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血管外科

血管网织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象检查 血常规检查伴红细胞增多症者,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显著增多。有9%~49%的患者出现红细胞增多及高血色素。血红蛋白多在12.5~17.5g/L之间,周围血红细胞亦增高。肿瘤切除后红细胞可恢复正常。若再度回升常提示肿瘤有复发的可能。网状血红蛋白部分增高。
2.血生化检查 肝脏多发性囊肿可致肝细胞的损害,转氨酶轻度增高。
3.脑脊液检查 颅内压增高时压力可高。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增高,脑脊液生化多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肿瘤出血时脑脊液内混有新鲜或皱缩红细胞。
1.头颅X线平片 肿瘤卒中病人的脑脊液内含有血液,病史长者,颅骨X线平片可见颅内压增高征象,即骨缝分离、颅骨变薄、指压迹增高、鞍背竖直、脱钙等。
2.脑血管造影 椎动脉造影多见小脑后下动脉或小脑上动脉供血的异常肿瘤染色,可显示瘤结节,是血管性肿瘤最重要的手段。即可定位又可定性。能准确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可显示肿瘤结节。脑血管造影有助于检查出小于5mm的瘤体,以避免只处理肿瘤的囊而遗漏了瘤结节。椎动脉造影或颈内动脉造影可发现肿瘤病理血管,显示为一团细小规则的血管网,有时可见较大的供血动脉。实质性肿瘤可见花瓣状肿瘤循环。
3.CT 典型表现为大囊内有小的瘤结节影,瘤结节和实性肿瘤呈等密度并均一强化,囊壁不强化。实质性肿瘤CT显示为类圆形高密度影像,密度不均匀;囊性者显示为低密度,较其他囊肿密度高,边缘欠清晰,可见高密度结节突向囊腔内。增强后囊壁密度多无变化,瘤结节呈均匀增强。肿瘤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有人根据CT表现将之分为囊肿结节型、囊肿型、实体型及脑积水四型(图1,2)。
4.MRI 肿瘤T1像信号高于脑脊液为等T1;T2像为长T2信号,并可见肿瘤周围水肿带或小的血管流空影见图3,图4。此病应注意与小儿常见的后颅凹囊性星形细胞瘤鉴别。

 

 

 

 
MRI可见血管网状细胞瘤T1像的信号强度高于脑脊液,T2像为长T2改变。瘤结节多为等T1长T2像。病灶轮廓显示上优于CT,T2像上见到肿瘤周围长T2的水肿带(图5)。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MRI显示有明显血管流空效应的患儿应做此项检查,可显示血管团和供血动脉,必要时还可做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图6)。

 
6.腹部B超检查 可发现肝脏多发性囊肿等。

血管网织细胞瘤相关文章
血管网织细胞瘤常用药品
  • 双北

    1.血管内应用临床应用本品于成人及儿童的尿路造影和心血管造影,以及成人的大脑血管造影,外周及各种动脉造影、静脉造影、数字减影和CT增强扫描。2.蛛网膜下应用适用于成人及儿童的脊髓造影,以及应用于蛛网膜下注射后进行脑池CT扫描检查。3.体腔内应用适用于各种体腔检查,包括口服。如关节造影;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疝囊造影;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涎管造影以及各种使用口服水溶造影剂进行的胃肠道检查等。

  • 盐酸地芬尼多片

    1.用于防治多种原因或疾病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如乘车、船、机时的晕动病等。2.用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治疗

  • 环磷酰胺片

    本品为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癌药物,对恶性淋巴瘤、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有较好的疗效,对乳腺癌、睾丸肿瘤、卵巢癌、肺癌、头颈部鳞癌、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及骨肉瘤均有一定的疗效。

  • 洛莫司汀胶囊

    本品脂溶性强,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常用于脑部原发肿瘤(如成胶质细胞瘤)及继发性肿瘤;治疗实体瘤,如联合用药治疗胃癌、直肠癌及支气管肺癌、恶性淋巴瘤等.

  • 盐酸曲美他嗪片

    心绞痛发作的预防性治疗。眩晕和耳鸣的辅助性对症治疗。

  • 盐酸拉贝洛尔片

    适用于治疗轻度至重度高血压和心绞痛;静注能治疗高血压危象。 适用于:①轻、中度高血压病。②高血压孕妇或先兆子痫。③嗜铬细胞瘤。④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⑤控制全身麻醉时的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