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相关症状
- 写字或拿小物品困难 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主诉常为写字或拿小物品困难,但无手部感觉变化。
- 肌性肌无力 肌性肌无力是指神经肌肉接头之间传递障碍和肌纤维本身的病变,即突触前膜、突触隙、突触后膜和肌纤维本身的病变所导致的肌肉无力。如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酸胆碱受体遭到损害;有机磷中毒时,胆碱酯酶的活力受到影响,使乙酸胆碱的作用过度延长而影响肌细胞的兴奋性;周期性麻痹是由于膜电位的改变。肌强直性肌病是膜电位的不稳定;肌磷酸化酶缺乏症和肉碱棕相酸转移酶缺乏症,是由于肌肉的能源供应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和多发性肌炎均是肌纤维本身的病变。肉毒中毒和高血镁症影响钙离子进人神经末梢,氨基着类药物阻碍乙酸胆碱的释放,均影响突触前神经冲动的传出;美洲箭毒素和乙酸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影响乙酸胆碱和乙酸胆碱受体的结合等均可导致肌性肌无力。
- 前臂和腕部的疼痛 前臂和腕部的疼痛是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常见临床表现。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anterior interosseous entrapment nerve syndrome)是由Kiloh和Nevin于1952年报道的。随后,有关病例不断见诸报道。其发病在前臂远端神经性病变中约占1%。
- 大腿外侧痛 大腿外侧痛有两种情况,一是股外侧皮神经炎,二是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股外侧皮神经系由第2~3腰神经发出,通过腰大肌外侧缘,斜过髂肌,沿骨盆经腹股沟韧带之深面,在髂前上棘以下10厘米处穿出阔筋膜至股部皮肤。在该神经行程中,如果由于受压、外伤等某种原因影响到股外侧皮神经时,即可能发生股外侧皮神经炎。多见于较肥胖的中青年男性。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lateral cutaneous nerve of thigh entrapment syndrome)是指该神经在途经之处因某种致压因素卡压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早期症状有哪些?
前骨间神经卡压征为纯运动神经性麻痹,表现为拇长屈肌、食指和中指的指深屈肌以及旋前方肌的肌力减弱。此外,前骨间神经有一终末感觉支支配腕部的部分感觉。因此,前臂和腕部的疼痛是本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1.典型体征 常有近端前臂掌侧、旋前圆肌区和腕掌侧的自发性疼痛,活动时症状加重,特别是前臂活动时症状更为明显。由于疼痛,限制了肢体的活动。疼痛可于数周或数月内自行减轻。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拇长屈肌、食指和中指的指深屈肌以及旋前方肌的肌力减弱,患者主诉常为写字或拿小物品困难,但无手部感觉变化。
临床体征仍以拇长屈肌、食指和中指的指深屈肌以及旋前方肌的肌力减弱为主。拇、食指捏握试验有助于诊断(图2)。
2.非典型性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及临床特点 由于常出现解剖变异,前骨间神经卡压的临床表现常存在一定的变化。
(1)中指指深屈肌:可由尺神经支配(约50%),因此有时临床表现仅为拇长屈肌和食指指深屈肌肌力减弱。
(2)正中神经与尺神经Martin-Gurber吻合:约占17%,其中较常见的异常吻合支为前骨间神经与尺神经的吻合支。当前骨间神经出现卡压时,可引起手内肌肌力的减弱。
(3)指深屈肌:可完全由前骨间神经支配,因此,临床可表现为所有指指深屈肌肌力减弱。
(4)前骨间神经:可发出分支支配指浅屈肌。
前骨间神经卡压的诊断中,最常见的误诊为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肌腱的断裂。Hill报道的33例前骨间神经卡压的病例中,10例曾诊断为腱撕裂。也有将腱撕裂误诊为前骨间神经卡压的报道。因此,临床应注意鉴别。本病应与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根性颈椎病以及臂丛神经炎、正中神经部分损伤进行鉴别。
电生理检查对鉴别前骨间神经卡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