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心动过速相关症状
- 心动过速 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跑步、饮酒、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心动过速;若高热、贫血、甲亢、出血、疼痛、缺氧、心衰和心肌病等疾病引起心动过速,称病理性心动过速。
-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ntidromic A-V reentrant tachycardia, AAVRT) 简称逆传折返性心动过速 又称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的发生率仅次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约占全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30%。
- 异位性心动过速 异位性心动过速是短阵或持续发作的快速而基本规则的异位心律,其发作与终止大多突然,过去曾被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tachycardia)。发作时心率一般160~220次/min,但也有慢至130次/min或快达300次/min的。每次发作可持续不及1秒或持续数秒、数分、数小时、甚至数天,自动或经治疗后终止。部分可呈反复发作,发作间隙长短不一。 起源于希司束分支以上部位的心动过速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QRS波大多不增宽;而起源于希司束分支以下部位的心动过速则称为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QRS波大多畸形增宽。然而临床电生理研究证实少数QRS增宽的心动过速属室上性,而极少数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QRS不增宽,以致室上性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有时难以确定,因而又有宽QRS心动过速与窄QRS心动过速之称。室上性心动过速远较心室性的多见。 近20年对异位性心动过速的大量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其发生机理、心电图表现的认识,并促进其分类、诊断以及治疗的更新。
房性心动过速早期症状有哪些?
1、异常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①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不同于窦性心律;
②心房刺激不能诱发、拖带和终止心动过速,但(不总是)可被超速起搏所抑制;
③心动过速发作与终止时可出现温醒(Warm-up)与冷却(Cool-down)现象;异常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④房内传导或房室结传导延缓,甚至房室结传导阻滞不影响心动过速的存在;
⑤刺激迷走神经和静脉注射腺苷不能终止心动过速。
2、房内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①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不同于窦性心律;
②心房程序刺激和分级刺激能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
③出现房室结传导阻滞不影响心动过速的存在;
④部分心动过速能被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和静脉注射腺苷所终止;
⑤心房心内膜标测及起搏可判断折返环的部位、激动方向与顺序。
3、触发活动引起房性心动过速:
①心动过速的 P 波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不同于窦性心律;
②心房程序刺激和分级刺激能诱发心动过速,且不依赖于房内传导和房室结传导的延缓;
③起搏周长、期前刺激的配对间期直接与房速开始的间期和心动过速开始的周长有关,具有刺激周长依赖的特点;
④心动过速发生前,单相动作电位上有明显的延迟后除极波;
⑤心房刺激能终止或超速抑制心动过速;
⑥部分心动过速能被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和静脉注射腺苷所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