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膈疝相关症状
- 拇指和食指不能对掌成完好的“O”形 拇指和食指不能对掌成完好的“O”形,是尺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症状。
- 拇、食、中三指有放射痛 在腕韧带近侧缘处用手指叩击正中神经部位,拇、食、中三指有放射痛者为阳性是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的症状。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与刺激而产生的相应的临床症状。任何能使腕管内容物增多、增大或使腕管容积缩小的因素均可导致本病。 腕管是腕掌部的一个骨纤维管,拇长屈肌和4根屈指浅肌腱、4根屈指深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此管进入手部。腕管在手腕掌桡侧,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腕横韧带坚韧,近侧缘增厚,是压迫正中神经的主要因素。正中神经在腕管中位置表浅,容易受腕横韧带的压迫,造成损伤。
- 桶状胸 当胸廓左右径与前后径比为1∶1时,就像“圆桶状”,故称为“桶状胸”。 又称“气肿胸。“桶状胸”一般是由于肺内气体含量过多所致,比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以及长期大量吸烟均可导致此类表现,个别正常人有时也可以出现“桶状胸。
- 胸廓异常 胸廓由胸椎,胸骨,肋骨和肋间组织组成。外有胸壁和肩部肌肉,内有胸膜。胸廓上口是由胸骨上缘和第一肋骨组成的环,称胸廓入口,气管食管和大血管均经此口,由颈部通到胸部。胸廓的下口为膈肌所封闭,只有几个裂孔沟通胸腹腔,有些器官由裂孔通过。正常胸廓外形两侧大致对称,成人胸廓前后径较左右径短,两者的比例为1:1.5小儿和老人前后径略小于横径相等。检查时若发现胸廓大小,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失去常态,造成胸廓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形态改变即为胸廓异常,因组成胸廓各组织结构变形程度不同,故而表现出各种形态的胸廓异常。
- 不能向尺侧屈腕及屈环小指远侧指关节 不能向尺侧屈腕及屈环小指远侧指关节常见于尺神经损伤,其他症状还包括在肘上损伤,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瘫痪。
- 胸痛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颇多,且胸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公分布在食管,支气管,肺脏,胸膜,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未梢,均可引起胸痛。鉴别时可先分析属于哪一大类,再在此大类中鉴别各个原因。
手术后膈疝早期症状有哪些?
术后膈疝多发生于术后早期,也可于术后l~2年后才出现。症状体征因其病理生理的变化而轻重不一。一般而言,术后膈疝症状出现的越晚病情越轻。
1.肠梗阻表现 疝入肠管不多,无血供障碍和(或)肠道的梗阻时,症状多较轻。可以是长期的、较轻的、间歇性的低位不全肠梗阻表现,如长期间歇性腹部疼痛、腹胀等。亦有在上述慢性病史的基础上出现急性肠梗阻的表现,病情突然加重者。
2.肺萎陷表现 若疝入肠管较多,肺受压萎陷或不张,病人可有呼吸困难。
3.肠绞窄表现 发生肠管嵌顿和绞窄、甚至坏死和穿孔时,可导致急性胸腔感染,症状多较重,可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腹部绞痛、进行性加剧,频繁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腹胀或腹部局限性膨隆,有时可见蠕动波,触及压痛性包块,肠鸣音亢进;呼吸困难,患侧呼吸音低等。重者可出现休克表现。
术后膈疝的诊断一般无大困难。如途经膈肌的手术后出现膈疝的症状和体征,胸部正、侧位X线平片发现术侧胸膜腔有含气或含气液面的肠袢,即可明确诊断。部分病人因术后胸膜反应较重出现包裹性积液等,可掩盖膈疝的存在,影响诊断。必要时应行钡灌肠检查,如发现钡剂在膈下有截止现象、或钡剂进入胸腔,膈疝诊断可明确。如上述仍不能确诊、且病人症状持续存在时,须于短时间内重复检查,多数病人随着病情的发展,疝入胸腔内的肠疝可在短时间内膨胀积气更为明显,一般易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