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骨科病

腰部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

腰部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相关症状
  • 腰部僵硬及腰前凸消失 急性腰扭伤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
  • 腰背刺痛 腰背刺痛是指腰背部出现像针刺伤的疼痛感,是腰背痛的疼痛性质分类之一。腰背痛主要以腰背、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为主,有单纯性腰背痛和伴有下肢感应痛或放射痛的腰背痛之分。疼痛性质多为隐痛、钝痛、刺痛、局部压痛或伴放射痛,活动不利、俯仰不便不能持重、步行困难、肢倦乏力等症状。
  • 椎节分裂 Chance骨折用X线检查侧位片可明确受损部位及椎节分裂程度。
  • 腰部酸胀及无力 脊柱棘突间有深在性胀痛,以下腰部酸胀无力为多发症状。棘间韧带损伤(ligamentitis interinale)是由于脊柱突然过度扭转牵拉而引起的损伤,在临床上易和棘上韧带损伤相混淆。
  • 腰背部窦道 先天性皮样窦道:常见于头枕部或腰、背部中线处。与隐性脊柱裂并存者,可同时有椎管内皮样或上皮样先天性肿物。这种窦道多见于腰骶部,局部软组织可稍隆起,在窦道小孔周围的皮肤可见淡红色色素沉着,并绕有丛毛。偶有细毛由小孔伸出。有时有少许液体渗出。当继发感染时,局部可红、肿、痛。
  • 脊柱破坏 脊柱破坏分为良性和恶性破坏两种。破坏边缘出现反应性增生硬化多为良性破坏,主要见于脊柱结核、原发良性肿瘤。破坏边缘模糊无硬化多为恶性骨破坏,多见于转移瘤或原发恶性肿瘤。
  • 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 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对于下腰椎不稳症的诊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应重视。下腰椎不稳所致的腰痛是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观察表明:至少30%的腰痛患者的症状与腰椎不稳有直接关系,其病因大多为退变所致。
  • 腰大肌脓肿 腰大肌脓肿是指腰部或腹腔炎症导致腰大肌感染化脓,形成脓肿。
  • 腰部钝痛 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
  • 腰背痛 腰背痛是常见的症状,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等疾病均能引起腰背痛。多由肌肉、骨骼、内脏疾病引起
  • 竹节脊柱 强直性脊柱炎一个明显症状是竹节脊柱。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AS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本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故与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统属血清阴性脊柱病。
  • 椎间盘脱出 椎间盘脱出是指椎间盘的髓核及部分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压迫相应脊髓或脊神经根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
  • 腰背的持续隐痛 腰背的持续隐痛大多是由于腰背部的损伤而导致的,常见于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 腰软不能直起 肌张力低下-麻痹型运动障碍:累及头颈和腰部如颈软不能抬头,腰软不能直起和凸腹,行走不能迈步和抬腿足拖地而行。这是迟发性运动障碍一种临床表现。
  • 感觉分离 如果有一种病破坏了脊髓后部的后索,使深感觉不能向上传导,这时就感觉不到肢体的位置,弄不清是屈是伸。因为失去对自己肢体的了解,所以行动起来就显得笨拙,走路摇摇摆摆。可见感觉分离现象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非常有意义的。医生根据各种感觉障碍的分布形式判断是什么地方有病,这叫定位诊断。
  • 腰脊椎疼痛 疼痛集中在腰部脊椎的一种腰痛,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双侧疼痛连脊椎的一种症状,**均有发生,女性居多。
  • 强迫俯卧位 强迫俯卧位:为了减轻脊背肌肉的紧张程度,采取俯卧方式。
显示全部症状

腰部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早期症状有哪些?

