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血管外科
四肢血管损伤相关症状
  • 肢体运动不协调 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运动的协调动作失调,不平稳与不协调,称为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以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眼、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为特点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女孩发病较**多。本病最明显的改变是球结膜血管扩张,以后出现眼睑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其次是面部、耳及颈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有时皮肤还可见到咖啡牛奶斑、色素脱失斑等改变。神经系统症状最早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开始表现在走路时,生后18~24个月开始出现症状,也有晚到5岁后才开始起病,病儿出现运动不协调、走路步态不稳、用手指鼻不准确等,到12~15岁发展到完全不能走路。随着病程进展,智力逐渐减退。本病患儿常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肺炎、鼻窦炎反复发作。查血免疫球蛋白(lgA)减少。
  • 肢体忽冷忽热,时红时白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syndrome,RSDS)是以四肢远端严重疼痛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命名较多,如灼性神经痛、祖德克氏萎缩(外伤性骨萎缩, Sudeck’s 萎缩)创伤后萎缩、肩-手综合征等,目前国际上已逐步统一称为RSDS。 症状常于损伤后几小时内迅速出现,也可于伤后数天或数周逐渐出现,并持续数周至数年。其疼痛具有如下特征:烧灼样疼痛,轻摸或反复轻微刺激皆可引起疼痛剧烈发作,疼痛与损伤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疼痛持续时间超过预期痊愈时间。受累肢体疼痛时常伴弥漫性压痛和肿胀,并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肢体忽冷忽热,时红时白,干燥或出汗。病变呈缓慢进展,晚期出现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萎缩与挛缩。
  • 血管伤 血管伤分为:完全离断、部分破裂、血管壁挫伤、血管内膜撕裂及动脉痉挛、出血、张力性血肿及急性动脉供血不足(苍白、皮温低、麻木、运动障碍、剧痛及远端动脉搏动消失)等血管开放伤表现或供血不足,中断及肢体远端血液回流障碍等闭合性血管伤症状。
  • 角弓反张 背肌的强直性痉挛,使头和下肢后弯而躯干向前成弓形的状态 。常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及破伤风病程中。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核黄疸又叫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麦角中毒等。
  • 四肢湿冷 四肢湿冷可见于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临床上以循环系统病变最为严重,常见的有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此外,中暑以及自身代谢较差也可能引起四肢湿冷。
  • 静脉出血 静脉出血是指暗红色的血液,迅速而持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通常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以消毒纱布和棉垫盖在伤口上缠以绷带,即可止血。
  • 伤口愈合发痒 伤口愈合发痒,其实是和人体的皮肤结构以及组织的再生能力有关的。原来,人体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真皮下面是皮下组织。除此之外,皮肤还有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附属物。而不同的皮肤结构对伤口的感受也不一样。因为人体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不一样,神经组织是再生能力较低的,一般情况下神经快长好的时候,也是伤口快长好的时候。神经末梢长进结缔组织的时候,伤口就可以感觉到痒和痛了。
  • 舞蹈样步态 简介(概述):舞蹈样步态是舞蹈病样动作的临床表现。
  • 四肢电击感 枕颈关节损伤的其中一个症状为枕颈(寰)失稳型,此型主要表现为:颈痛、活动受限、被迫体位及枕颈交界处压痛等,严重者可能有四肢电击感(多在体位不正时出现)或突发性四肢瘫。
  • 对侧肢体偏瘫 脑桥外侧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对侧肢体偏瘫,脑桥外侧部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变位于脑桥腹外侧部,是脑桥常见的病变部位。
  • 动脉出血 动脉出血水是指血液来势凶猛,颜色鲜红,随心脏搏动而呈喷射状涌出。大动脉出血可以在数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需急送医院抢救。在血管损伤中,动脉损伤较为多见,占血管损伤的73%~85%,后果严重。血管损伤的部位,肢体多于颈部、胸部和腹部大血管。股动脉损伤最为常见,占全部血管损伤的20%。
  • 四肢瘫痪 四肢瘫痪是指四肢随意动作的减退或消失。
  • 走动性自动症 走动性自动症是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一个症状。
  • 四肢对称性软瘫 周期性瘫痪是以周期性发作的迟缓性瘫痪为特点的肌肉疾病多伴有钾离子代谢异常,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最常见。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疾病。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或力弱,持续数小时至数周不等,发作间期一切正常。部分病例有家族史。如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则为继发性周期性瘫痪。根据发作时血清钾水平的高低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中国以散发多见。发病诱因多为过度劳累、饱餐、寒冷等。多在夜间发病,呈四肢弛缓性瘫痪,很少侵犯呼吸肌。发作时血钾水平低于正常,心电图出现U波。瘫痪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治疗可补充钾盐。②高钾型周期性瘫痪。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国少见。③正常钾型周期性瘫痪。又称钠反应性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罕见。
  • 休克 休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个急症,系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使全身各组织和重要器官灌注不足,从而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细胞受损及脏器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肢端发组、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神志迟钝、血压下降等。 休克的特征为微循环障碍,临床上各科均可遇到。不论其病因如何,导致休克的根本因素为有效血容量锐减,最终使组织缺血、缺氧,细胞代谢异常,造成细胞死亡。因而,早期诊断休克,及时处理,同时积极查找病因,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舞蹈样不自主运动 简介(概述):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是不自主运动的一种临床表现。不自主运动或称异常运动,为随意肌的某一部分、一块肌肉或某些肌群出现不自主收缩。是指患者意识清楚而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动作。临床上常见的有肌束颤动、肌纤维颤搐、痉挛、抽搐、肌阵挛、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和扭转痉挛等。
显示全部症状

