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血瘀相关症状
- 产后血晕 产后血晕是产科病症之一。表现为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目眩,不能起坐,心胸满闷,恶心呕吐,或面色苍白,肢冷汗出,甚至昏厥不省人事。
- 产后发热 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 盆腔瘀血 盆腔瘀血综合征(又称盆腔瘀血症)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血所引起的特殊病症,也是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30-50岁的经产妇。 中医无此名,据其临床表现体征,可归属腹痛、痛经、带下等病证范畴,病机主要是瘀血阻滞、脉络不通。
- 隐性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
- 产后血气痛 产后血气痛,病证名。指产后余血未尽,瘀血阻滞所致腹痛身热等症状。《肖山竹林寺妇科》:“产后血气痛,此乃瘀血未尽,腹中作痛,遍身发热,宜除去瘀血,而热自退。法用当归红花散(红花、当归、牛膝、三棱、莪术、川芎、紫菀、苏木、枳壳)。”
- 产道血肿 产道血肿是指产时与产后数小时内软产道即子宫下段、宫颈、阴道、会阴等部位发生血肿。
产后血瘀早期症状有哪些?
产后血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过多,产后24小时内流血量超过500ml,继发出血性休克及易于发生感染。随病因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亦有差异。
1.宫缩乏力 多在分娩过程中已有宫缩乏力,延续至胎儿娩出后,但也有例外。出血特点是胎盘剥离延缓,在未剥离前阴道不流血或仅有少许流血,胎盘剥离后因子宫收缩乏力使子宫出血不止。流出的血液能凝固。未能及时减少出血者,产妇可出血失血性休克表现;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头晕、脉细弱及血压下降。检查腹部时往往感到子宫轮廓不清,摸不到宫底,系因子宫松软无收缩缘故。有时胎盘已剥离,但子宫无力将其排出,血液积聚于宫腔内,按摩推压宫底部,可将胎盘及积血压出。
2.软产道裂伤 出血特点是出血发生在胎儿娩出后,此点与子宫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有所不同。软产道裂伤流出的血液能自凝,若裂伤损及小动脉,血色较鲜红。
3.凝血功能障碍 表现为血不凝,不易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