 脊柱和四肢畸形 脊柱和四肢畸形是发生于骨、关节或软组织的畸形,它造成机体的躯干和四肢在形态上和功能上的异常状态。脊柱和四肢畸形既可以是原发的疾病或损伤,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
  • 脾肿大 脾肿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在隔肌位置低或体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肿大不同。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
  • 肝肿大 肝肿大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是临床上一个重要体征。正常肝脏大小为长径25 cm x上下径 15 cm x前后径 16 cm。国人成年男性的肝平均重1342 g,女性 1234 s,约占体重 l乃0,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地较成人大,约占体重1/20。正常肝上界与隐穹窿一致,在右侧腋中线起于第7肋,至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再向左至前正中线后越过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至左锁骨中线稍内侧平第5肋间隙,肝的下界与肝前缘一致,在右侧腋中线起自第11肋,沿右侧肋弓下缘至第9肋软骨尖处,离开胸弓,斜向左上方达剑突之下,在前正中线超出剑突以下约3cm.肝的位置与性别、年龄、体型有关,可随呼吸、内脏活动及体位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站立位及吸气时下降,仰卧位和呼气时上升,在平静呼吸时升降之差约3 cm,5岁以下儿童、多饮水、饭后、晚间、运动后、高原生活2个月以上的人,在肋缘下 l-2 cm,肝脏常可被触及,边缘锐利,质较,无压痛。有时助下触到的肝脏不是由于肝肿大,而是由于肝位置下移,此可见于经产妇女腹壁松弛者、歌唱或演奏者横隔运动过分发达。肺气肿、有胸腔大量积液、腋下脓肿者。有时胆囊肿大、横结肠肿瘤、胰腺囊肿、胃癌、右肾下垂、右肾积水、右肾囊肿、嗜铬细胞瘤等也可被误认为肝肿大,但呼吸移动度不如肝脏大,边缘不如肝脏清晰,故应结合病史、肝脏的位置、形态、质地。呼吸移动度、有否压痛及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病理性肝肿大。
  • 前额及颧骨突出 肢端肥大症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前额及颧骨突出。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脑下垂体因增生或肿瘤而引起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皮肤及骨骼异常增生性疾病。
  • 面部多毛 面部多毛是指汗毛密度增加变长变多,超过正常生理范围,一般表现为面部、阴部、腋下、腹、背及四肢体毛明显增多增长增粗而黑,有的还长胡须、胸毛及乳头长毛,常伴月经不调,性冷淡等。 进入青春期后,少女全身逐渐长出长长的毛,一般情况下这是正常的。但有个别少女,在手臂、腿、脸、后背等,都长了长长的毛,用专治脱毛的药膏涂擦,希望能恢复正常,可是非但没用,反而长得更长、更黑了。到了夏天,甚至不好意思穿短袖衣服和裙子。
  • 短颈 短颈畸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颈椎融合,主要表现为颈椎缩短者。
  • 眼距宽阔 眼距宽阔是指两眼之间的距离过大。
  • 鼻梁平塌 鼻梁平塌又称鞍鼻。可分轻、中、重度。塌鼻梁比正常高度低,鼻背呈不同程度的凹陷的畸形,但鼻尖上翘呈马鞍状故得名。多由外伤、感染及先天畸形引起。
显示全部症状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早期症状有哪些?

1.Ⅰ型又称全身性神经节苷脂贮积症,亦称婴儿型。其特点是:
(1)严重的脑变性,多于2岁内死亡。
(2)神经元、肝、脾和其他组织细胞及肾小球上皮细胞中神经节糖苷贮积。
(3)表现有Hurler病的骨骼畸形。
本病起病早,通常在出生时就可出现精神和运动障碍症状。患儿外貌严重异常,呈Hurler综合征样粗笨面容,前额突出,鼻梁扁平,眼间距增宽,齿龈肥厚,伸舌、短颈和多毛症。多数病例无角膜浑浊,但所有病人均有腰椎改变和眼底黄斑部有樱桃红斑点。还有肝脾肿大及多发性骨发育不良畸形,皮肤增厚。有时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新生儿期呈蛙形体态。智力发育低下,至6~7个月时,反应迟钝。不能随物注视。甚至对外界无任何反应。肌张力减低,自主运动少,腱反射活跃。抽风发作是其突出症状,而且出现较早,用解痉药物治疗无效。抽风、反复呼吸道感染和阵发性心动过速,是病儿于2岁前死亡的主要原因。
2.Ⅱ型亦称少年型,起病较晚,新生儿期大致正常,在1岁时即出现精神、运动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运动不协调,抽风,语言障碍,表情淡漠,眼神呆滞及腱反射亢进等,并可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恶化。Ⅱ型除起病较晚外,尚有病程较长,存活年龄较大,临床上无骨骼异常,无Hurler综合征样面容,无肝脾肿大,眼底黄斑部无樱桃红斑点等特征。视力和听觉通常不受损害,多在3~5岁夭折,常死于反复抽风及呼吸道感染。
3.Ⅲ型亦称型,Reuser等将Ⅳ型也归类于型。本型发病较晚,年幼时部分患者可有较轻的全身性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症状,20岁后出现进行性智力低下,口齿不清,小脑功能失调及视力减退,轻微的脊柱改变,无肝脾肿大和眼底黄斑部的樱桃红斑点。部分患者可有弥漫性血管角质瘤,全身肌张力减低,当病人躺下来或坐着松弛时,肌张力异常姿势和肌张力异常运动并不消失。磁共振显示豆状核有双侧对称性的高密度病变。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即可获得诊断。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相关文章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常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