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骨科病
脊柱侧凸相关症状
  • 脊柱弯曲 脊柱弯曲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它是一种症状或 X 线体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 躯干畸形弯曲 躯干的畸形弯曲即曲轴现象,曲轴现象是指骨骼未发育成熟的患者行后路脊柱融合术后,脊柱后方获得坚固融合而脊柱前方继续生长,从而脊柱畸形加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矫正度丢失、椎体旋转加重、肋骨隆起增加
  • 脊柱的成角畸形 脊柱畸形:人类脊柱在胚胎期发育较快,全部结构在数周内完成。脊柱形成后即有其形态和稳定性。全部发育过程分为四期。第一期称脊索期,于胚胎的第十五天形成,其残留部分终生存在,称为髓核;第二期称膜性期,第21天开始到三个月结束;第三期为软骨期,从5~6周到出生前;第四期为骨性期,从二个月到出生后完成一部分。 胚胎发育到第14~21天时有板状细胞层将羊膜腔和卵黄囊分开。从此分为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外胚层形成神经板,其中部下陷成为神经沟,继之发育成神经管。 脊索源于间叶细胞,位于神经管的深层,上自枕后下达尾椎。沿正中线围绕脊索形成42对体节。中胚层沿神经管形成原始的体节渐演变成"生骨节",沿神经管和脊索发育,最后形成椎体。
  • 胸段或腰段脊髓伤 胸段或腰段脊髓伤是脊柱脊髓伤的临床表现。脊柱损伤患者日益增多,视受损机制不同,分型亦不相同,因此在诊断上亦有一定难度。但实际上,只要能掌握局部的病理解剖特点,在全面收集外伤史、症状和体征所见的前提下,加以综合分析判断,对大多数病例不难取得正确诊断。在此基础上,治疗问题也易于解决。对某些临床诊断确有困难者,可借助于CT、MRI、CT加脊髓造影、CTM等影像学检查手段。
  • 脊柱骨质改变 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脊柱骨质改变就是指脊柱的骨质发生改变,这些改变通常都是病理上的改变。脊柱骨质改变包括脊柱骨质疏松和脊柱骨质增生。
  • 婴儿脊柱侧凸 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infantile idiopathic scoliosis)是在3岁内发现的一种结构性脊柱畸形。在欧洲,此型相对常见,而在美国,此型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不到1%。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家长及儿科医生对此应严密观察。因为早期的治疗会影响预后,所以应尽早治疗。
  • 驼背 驼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是胸椎后突所引起的形态改变
  • 体型异常 体型异常是指某人的身长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的身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者。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儿童及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婴幼儿期增长的百分比较高,在13、14岁时又有一次较快的增长,成年以后体格变化较小。影响体型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及体质因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营养缺乏及代谢障碍如缺碘(地方性呆小病)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全身慢性疾病致伤儒等;内分泌功能异常如生长激素(GH)、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及性激素等异常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较常见,神经系统尤其下丘脑功能异常常引起生长发育障碍。
  • 脊髓压迫 脊髓压迫症是指由各种性质的病变引起脊髓、脊神经根及其供应血管受压的一组病症。
  • 脊柱后突 脊柱后突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后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它是一种症状或X线体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 腰部僵硬及腰前凸消失 急性腰扭伤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
  • 窦道相 脊椎结核并发窦道是脊椎结核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之前发病率为18。窦道越长,生命越短,当时死亡率高达34%。抗结核药物特别是有了利福平等药物问世后,其发病率明显下降。
  • 椎间隙变化 椎间隙变化表现为椎间隙的异常增宽、狭窄或消失。
  • 椎管大小变化 椎管大小变化主要表现为椎管的狭窄及扩大。
  • 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它是一种症状或X线体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 竹节脊柱 强直性脊柱炎一个明显症状是竹节脊柱。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AS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本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故与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统属血清阴性脊柱病。
  • 胸腰段及腰椎前凸消失 急性腰背部扭伤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上主要显示下胸及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及侧弯征,一般不伴有其他改变。急性腰背部扭伤在民间俗称“闪腰”,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尤其是在体力劳动者;偶然参加运动或劳动而事先又未做体力活动准备者发生尤多,此种情况则多见于常年坐办公室者。
  • 脊髓马尾受累 脊髓、马尾或神经根受累是脊柱脊髓伤的症状之一。脊柱损伤患者日益增多,视受损机制不同,分型亦不相同,因此在诊断上亦有一定难度。但实际上,只要能掌握局部的病理解剖特点,在全面收集外伤史、症状和体征所见的前提下,加以综合分析判断,对大多数病例不难取得正确诊断。在此基础上,治疗问题也易于解决。对某些临床诊断确有困难者,可借助于CT、MRI、CT加脊髓造影、CTM等影像学检查手段。
显示全部症状

