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骨科病
下腰椎不稳症相关症状
  • 胸腰段及腰椎前凸消失 急性腰背部扭伤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上主要显示下胸及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及侧弯征,一般不伴有其他改变。急性腰背部扭伤在民间俗称“闪腰”,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尤其是在体力劳动者;偶然参加运动或劳动而事先又未做体力活动准备者发生尤多,此种情况则多见于常年坐办公室者。
  • 胸腰驼背 胸腰驼背是甘露糖苷贮积症,甘露糖苷贮积症(mannosidosis)是一种因α-甘露糖苷酶缺乏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特征类似Hurler 综合征,无黏多糖尿,但组织中含甘露糖的成分增加。
  • 腰背部窦道 先天性皮样窦道:常见于头枕部或腰、背部中线处。与隐性脊柱裂并存者,可同时有椎管内皮样或上皮样先天性肿物。这种窦道多见于腰骶部,局部软组织可稍隆起,在窦道小孔周围的皮肤可见淡红色色素沉着,并绕有丛毛。偶有细毛由小孔伸出。有时有少许液体渗出。当继发感染时,局部可红、肿、痛。
  • 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
  • 胸腰椎损伤 胸腰椎损伤主要是骨、韧带和椎间盘等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由此导致的脊髓神经组织的损 害。
  • 腰部钝痛 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
  • 腰背痛 腰背痛是常见的症状,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等疾病均能引起腰背痛。多由肌肉、骨骼、内脏疾病引起
  • 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 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对于下腰椎不稳症的诊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应重视。下腰椎不稳所致的腰痛是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观察表明:至少30%的腰痛患者的症状与腰椎不稳有直接关系,其病因大多为退变所致。
  • 慢性腰痛伴下肢麻痛 腰椎滑脱易于导致慢性腰痛以及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放射性麻木疼痛。 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间部分或全部错位的一种疾患,临床上一般称之为滑椎,一般是上位椎体向前滑脱。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在欧洲为3~7%,国内还缺乏准确的统计资料,一般认为,对有腰痛的患者的常规X摄片检查发现在成人中约5%患有腰椎滑脱的倾向。
  • 反射性腰痛 急性胰腺炎、腹膜后血肿或肿瘤及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等均可引起内脏反射性腰痛。
  • 腰背刺痛 腰背刺痛是指腰背部出现像针刺伤的疼痛感,是腰背痛的疼痛性质分类之一。腰背痛主要以腰背、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为主,有单纯性腰背痛和伴有下肢感应痛或放射痛的腰背痛之分。疼痛性质多为隐痛、钝痛、刺痛、局部压痛或伴放射痛,活动不利、俯仰不便不能持重、步行困难、肢倦乏力等症状。
  • 腰椎椎管狭窄 腰椎椎管狭窄症(vertebral canal stenosis)从总体概念上来讲是指因组成椎管的骨性或纤维性组织异常,引起椎管内的有效容量减小,以致位于管道中的神经组织受压或刺激而产生功能障碍及一系列症状。
  • 腰椎骶化 腰椎骶化:指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转化成骶椎形态,使其构成骶骨块的一部分临床上以第5腰椎一侧或两侧横突肥大成翼状与骶骨融合成一块为多见,并多与髂骨嵴形成假关节;而少数为第5腰椎椎体(连同横突)与骶骨愈合成一块者此种畸形较为多见。是移行脊椎的分型之一。
  • 腰椎退化 腰椎由五截椎体相叠组成,位于椎体后侧间的神经孔则伸出五对腰椎嵴神经,这些嵴神经再加上更下方荐椎分出的神经组成了人体最大的一条周边神经—坐骨神经。当随着年龄增长、骨刺增生,压到神经孔,进而造成背痛、坐骨神经痛等恼人的症状,
  • 腰部僵硬及腰前凸消失 急性腰扭伤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
  • 肌性肌无力 肌性肌无力是指神经肌肉接头之间传递障碍和肌纤维本身的病变,即突触前膜、突触隙、突触后膜和肌纤维本身的病变所导致的肌肉无力。如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酸胆碱受体遭到损害;有机磷中毒时,胆碱酯酶的活力受到影响,使乙酸胆碱的作用过度延长而影响肌细胞的兴奋性;周期性麻痹是由于膜电位的改变。肌强直性肌病是膜电位的不稳定;肌磷酸化酶缺乏症和肉碱棕相酸转移酶缺乏症,是由于肌肉的能源供应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和多发性肌炎均是肌纤维本身的病变。肉毒中毒和高血镁症影响钙离子进人神经末梢,氨基着类药物阻碍乙酸胆碱的释放,均影响突触前神经冲动的传出;美洲箭毒素和乙酸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影响乙酸胆碱和乙酸胆碱受体的结合等均可导致肌性肌无力。
  • 腰背的持续隐痛 腰背的持续隐痛大多是由于腰背部的损伤而导致的,常见于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 臀部酸痛 臀部酸痛也是门诊常见的主诉之一,由于位置非常的特殊,因此有很多时候常会和下背痛、坐骨神经痛混淆不清。臀部酸痛除了要考虑关节本身的病变之外,同时也要排除关节周边的病变,和远处病灶的牵扯痛。
  • 神经痛 疼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此种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又称为自发痛。自发痛的种类很多,按病变的部位可分为周围神经性痛和中枢神经性痛。
  • 腰椎不稳 腰椎不稳症是腰椎退变疾病中的重要疾病之一。 腰椎不稳症是指腰椎体位正常负荷下,不能保持互相之间的正常位置关系而发生的病理变换,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该病好发于中年男性,女性肥胖者也不少见,好发部位以L4—5最多,其次是L5—S1。
显示全部症状

下腰椎不稳症早期症状有哪些?

