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骨科病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相关症状
  • 足畸形 足畸形是指足部形态或结构的异常,正常人足部形状是由相对称的外在肌和内在肌维持其平衡,一些先天性或硕导疾病性原因可以造成足部畸形。
  • 足不能跖屈和内翻 胫后神经损伤表现为足不能跖屈和内翻。
  • 足内翻 足内翻是一种发育性畸形,在孩子一出生时就能发现。足内翻可以发生在单足或双足。
  • 八字脚步态 八字脚步态就是八字脚,“八字脚”,就是指在路时两脚分开像“八字”。“八字脚”走路时步态难看,姿势不正,步态不稳,步子迈不开,给体力劳动和运动带来不便,也易使鞋走形,并坏得快。通常将“八字脚”分为“内八字”和“外八字”。“内八字”;的人走路时足尖相对,足底朝外;“外八字”的人走路时则相反。孩子从小形成“八字脚”成年后很难纠正。
  • 足外翻 儿童足外翻又叫外翻仰伸足,是足部常见畸形之一。
  • 体型异常 体型异常是指某人的身长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的身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者。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儿童及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婴幼儿期增长的百分比较高,在13、14岁时又有一次较快的增长,成年以后体格变化较小。影响体型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及体质因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营养缺乏及代谢障碍如缺碘(地方性呆小病)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全身慢性疾病致伤儒等;内分泌功能异常如生长激素(GH)、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及性激素等异常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较常见,神经系统尤其下丘脑功能异常常引起生长发育障碍。
  • 扁平足 扁平足(骨科),平足症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态异常、肌肉萎缩、韧带挛缩或慢性劳损造成足纵弓塌陷或弹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又称为扁平足。
显示全部症状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临床表现
由于生后即能看到足部畸形,通常诊断并不困难。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般可分为僵硬型(内因型)和松软型(外因型)。
1.僵硬型 畸形严重。踝与距下关节跖屈畸形明显,距骨跖屈,可从足背侧皮下摸到突出的距骨头。因跟骨后端上翘藏于胫骨下端后侧,足跟似乎变小,乍看似无足跟而呈棒形,故又称棒形足。跟腱挛缩严重。从后方看,跟骨内翻。前足也有内收内翻,舟骨位于足内侧深处,靠近距骨头,骰骨突向足外侧,足内侧凹下,踝内侧和足跟内侧皮纹增多,而足外侧及背侧皮肤拉紧变薄。当被动背伸外翻时呈僵硬固定,此种畸形不易矫正。患儿站立困难,走路推迟,跛行,扶持站立时可见足外侧或足背着地负重。年龄稍长,跛行明显,软组织与关节僵硬,足小,小腿细,肌萎缩明显,但感觉正常。长期负重后足背外侧可出现增厚的滑囊和胼胝,少数发生溃疡(图1)。病人常同时有其他畸形。笔者随访2年以上的351例中,45例(12.8%)伴发其他畸形,其中隐性脊柱裂17例,先天性髋脱位7例,多指畸形4例,脊柱侧凸3例,此外尚有小腿环形束带等。此型治疗困难,易复发,多数人认为该型属胚胎或遗传因素的缺陷所致。

 
2.松软型 畸形较轻,足跟大小接近正常,踝及足背外侧有轻度皮肤皱褶,小腿肌肉萎缩变细不明显。最大的特点是在被动背伸外翻时可以矫正其马蹄内翻畸形,能使患足达到或接近中立位。此型畸形较松软,容易矫正,疗效易巩固,不易复发,预后好。该型属于宫内位置异常所致。
二.诊断
诊断依据:
1.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蹠屈内翻畸形。
2.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蹠屈,跟骨内翻蹠屈,跟腱,蹠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
3.站立行走时蹠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
4.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 5.X线摄片:距骨与第一蹠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蹠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相关文章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常用药品
  • 奥施康定

    用于缓解持续的中度到重度疼痛。

  • 丹郁骨康丸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肾健骨。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蚀)的瘀阻脉络证,证见: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跛行,舌红或有瘀斑,脉弦涩等。

  • 盐酸乙哌立松片

    适用于颈肩臂综合症、肩周炎、下腰痛及腰腿痛等。

  • 氨非咖片

    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 辣椒颠茄贴膏

    用于关节疼痛、骨骼肌疼痛以及韧带扭伤、拉伤等引起的疼痛。

  • 力如太

    本品适用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治疗,延长生命或机械换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