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血管损伤相关症状
- 不能向尺侧屈腕及屈环小指远侧指关节 不能向尺侧屈腕及屈环小指远侧指关节常见于尺神经损伤,其他症状还包括在肘上损伤,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瘫痪。
- 贫血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上千万。中国患贫血的人口概率高于西方国家,在患贫血的人群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高于中青年,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 手掌硬性水肿 手掌硬性水肿是手掌组织由于创伤、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发生炎症而造成局部水肿,由于各种原因,有的水肿会一直持续一个月以上至1—2年时间,我们将伤后水肿持续6周以上而没有消退趋势者称为“持续性水肿,”其中部分病例水肿液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会聚集大量的纤维素,与炎性增生反应一道致疤痕组织形成,使皮肤,皮下变硬。即形成“硬性水肿。"
- 手麻 手部麻痛是手部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它常提示上肢神经受到了卡压。
- 动脉出血 动脉出血水是指血液来势凶猛,颜色鲜红,随心脏搏动而呈喷射状涌出。大动脉出血可以在数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需急送医院抢救。在血管损伤中,动脉损伤较为多见,占血管损伤的73%~85%,后果严重。血管损伤的部位,肢体多于颈部、胸部和腹部大血管。股动脉损伤最为常见,占全部血管损伤的20%。
- 静脉出血 静脉出血是指暗红色的血液,迅速而持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通常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以消毒纱布和棉垫盖在伤口上缠以绷带,即可止血。
- 血管伤 血管伤分为:完全离断、部分破裂、血管壁挫伤、血管内膜撕裂及动脉痉挛、出血、张力性血肿及急性动脉供血不足(苍白、皮温低、麻木、运动障碍、剧痛及远端动脉搏动消失)等血管开放伤表现或供血不足,中断及肢体远端血液回流障碍等闭合性血管伤症状。
- 运动损伤 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损伤部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如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与体操动作中的支撑、转肩、跳跃、翻腾等技术有关。网球肘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与标枪运动员。
- 手臂肌肉拉伤 手臂肌肉拉伤是肌肉拉伤的一种,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长蹍、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 手肌肉萎缩 手肌肉萎缩是肌肉萎缩的一种。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
- 拇、食、中三指有放射痛 在腕韧带近侧缘处用手指叩击正中神经部位,拇、食、中三指有放射痛者为阳性是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的症状。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与刺激而产生的相应的临床症状。任何能使腕管内容物增多、增大或使腕管容积缩小的因素均可导致本病。 腕管是腕掌部的一个骨纤维管,拇长屈肌和4根屈指浅肌腱、4根屈指深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此管进入手部。腕管在手腕掌桡侧,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腕横韧带坚韧,近侧缘增厚,是压迫正中神经的主要因素。正中神经在腕管中位置表浅,容易受腕横韧带的压迫,造成损伤。
- 拇指和食指不能对掌成完好的“O”形 拇指和食指不能对掌成完好的“O”形,是尺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症状。
手部血管损伤早期症状有哪些?
手部血液循环十分丰富。一般情况下,单纯尺动脉或桡动脉断裂,不会影响手部的血液循环。但由于尺、桡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可能存在变异,有时尺动脉或桡动脉损伤可能会危及部分手指的血供,仍应引起重视,并应予以仔细检查。有时尺动脉和桡动脉同时完全断裂,只要腕部背侧软组织完整,如骨间背侧动脉及其侧支循环能够代偿,也不会影响手部的血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修复损伤的桡、尺动脉,一般不会引起缺血性坏死。尽管如此,手部主要动脉的损伤,虽然可能不会引起手的缺血性坏死,但毕竟会导致手部血供不足,对手部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
依据外伤史,受伤部位及临床出血情况的判断,诊断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