四肢血管损伤早期症状有哪些?

四肢主要血管径路的火器伤、切割伤、骨折、脱位及挫伤等,均应警惕血管伤的可能性。高速或弹片伤如伤道邻近主要血管,清创时应探查血管,有时虽未穿过血管,但冲击波可造成血管严重挫伤,导致栓塞或破裂。
开放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局部搏动性大出血、血肿形成或因此而引起的失血性休克,闭合性损伤则表现为局部张力性血肿,肢体进行性肿胀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损伤动脉远端的脉搏可以减弱或消失,也可持续存在。损伤动脉远端肢体的缺血程度依血管损伤程度、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等因素不同而不同,动脉供血中断,远端动脉血栓形成以及骨筋膜室压力增高是造成肢体远端循环障碍的常见原因。损伤肢体可因创伤和缺血出现剧烈疼痛,长时期缺血可致肢体感觉异常至感觉丧失,出现肢体瘫痪,剧烈疼痛转为疼痛消失。钝性损伤所致的动脉挫伤早期可无肢体缺血症状,但血管内膜的断裂无疑会导致动脉栓塞,此情况一般发生于伤后几小时至几天。
X线片如发现有肢体的骨折及移位应考虑到血管损伤的可能。而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则可以确定血管损伤的诊断。超声多普勒检查能发现损伤远端动脉搏动消失。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通常可以做出诊断。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结合无损伤血管检查是诊断肢体管损伤常用的手段。短期观察(12~24h)也是诊断一方面,当踝肱指数(ABI)<1.00,动脉搏动在休克纠正后仍减弱或消失,应行动脉造影。肢体血管损伤诊断步骤(图1)。

 
值得注意的是,有20%~30%的伤尽管有动脉血管损伤,但仍可扪及远端动脉的搏动,因此,不可单凭动脉搏动的有无来确定血管损伤的有无。

四肢血管损伤相关文章
四肢血管损伤常用药品
  • 特制狗皮膏

    祛风散寒,舒筋活血,和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肩臂腰腿疼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

  • 养血荣筋丸

    养血荣筋,祛风通络。用于跌打损伤日久引起的筋骨疼痛,肢体麻木等陈旧性疾患。

  • 肾上腺色腙片

    适用于因毛细血管损伤及通透性增加所致的出血,如鼻衄、视网膜出血、咯血、胃肠出血、血尿、痔疮及子宫出血等。也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止血效果不十分理想。

  • 七叶莲片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各种疼痛,风湿痹痛,神经痛,胃疼,跌打骨折,外伤出血。

  • 氨基己酸片

    适用于预防及治疗血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各种出血。 (1)前列腺、尿道、肺、肝、胰、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的外伤或手术出血,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或尿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 (2)可作为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出血或月经过多的辅助治疗。 (3)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咯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白血病等各种出血的对症治疗,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显著;对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疗效差;对严重出血、伤口大量出血及癌肿出血等无止血作用。

  • 独一味软胶囊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后的刀口疼痛、出血,外伤骨折,筋骨扭伤,风湿痹痛以及崩漏、痛经、牙龈肿痛、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