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部脂肪疝相关症状
- 腰脊椎疼痛 疼痛集中在腰部脊椎的一种腰痛,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双侧疼痛连脊椎的一种症状,**均有发生,女性居多。
- 腰骶部或下腰部疼痛 腰骶部脂肪疝主要以患侧腰骶部或下腰部疼痛为特点,多为胀痛、酸痛和隐痛,一般不严重,但影响步行。本病多见于中年以后肥胖的妇女,绝大部分有生产史,另有部分患者可合并有下肢静脉曲张、子宫脱垂、股疝等疾病。
- 盆腔脊膜膨出 脊髓脊膜膨出是部分性脊柱裂中的常见类型,指在脊柱裂的基础上,椎管内的脊膜和(或)脊髓神经组织向椎管外膨出。若脊髓神经组织与脊膜同时膨出,而膨出囊有完整的皮肤或假上皮覆盖,称为脊膜脊髓膨出。 盆腔内脊膜膨出 系脊膜囊自骶骨前壁骨缺损处疝出而成。
- 骶椎腰化 骶椎腰化:系第1骶椎演变成腰椎样形态者,发生率甚低,大多在读片时偶然发现,一般多无症状。
- 腰背刺痛 腰背刺痛是指腰背部出现像针刺伤的疼痛感,是腰背痛的疼痛性质分类之一。腰背痛主要以腰背、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为主,有单纯性腰背痛和伴有下肢感应痛或放射痛的腰背痛之分。疼痛性质多为隐痛、钝痛、刺痛、局部压痛或伴放射痛,活动不利、俯仰不便不能持重、步行困难、肢倦乏力等症状。
- 腰部缓慢增大的软肿块 获得性腰疝 多发生于年老消瘦者。大多数病人没有特殊的症状,仅于腰部见一缓慢增大的肿块,肿块质地软而且易于还纳,站立时肿块明显,俯卧位时消失;局部有胀感或牵拉感。
- 腰部僵硬及腰前凸消失 急性腰扭伤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
- 腰背的持续隐痛 腰背的持续隐痛大多是由于腰背部的损伤而导致的,常见于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 骶尾椎融合 骶尾椎融合:即骶椎与尾椎相互融合成一块。
- 腰背部窦道 先天性皮样窦道:常见于头枕部或腰、背部中线处。与隐性脊柱裂并存者,可同时有椎管内皮样或上皮样先天性肿物。这种窦道多见于腰骶部,局部软组织可稍隆起,在窦道小孔周围的皮肤可见淡红色色素沉着,并绕有丛毛。偶有细毛由小孔伸出。有时有少许液体渗出。当继发感染时,局部可红、肿、痛。
- 反射性腰痛 急性胰腺炎、腹膜后血肿或肿瘤及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等均可引起内脏反射性腰痛。
- 步态异常 步态是指患者步行时的姿势。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要求神经系统和肌肉的高度协调,同时涉及许多的脊髓反射和大、小脑的调节,以及各种姿势反射的完整、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相互协调。因此观察步态常可提供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线索。不同的疾病可有不同的特殊步态,但是步态并非是确诊的依据,而是对诊断有参考意义。检查时注意排除由骨骼的畸形及骨、关节、肌肉、血管、皮肤及皮下组织等病变引起的步态异常。
腰骶部脂肪疝早期症状有哪些?
主要以患侧腰骶部疼痛为特点,多为胀痛、酸痛和隐痛,一般不严重,但影响步行;因骶髂关节后方有腰骶神经后支及臀上神经皮支,受刺激时可有大腿后方的感应痛,但不超过腘部。在骶髂部皮下扪诊可触到圆形肿物,多数为0.5~1.5cm大小,数量一个或几个,略有弹性,呈弹力性硬感,用力按压局部可引起疼痛及感应痛。局部封闭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依据病史、主诉及体检,一般不难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