脊柱侧凸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本病以女性为多,在儿童期身体增长慢,畸形并不明显,即使轻微畸形亦无结构变化,容易矫正,但此时期不易被发现。患者至10岁以后,椎体第二骨骺开始加速发育, 侧凸畸形的发展即由缓慢转为迅速,1~2年内可以产生较明显的外观畸形。多数侧凸发生在胸椎上部,凸向右侧;其次好发于胸腰段。凸向左侧着较多。 脊柱侧凸所造成的继发性胸廓畸形,如畸形严重,可引起胸腔和腹腔容量减缩,导致内脏功能障碍,如心脏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心搏加速,肺活量减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神经根在凸侧可以发生牵拉性症状,凹侧可以发生压迫性症状,神经根的刺激,可以引起胸和腹部的放射性疼痛;亦有引起脊髓功能障碍者、由于内脏功能障碍,息者全身往往发育不佳,躯干矮小,体力较弱,心肺储备力差。
【诊断】
一、病史
首次就诊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母亲妊娠情况,生产情况,妊娠头三个月有无潜在致胎儿畸形的影响。家族中同胞兄弟姐妹有无同样患者,有无糖尿病患者。对脊柱侧凸出现的年龄,弯曲进展情况,有无接受过治疗及何种方式的治疗。现在主要的症状是什么,如易疲劳,运动后气短、呼吸困难、心悸、下肢麻木,走路不便,大小便困难等应予以详细询问。轻度的脊柱侧凸,可以毫无症状,特别在好发的青春期少女,胸背不易裸露,畸形常被忽略。故群体普查,认真查体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二、物理检查
物理检查包括测身高、体重、坐高、双臂外展位双中指尖间距等有关项目。然后被检查裸露整个腰背部,自然站立,双足与双肩等宽、双目平视,手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观察被检查者双肩是否对称,双肩胛下角是否在同一水平,两侧腰凹是否对称,两侧髂嵴是否等高,棘突联线是否偏离中轴。五项中如有一项以上不正常列为躯干不对称。然后作脊柱adam前屈试验,被检者双膝伸直,使躯干由颈至腰徐徐前弯,检查者从背部中央切线方向观察上胸段,胸段,胸腰段及腰段两侧是否等高、对称。不对称者为前屈试验阳性,疑为脊柱侧凸(图1)。

 
图1 体检(a)与adam前屈试验(b)
在脊柱前屈试验检查的同时,检查者可用脊柱侧凸角度测量尺或水平仪等测量被检者背部各段的倾斜度,或hump角,记录其最大倾斜角及其部位。若背部不对称倾斜超过4°者疑为脊柱侧凸。
体检注意事项:包括前屈试验在内的物理检查是脊柱侧凸体检的基本检查方法,特别是前屈试验(foreward bending test)是公认的脊柱侧凸的体检初测中简易、灵敏、而实用的方法,但在具体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被检者站立的地面要平坦,若有双下肢不等长者,应将患肢垫高,使骨盆摆平。
2、被检查脊背必须完露,并嘱其全身放松。
3、被检者应背对光源,侧光在脊背造成阴影易产生假象。
4、前屈试验时,双手掌相对合拢或手持横棍,使双上肢自然下垂,然后缓慢前屈,以了解脊柱全长的情况。

脊柱侧凸相关文章
脊柱侧凸常用药品
  • 奥贝安可

    本品适用于治疗β-地中海贫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症,也可用于预防骨髓发育不良血色素沉着症。

  • 氨糖美辛肠溶片

    消炎镇痛药,临床用于强直性脊椎炎、颈椎病,亦可用于肩周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六味壮骨颗粒

    养肝补肾,强筋壮骨。用于骨质疏松证属肝肾不足者,症见腰脊酸痛,足膝酸软,乏力。

  • 骨疏康颗粒

    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主治肾虚,气血不足所致的中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腰脊酸痛,足膝酸软,神疲乏力。

  • 舒筋活血片

    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用于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 散寒活络丸

    迫风散寒.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肩背疼痛,手足麻木,腰腿疼痛,行步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