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心胸外科
胸导管损伤相关症状
  • 气胸 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此时胸腔内压力升高,甚至由负压变成正压,使肺脏压缩,静脉回心血流受阴,产生不同程度的肺、心功能障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病因,发病机理及诊治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 腹式反常呼吸 反常呼吸运动是一种病理的呼吸运动,是胸部外伤后至胸部多发肋骨骨折,胸部软化所致,正常人在吸气时胸廓抬起,呼气时胸壁下降;反常呼吸运动正好相反,在吸气时胸廓下降,呼气时胸壁抬起。
  • 休克 休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个急症,系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使全身各组织和重要器官灌注不足,从而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细胞受损及脏器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肢端发组、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神志迟钝、血压下降等。 休克的特征为微循环障碍,临床上各科均可遇到。不论其病因如何,导致休克的根本因素为有效血容量锐减,最终使组织缺血、缺氧,细胞代谢异常,造成细胞死亡。因而,早期诊断休克,及时处理,同时积极查找病因,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紫绀 紫绀又称发绀(cyanosis),人是指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血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格高铁血红蛋白和硫化血红蛋白等人使皮肤和部膜呈现紫蓝色的一种临床表现。发绀可以出现在全身皮肤和我膜,但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血循环末梢,如口唇。舌、口腔级膜、鼻尖、颊部、耳垂、甲床等处较易观察到。有时黄疽、水肿或异常色素沉着可以掩盖发绀的存在。良好的自然光线是早期发现发绀的必要条件。
  •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正常血压的变异范围很大,随年龄、体质。 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由于高血压在 临床上常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而备受重视,高血压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也有明确规定,但低血压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肢动脉血压低于 12/8 kPa(90/60 mmHg)即为低血压。 绝大多数低血压患者(尤其与体质或遗传有关的长期慢性低血压)在临床上并无任何不适,或仅有头晕、困倦、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少数(血压急剧下降者)出现以脑供血不足为主 的临床症状,如头晕、眼黑、肢软,甚至可以出现晕厥或休克。
  • 心脏穿透性损伤 心脏穿透伤约占住院胸部伤总数的2.8%~12%,心脏各部位均可受伤,但损伤率与各心腔在前胸壁暴露范围有关。心脏穿透伤的住院死亡率以往在枪弹伤为60%,在刀刺伤为15%。
  • 胸腔积液 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为一潜在的胸膜腔,在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液体,使两层胸膜在呼吸运动时得以润滑,减少摩擦,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任何病理情况加速其产生和(或)减少其吸收时,就出现胸腔积液。
  • 心悸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民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摩而就诊。
  • 呼吸异常 人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安静时呼吸的洪都拉斯气量平均为500ml(300~700ml),每分钟通气量约8~10l。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概念人度的改变。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称为呼吸困难。是本节讨论重点。
  • 胸部挫伤 由于受外来暴力直接撞击胸壁,致使胸壁软组织、骨膜受伤,称为胸部挫伤。
显示全部症状

胸导管损伤早期症状有哪些?

1.外伤性胸导管损伤 开放性胸外伤造成胸导管损伤往往同时有严重的重要脏器损伤,有时来不及救活即死亡,有时在剖胸手术处理内脏损伤后被掩盖,术后发现乳糜胸才明确诊断有胸导管损伤。闭合性损伤所致的胸导管裂伤部位多在膈肌上方,乳糜液先聚积于后纵隔,继而破入胸膜腔;常为右侧乳糜胸,也可为左侧或双侧乳糜胸。因此伤后常有一个数天或数周不等的潜伏期,有时长达数月。一般来讲,潜伏期越短,胸导管损伤程度越重;反之,损伤程度较轻;在个别情况下,纵隔乳糜肿可以自愈。潜伏期过后,病人突然发生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发绀,心率增快,脉搏变弱,血压降低等类似休克的症状。继而表现为胸腔大量积液,穿刺抽液最初为血性液体,然后逐步变为典型的乳白色乳糜液;穿刺抽液后,病人气短、呼吸困难迅速缓解,但不久后症状又复发,需反复胸穿抽液。病人迅速消耗,出现进行性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最后造成全身衰竭而死亡,也可因全身抵抗力极度低下而发生严重感染,败血症而死亡。
2.胸部手术后乳糜胸 主要临床表现为术后胸腔引流液异常增多。由于胸液即时被引出,无明显的压迫症状。有些病人则为胸腔引流管拔除后,或开始进食后出现大量胸腔积液,出现不同程度的气短、心慌、胸闷、胸痛、心动过速、血压偏低等压迫造成的呼吸、循环功能紊乱,严重病人可以有休克表现;随着胸液的丢失增多,和支持治疗的情况不同,逐步可以表现出脱水、低钠、低钾、酸中毒等消耗症状,严重者发生衰竭而死亡。通常胸部手术后病人,术后第3天的胸腔引流量仍不少于500ml,若除外了其他原因,绝大多数为合并了乳糜胸。
当病人在胸部创伤几天后,因严重呼吸困难来急诊,查体并直立位X线胸片证实伤侧大量胸腔积液,诊断性胸穿,抽出乳白色液体,送显微镜检查排除脓胸后,就应高度怀疑乳糜胸。还可行胸腔积液苏丹Ⅲ染色等帮助确诊。

胸导管损伤相关文章
胸导管损伤常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