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房红肿热痛 乳房红肿热痛是典型的炎症的临床表现,如果乳房部出现了红肿热痛,则很大可能是患了乳房的炎症性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等。此外,还需警惕炎性乳癌的可能。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哺乳期,发病前常有乳头皲裂或乳汁淤积史,乳房部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多伴有明显的发热等全身症状,成脓后可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脓出则红肿热痛消退;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生于非哺乳期,发病前常有乳头溢液史,乳房部肿块,继之局部红肿热痛,其疼痛往往不十分剧烈,且全身症状不明显,后期肿块软化,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成瘘管,创口久不收敛或反复破溃;炎性乳癌多发生于妊娠哺乳期,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患侧乳房红肿热痛,并于短时间内累及整个乳房,易侵犯腋窝淋巴结及对侧乳房,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抗炎治疗无效,一般不发生皮肤溃破,预后凶险。
- 乳房组织大块坏死 严重急性乳房炎可导致乳房组织大块坏死,甚至并发败血症。急性乳腺炎局限化,即形成急性乳房脓肿。此时肿块波动感,表浅的脓肿波动相对明显。脓肿可以向外破溃,也可以向内破溃穿入乳管,自乳头排出脓液。当脓肿破入乳房后至胸大肌前疏松组织中则形成乳房后脓肿。
- 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可能是妇女心中的一大恶梦,如果您有一天在洗澡时,无意中摸到胸部中好像多出一块东西,那要怎么去面对? 乳房肿块通常是指由于乳房组织的构成不同而使内部长有肿块的一种疾病。乳房肿块是最常见的乳房疾患,众多的良性疾病也通过乳房肿块的形式表现,所以乳房肿块的鉴别最重要的是区分良性和恶性。除了乳腺癌为恶性外,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积乳囊肿、乳腺脂肪坏死等产生的肿块都属良性,可以通过穴位和反射区按摩进行治疗。现出新肿块有以下原因:囊肿;乳头伤口受到细菌感染;纤维囊性乳腺病;患了不会扩散的良性肿瘤。激素异常;患了恶性肿瘤。
-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人约有500-600个淋巴结。淋巴结按其位置可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临床实际工作中所检查的淋巴结主要是浅表淋巴结。深部淋巴结肿大早期多无表现,需经过一些特殊检果,如淋巴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才能发现。正常淋巴结直径多在0.2~0.5㎝,常呈组群分布,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边,除颌下、腹股沟、腋下等处偶能触及1~2个外,一般不易触及。由于炎症或肿瘤等原因时可触及淋巴结肿大。每一组群淋巴结收集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液。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判断原发病灶的部位及性质有重要临订意义。
- 产后胸部下垂 因哺乳过程中乳房二次发育后恢复不良所引发的乳房下垂现象,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外伤性乳房脂肪坏死早期症状有哪些?
病人常因发现内肿块而就诊,平均出现症状到治疗时间为几个月到数年。本病多发生于右侧,主要临床症状有:
1.皮肤改变 创伤后淤血斑,往往在受损伤的局部出现淤血斑,局部皮肤可发红。外伤史及局部皮肤发红,对本病诊断有很大帮助。
2.患侧疼痛 多数病人局部疼痛不明显,或者不痛。这种无痛性肿块是本病的特点之一,多数因病史长而遗忘之故。
3.坚实感及皮肤粘连 受伤较表浅时,有70%左右病人的局部皮肤与肿块粘连,这种坚实肿块与皮肤粘连的表现,为凹陷、退缩或朝向改变,颇似的恶性肿瘤(但不会出现皮肤水肿和典型“橘皮征”)。诊断时必须同乳腺癌鉴别。
4.凹陷 如肿块位于周围之皮下脂肪内,由于病变的纤维化牵拉,可产生回缩。此种表现是常与癌混淆的体征之一。
5.类感染表现 脂肪坏死的另一种表现很像脓肿。多无明显的外伤史和皮肤淤青症,其最初的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现象,在乳晕区或其附近的皮肤下可触及一肿块,并有波动感。切开皮肤后可见皮下有一表浅囊肿,囊内含有陈旧血液或灰黄色的稠厚坏死组织,切片检查时可见囊壁仅为脂肪坏死。此种病变大多发生在肥胖妇女的下垂中,它与哺乳无关,并非一般的急性脓肿。
6.腋窝淋巴结肿大 部分病人由于炎症的刺激可伴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触之甚硬,甚至疑为癌转移。
本病好发于身体肥胖、乳腺下垂、30岁以上的中年女性,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外伤、手术及炎症史等。绝大多数可触及肿物,肿块可呈圆形或椭圆形。约1~6cm,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有的呈波动感,也有呈不整型肿块,界限不清,有的轻度压痛或表面皮肤局限性凹陷,应注意与乳癌鉴别。内肿块往往呈无痛性或轻微疼痛,无持续增长现象,无转移性。的偏位或回缩现象是肿块位于乳晕区,病变的纤维化牵拉所致,亦应注意与乳癌鉴别。个别病例的腋窝淋巴结肿大是慢性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