1.一般症状 早期椎弓崩裂和脊椎滑脱者不一定有症状,有不少人系因其他原因拍片时无意发现。但如认真了解,亦可有某些主诉,主要是下腰部酸痛,其程度大多较轻,往往在劳累以后加剧,也可因轻度外伤开始。适当休息或服止痛药以后多有好转,故病史多较长。腰痛初为间歇性,以后则可呈持续性,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休息亦不能缓解。疼痛可同时向骶尾部、臀部或大腿后方放射。若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则可表现为坐骨神经痛症状。
腰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峡部崩裂局部的异常活动或纤维组织增生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的根性刺激症状;亦可因刺激脊神经后支的分支,通过前支出现反射痛(窦-椎反射)。若脊椎滑脱严重,可能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但相当少见。
2.体征 通常体征不多,单纯峡部崩裂而无滑脱者可无任何异常发现。体检时仅在棘突、棘间或棘突旁略有压痛。腰部活动可无限制或略受限.骶尾部及臀部其他检查多无异常客观体征。
伴有脊椎滑脱者可出现腰向前凸、臀向后凸、腹部下垂及腰部变短的特殊外观,此时病椎的棘突后突,而其上方的棘突移向前方,两者不在一个平面上。局部可有凹陷感,骶骨后突增加。腰骶棘突间压痛,背伸肌多呈紧张状态。腰部活动均有不同程度受限,下肢运动、感觉功能及腱反射多无异常。
3.根性症状 大多数病例均有根性痛,主要是由于局部椎节松动所致的根性刺激所致,或通过窦-椎神经反射出现假性根性症状;其特点是平卧后即消失或明显减轻。真正由于脊神经受挤压而引起的严重根性受压征在临床上并不十分多见,马尾神经受压者更为少见。
腰椎峡部不连与脊椎滑脱的诊断,依靠临床体征与X线检查二者相一致,即棘突压痛、推挤痛、椎旁压痛、后伸腰痛的部位,以及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的定位与峡部不连或脊椎滑脱的部位相一致,才能确定腰及腿痛系由峡部不连或腰椎滑脱所致。此外临床还需检查有无其他下腰痛的体征,例如腰椎间盘突出,背肌或韧带的扭伤与劳损等。X线片有无其他下腰畸形,需排除其他下腰痛的原因,才能肯定本病的诊断,并且尽可能明确下列有关诊断:
1.滑脱水平的小关节,有无关节炎性改变,如唇样增生、间隙变窄、边缘硬化或间隙宽窄不等。临床有无早起时腰痛、阴雨腰痛等症状。
2.有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者,其受压的确切部位,此常依靠MRI或脊髓造影确定。
3.滑脱的程度、骶骨倾斜的程度。

腰部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相关文章
腰部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常用药品
  • 优迈

    (1)肌肉僵硬,伴发冻肩(肩周炎) (2)腰痛 (3)坐骨神经痛 (4)腱鞘炎 (5)滑囊炎 (6)由脊柱或关节过度紧张和侵蚀所引起的损伤(椎关节强直,骨关节炎)挫伤(如运动损伤) (7)碰伤 (8)扭伤 (9)劳损 (10)骨骼肌肉系统等软组织风湿病 (11)肌肉风湿病

  • 麝香壮骨膏

    镇痛,消炎。用于风湿痛,关节痛,腰痛,神经痛,肌肉酸痛,扭伤,挫伤。

  • 盐酸乙哌立松片

    适用于颈肩臂综合症、肩周炎、下腰痛及腰腿痛等。

  • 冷巴

    消炎、止痛、消肿、化瘀.主治:跌打、扭伤、腰痛(腰椎病、腰肌劳损、腰间盘脱出)、颈痛(颈椎病、颈肌痛)、肩痛(肩周炎)、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痛(关节炎、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撕裂伤痛、类风湿痛等疾病。

  • 腰痹通胶囊

    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用于血瘀气滞、脉络闭阻所致腰痛,症见腰腿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剧痛不能转侧;腰椎间盘突出症见上述证候者。

  • 万特力

    肌肉痛、肩部僵硬酸痛、腰痛、关节痛、腱鞘炎(手和腕部疼痛)、肘部疼痛(网球肘等)及跌打损伤 、扭伤引起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