1.临床症状 轻者症状多不明显,重者则呈现脊椎滑脱症表现,但因其不伴椎弓峡部崩裂,故称之为“假性脊椎滑脱”。其中,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是腰椎不稳的主要症状,其特点是:
(1)一般症状:
①腰部酸、胀及无力:除主诉下腰部酸、胀及无力外,患者感觉其腰部似“折断”,尤以站立过久后更为明显。
②惧站立,喜依托:由于腰椎椎节间的松弛,患者多不愿长久站立,或是在站立时将身体依靠在现场可以借用依托之处,以减轻腰部的负荷。
③可有急性发作:患者原来可有慢性腰痛史,发作时常有明显的外伤诱因。可有或无神经症状。
④拒负重:因腰椎不稳,且多伴有腰肌萎缩,因此患者不愿携带重物以减轻腰部负荷。
(2)疼痛:
①一般性疼痛:轻重不一,持续时间短,经休息、制动及物理治疗后可在4~5天内缓解,但容易复发。
②根性疼痛症状:如果椎节的松动程度较大,则易使脊神经根受牵拉而出现根性放射性疼痛症状,但平卧后症状立即消失或明显减轻。
(3)双侧性:疼痛常为两侧性,但两侧疼痛的程度可以不同。疼痛由下腰部和臀部向腹股沟及腿部放射,但很少波及膝以下。咳嗽及打喷嚏使腹压增高时不会使疼痛加剧,但有时因椎体间的异常活动而引起疼痛。
(4)交锁现象:患者由于椎节松动及疼痛而不敢弯腰,且可在腰椎从前屈位转为伸直位时出现类似半月板损伤时的“交锁”征而将腰椎固定在某一角度,需稍许活动方可“开锁”而恢复正常。
上述特点均较普遍存在于每例腰椎不稳患者身上。此外,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如腰痛反复发作加重,并伴有严重的坐骨神经痛,提示同时存在腰椎不稳症。
2.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时要特别观察下列现象:
(1)骶棘肌的外形:如果患者站立时,其骶棘肌紧张呈条索状,但俯卧时其硬度明显下降,说明退变节段不能正常负荷,只有通过随意肌的调节来支撑。患者取立位时骶棘肌紧张,而卧位时则显松弛状态,这一体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2)观察腰部屈伸活动的整个过程:结合患者的年龄、职业等因素进行分析,若表现为髋前屈或突然出现髋抖动,或活动突然停止等,说明退变节段已变得十分软弱,松弛的韧带和后关节囊在腰部前屈活动中已不能起到正常的制约作用。
(3)其他:腰椎在不同的负荷是不等的,从坐、站立、行走到快步行走,腰椎负荷逐渐增大。一个硬度明显下降的节段,显然无法承受越来越大的负荷,临床上可以见到,患者在改变时,几乎都有疼痛感,且在短程奔跑后疼痛明显加剧。
总之,一个正常椎节从开始退变至发展到不稳,在临床检查中会发现其所特有的某些征象。
腰椎的退变、代偿及不稳的出现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当腰痛反复发作等逐渐加重时,实际上这已经是组织损害的一种信号。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患者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主诉,即腰痛伴有含糊不清的臀部及大腿部酸胀、乏力,且改变或劳累后加重,由此证明,退变节段已不能正常负重。
本病的诊断标准意见不一,作者认为以下几点具有重要意义:
1.腰部交锁征 由于腰椎不稳症常与其他腰椎疾病同时存在,因此,临床症状比较复杂,且多无特异性,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腰痛较难区别,有时甚至毫无症状。当有反复急性发作且持续时间短暂的剧烈腰痛时,即应想到腰椎不稳的可能。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对于本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应重视。
2.平卧后症状消失 若患者处于活动状态时症状出现,检查时亦可有阳性所见,但平卧稍许休息后,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则此种动力性改变具有诊断意义。
3.动力性摄片阳性所见 在动力性摄片的同时,测量椎体间的相对移位,不仅可对腰椎不稳作出明确的诊断,还可对腰椎不稳的程度从量上进行评价,亦是诊断腰椎不稳的主要手段和依据。作者认为,腰椎椎体间相对水平移位在屈伸侧位片上大于3mm及在侧弯正位片上移位大于2mm时,即应认为属于不稳定的客观表现。对腰骶关节的判定可增大1mm。

下腰椎不稳症相关文章
下腰椎不稳症常用药品
  • 舒筋活血片

    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用于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 盐酸乙哌立松片

    适用于颈肩臂综合症、肩周炎、下腰痛及腰腿痛等。

  • 倍珞

    1、下述疾患及症状的消炎和镇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腰痛症、肩周炎、颈肩臂综合症; 2、手术后、外伤后及拔牙后的镇痛和消炎; 3、下述疾患的解热和镇痛,急性上呼吸道炎(包括伴有急性支气管炎的急性上呼吸道炎)。

  • 赛克同

    1.各种急性或慢性炎性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2.软组织风湿症如腰痛、颈肩臂综合症、纤维肌痛症、肩周炎和网球肘等。 3.手术后、外伤后及拔牙后的疼痛。 4.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的解热和镇痛。

  • 腰痹通胶囊

    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用于血瘀气滞、脉络闭阻所致腰痛,症见腰腿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剧痛不能转侧;腰椎间盘突出症见上述证候者。

  • 万特力

    肌肉痛、肩部僵硬酸痛、腰痛、关节痛、腱鞘炎(手和腕部疼痛)、肘部疼痛(网球肘等)及跌打损伤 、扭伤引起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