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叶莲片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各种疼痛,风湿痹痛,神经痛,胃疼,跌打骨折,外伤出血。
- 接骨七厘片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续筋接骨,血瘀疼痛。
- 麝香接骨胶囊散瘀止痛,续筋接骨。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血凝结,闪腰岔气。
- 散寒活络丸 迫风散寒.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肩背疼痛,手足麻木,腰腿疼痛,行步困难等。
- 愈伤灵胶囊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挫伤,筋骨瘀血肿痛,亦可用于骨折的辅助治疗。
- 骨折挫伤胶囊舒筋活络,接骨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消肿散瘀,扭腰岔气等症。
- 骨康胶囊苗医:抬蒙抬强;告加洼。中医:消肿止痛;舒筋通络;补肾壮骨。用于骨折。
- 云南白药胶囊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手术出血,疮疡肿毒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以及皮肤感染性疾病。
- 关节止痛膏活血,消炎,镇痛,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用于关节扭伤及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 伤科接骨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壮骨。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伤筋动骨,瘀血肿痛,损伤红肿等症。对骨折患者需经复位后配合使用。
- 独一味胶囊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后的刀口疼痛、出血,外伤骨折,筋骨扭伤,风湿痹痛以及崩漏、痛经、牙龈肿痛、出血等。
- 正骨水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扭伤,各种骨折,脱臼,运动前后搽用,能消除疲劳。
孟氏骨折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由于此种损伤兼有骨折与脱位,治疗较为复杂。如果在具体措施上不能两者兼顾,则预后多不佳,已成为骨科临床上一大难题。即便手术复位及内固定,其疗效亦往往难以十分满意。因此,治疗时务必加以重视。需根据患者年龄及骨折情况等不同特点酌情加以处理,具体方法及要求如下:
1.儿童及幼儿骨折 绝大多数可用闭合复位治疗。麻醉后,将患肢置于上肢螺旋牵引架上,在牵引下术者一手拇指压住桡骨小头、另手持住患儿腕部,在边牵引,边旋转前臂的同时,迫使桡骨小头返回原位。当闻及弹响声时,表示已还纳,此时可将患肢肘关节屈曲至70°~80°,如此可减少桡骨小头的滑出率。如桡骨小头向后脱出,则应取略伸位。并以上肢石膏托固定。数天后,俟肿胀消退再更换上肢石膏1~2次。此种操作方式的特点是:
(1)复位疗效佳:桡骨头易于复位,且一旦还纳,则起内固定及支撑作用,尺骨亦随之复位。
(2)操作简便:复位手法几乎与单纯之桡骨头或颈骨折完全一致,易于操作。
(3)预后佳:根据对此类骨折患儿的远期随访,疗效均较满意。
2.骨折 治疗多较复杂,手术率较高。
(1)尺桡骨双骨折+桡骨小头脱位:原则上采取开放复位及内固定,其中包括对环状韧带的修补或重建。尺骨及桡骨骨折宜选用髓腔三角钉内固定,并注意尺桡骨本身的生理弧度。
(2)其他类型者:仍先以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具体要求如下:
①麻醉确实。
②尽量利用骨科牵引床操作,尺骨鹰嘴以克氏针牵引。
③先对桡骨头复位,手法如前述。复位后屈时至80°~90°(前脱位者),或110°~120°(后脱位者),然后再对尺骨进行复位。
④透视或拍片显示骨折端对位满意后,立即行上肢石膏固定留置绷带于石膏内层,备石膏剖开时用;注意石膏塑形。
⑤再次拍片,至少应达到功能对位,否则需改为开放复位。
⑥消肿应及时更换石膏,并定期拍片及复查以防变位。如手法失败,应尽早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术(图2)。
(二)预后
孟氏骨折在前臂骨折中属预后较差的一种。有时即使获得满意的对位,其功能也未必完全恢复。因此在临床处理上,既要力争早期良好的复位,又要重视治疗期间的随访与观察以及肢体的功能康复。青少年以下年龄组的远期疗效均较满意,甚至个别桡骨小头复位不佳者,其肘部功能及上肢肌力也仍与健侧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