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骨科病 >> 急诊科
髋关节前脱位常用药品
  • 灭湿痛胶囊风湿痛、关节疼痛、流走痛风、急慢性神经痛、腰膝酸痛、坐骨神经痛、腰节骨抽痛、全身骨节酸痛、风湿肿痛、骨节肿等有关症状。
  • 归龙筋骨宁片祛风活血,舒筋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 百宝丹胶囊散瘀消肿,止血止痛,用于刀枪伤,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经痛经闭,慢性胃痛及关节疼痛。
  • 麝香祛痛搽剂活血祛瘀,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用于各种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瘀阻,关节疼痛。
  • 麝香祛痛气雾剂活血祛瘀,舒经活络,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瘀阻,关节疼痛。
  • 云南白药酊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及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及冻伤等症。
  • 辣椒颠茄贴膏用于关节疼痛、骨骼肌疼痛以及韧带扭伤、拉伤等引起的疼痛。
  • 散寒活络丸关节疼痛、脊柱和四肢畸形
  • 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活血,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扭挫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肩周炎,骨质增生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肿胀,以及神经性头痛。
  • 辣椒风湿膏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关节疼痛,腰背酸痛,扭伤瘀肿,及慢性关节炎和未溃破的冻疮。
  • 关节止痛膏活血,消炎,镇痛,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用于关节扭伤及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显示全部药品

髋关节前脱位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对新鲜髋关节前脱位,也以手法复位为主。复位要迅速及时,注意防止休克的发生。切开复位仅在手法复位失败或已形成陈旧性髋关节前脱位时才采用。
1.手法整复
(1)埃狄斯(Addis)法:麻醉方法与髋关节后脱位相同。患者仰卧,助手在二髂前上棘向下压迫,握患肢屈曲髋部和膝部到90°,内旋患肢在中立位,向上作持续牵引,轻柔的摇摆运动和内旋,将股骨头滑入髋臼内。当维持向上牵引的同时,伸展放平大腿使成伸直位,则复位完成。
(2)推拉法:麻醉同前。患者仰卧,一助手把住骨盆,另一助手握住小腿,屈膝约90°,徐徐增加患肢外展和外旋,同时用力向下方牵引。术者站于对侧或两胯之间,用手掌向髋臼方向推送股骨头,同时在牵引下内收患肢,当感到股骨头纳入髋臼的弹响时,即已复位,放松牵引后畸形消失(图4)。

 
(3)回旋法[(反伯格洛夫(Bigelow)氏法]:麻醉与前相同。其操作步骤和后脱位复位相反。①外展外旋;②再度屈髋屈膝;③内收;④内旋伸直下肢。
术后处理:术后处理大致与后脱位的处理相同,但在用石膏裤、髋夹板或皮肤牵引固定时,必须避免患肢外展。
2.手术疗法 用手法复位失败的新鲜或陈旧性髋关节前脱位,可行切开复位术。手术时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仰卧位,术侧骨盆用扁枕垫高。
(1)切口:采用改良斯密斯(Smith)-波特逊(Peterson)前侧切口。
(2)手术操作:自髂嵴中部开始,沿髂嵴向内下斜行切开,到髂前上棘。再直向髌骨方向推进15~18cm,然后转向外后方,达到髂胫束水平为止。由骨膜下剥离髂翼内、外板所附着的肌群。内侧为腹内、外斜肌和髂肌,外侧为阔筋膜张肌和臀中、小肌。将剥离后的间隙用纱布充填止血。在髂前上棘的下方找到股外侧皮神经,并将其向内牵开。在靠近髂前上棘约1cm处切断缝匠肌深入,游离股直肌上部,并暴露附着在髂前下棘及髋臼上缘的直头和反折头。在距起点约1cm处,剪断股直肌及其反折部,再将股直肌上部深层游离,注意保留股神经进入股直肌的分支,遂即将已充分游离的股直肌上部反转缝合在切口远端的筋膜上。在股直肌的深层为一层筋膜脂肪组织,其中有旋外动、静脉的分支。游离并结扎旋股外动、静脉的升支和横支,将切断的肌向下方,并向内侧牵开耻骨肌,即可露出脱位于闭孔或耻骨上支附近的股骨头,及保持完整的髂股韧带和关节囊裂口等。如为陈旧性脱位的病人,局部已被瘢痕、肉芽组织等所充填,股骨头已被瘢痕组织所包埋,髋臼内已有肉芽组织,关节囊已增厚不清。清除这些瘢痕与肉芽组织,切除一部分关节囊,以使股骨头容易复位。先将大腿慢慢内收,使股骨头与闭孔或耻骨上支分离,此时用手按压股骨头并向髋臼内推动,或以骨挺子进行撬动、使股骨头复位。如股骨头已发生缺血性坏死,应行关节融合术或成形术。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彻底止血,缝合切断的肌肉、皮下组织及皮肤。
(3)术后处理:术后用皮肤牵引3~4周,但应避免患肢外展引起再脱位。去掉牵引后的处理,与后脱位切开复位术相同。
(二)预后
无相关资料。

髋关节前脱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