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迫俯卧位 强迫俯卧位:为了减轻脊背肌肉的紧张程度,采取俯卧方式。
- 躯干畸形弯曲 躯干的畸形弯曲即曲轴现象,曲轴现象是指骨骼未发育成熟的患者行后路脊柱融合术后,脊柱后方获得坚固融合而脊柱前方继续生长,从而脊柱畸形加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矫正度丢失、椎体旋转加重、肋骨隆起增加
- 腰部缓慢增大的软肿块 获得性腰疝 多发生于年老消瘦者。大多数病人没有特殊的症状,仅于腰部见一缓慢增大的肿块,肿块质地软而且易于还纳,站立时肿块明显,俯卧位时消失;局部有胀感或牵拉感。
- 椎节分裂 Chance骨折用X线检查侧位片可明确受损部位及椎节分裂程度。
- 竹节脊柱 强直性脊柱炎一个明显症状是竹节脊柱。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AS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本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故与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统属血清阴性脊柱病。
- 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它是一种症状或X线体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 腰部僵硬及腰前凸消失 急性腰扭伤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
- 脊柱退变 近百年的医学研究发现表明,当椎间盘的发育完成后,人体的退行性变就开始了。脊柱是人体的纵轴,它支持体重,主导躯干的生理性活动——包括伸屈、侧屈和转体。正常的情况下,脊柱是人体中最易发生慢性劳损的部位。
- 感觉分离 如果有一种病破坏了脊髓后部的后索,使深感觉不能向上传导,这时就感觉不到肢体的位置,弄不清是屈是伸。因为失去对自己肢体的了解,所以行动起来就显得笨拙,走路摇摇摆摆。可见感觉分离现象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非常有意义的。医生根据各种感觉障碍的分布形式判断是什么地方有病,这叫定位诊断。
- 腰椎骶化 腰椎骶化:指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转化成骶椎形态,使其构成骶骨块的一部分临床上以第5腰椎一侧或两侧横突肥大成翼状与骶骨融合成一块为多见,并多与髂骨嵴形成假关节;而少数为第5腰椎椎体(连同横突)与骶骨愈合成一块者此种畸形较为多见。是移行脊椎的分型之一。
- 脊柱和四肢畸形 脊柱和四肢畸形是发生于骨、关节或软组织的畸形,它造成机体的躯干和四肢在形态上和功能上的异常状态。脊柱和四肢畸形既可以是原发的疾病或损伤,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
- 脊柱破坏 脊柱破坏分为良性和恶性破坏两种。破坏边缘出现反应性增生硬化多为良性破坏,主要见于脊柱结核、原发良性肿瘤。破坏边缘模糊无硬化多为恶性骨破坏,多见于转移瘤或原发恶性肿瘤。
- 胸椎腰化 胸椎腰化:指第12胸椎失去肋骨而形成腰椎样形态,如第5腰椎不伴有骶椎化时,则仍呈现腰椎形态,并具有腰椎的功能。
- 骶尾椎融合 骶尾椎融合:即骶椎与尾椎相互融合成一块。
- 腰背痛 腰背痛是常见的症状,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等疾病均能引起腰背痛。多由肌肉、骨骼、内脏疾病引起
- 骶椎腰化 骶椎腰化:系第1骶椎演变成腰椎样形态者,发生率甚低,大多在读片时偶然发现,一般多无症状。
- 椎间盘脱出 椎间盘脱出是指椎间盘的髓核及部分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压迫相应脊髓或脊神经根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
- 神经痛 疼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此种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又称为自发痛。自发痛的种类很多,按病变的部位可分为周围神经性痛和中枢神经性痛。
移行脊椎早期症状有哪些?
1.腰骶段移行椎体的症状
(1)概述:一般情况下,此类畸形可不引起任何症状,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期时。畸形的确诊与分类主要依据X线平片所示。对伴有腰骶部畸形的腰痛患者首先应考虑其他疾患并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查,只有当查不出明确病因时,方可考虑系畸形所致,其中以吻棘及浮棘畸形为多发。
(2)移行脊椎的症状学及其发生原理:
①椎节的负荷加重:腰椎骶化虽可增加下腰部的稳定性,但其余每节腰椎的负荷却加重,以致引起劳损及加剧椎骨的退变。
②椎节的稳定性减弱:无论胸椎腰化还是骶椎腰化,均使腰椎数目增多和杠杆变长,以致腰椎椎节的稳定性减弱,易发生外伤、劳损及退变。
③椎节的负重不平衡:对双侧不对称的腰椎骶化者来说,未融合或融合较少的一侧则易因活动量大而引起周围软组织损伤;在另一侧已与髂骨形成假关节者,由于此种关节属幼稚型关节,难以吸收外力所引起的震荡而容易出现损伤性关节炎。
④神经受卡压:腰椎骶化时,走行于第5腰椎横突附近的脊神经背侧分支易受肥大的横突卡压而出现症状,尤其在仰伸与侧弯时疼痛更甚。
⑤反射性坐骨神经痛:真正由于畸形本身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或其组成支引起坐骨神经痛者甚为罕见,多系周围末梢神经支受刺激而反射性地出现坐骨神经症状。采用局部(痛点)封闭疗法,可使其消失。
2.分型
(1)腰椎骶化:指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转化成骶椎形态,使其构成骶骨块的一部分。临床上以第5腰椎一侧或两侧横突肥大成翼状与骶骨融合成一块为多见,并多与髂骨嵴形成假关节;而少数为第5腰椎椎体(连同横突)与骶骨愈合成一块者。此种畸形较为多见。
(2)胸椎腰化:指第12胸椎失去肋骨而形成腰椎样形态,如第5腰椎不伴有骶椎化时,则仍呈现腰椎形态,并具有腰椎的功能。
(3)骶椎腰化:系第1骶椎演变成腰椎样形态者,发生率甚低,大多在读片时偶然发现,一般多无症状。
(4)骶尾椎融合:即骶椎与尾椎相互融合成一块者,较前者多见。
除腰部有一般症状外,诊断主要依据X线检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