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吞咽困难 正常吞咽功能发生障碍时称为吞咽困难,即食物从口腔至胃运过程中受到阻碍的一种症状,可由咽部、食管或喷门的功能或器质性梗阻引起。患者进食后即刻或8~10秒钟内在咽、胸骨后或剑突后粘着、停帶或哽塞感。
- 关节疼痛 在生活中,很多人受到关节疼痛的困扰。造成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根据年龄、性别、发作部位、症状特征,一般可以归纳出软组织性、软骨性、骨性和炎症性等原因。任何原因导致的关节炎,如能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一般都能治愈或缓解。
- 口腔痛 口腔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后经咽门与口咽部相延续;两侧为颊;上下二壁分别由腭和舌下区组成。口腔器官包括唇、颊、舌、腭、龈、口底等软组织和上、下颌骨、牙齿及颞下颌关节等硬组织。口腔痛就是发生在以上口腔器官的疼痛,是口腔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常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
- 呼吸异常 人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安静时呼吸的洪都拉斯气量平均为500ml(300~700ml),每分钟通气量约8~10l。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概念人度的改变。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称为呼吸困难。是本节讨论重点。
- 粉碎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属于完全性骨折,指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又称为t或y型骨折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股骨部位粉碎性骨折会使人变成瘸子。
- 颌骨呈“扇形”骨质破坏 X线检查示颌骨呈“扇形”骨质破坏,边缘呈虫蚀状为牙龈癌主要症状之一。
- 咬合关系错乱 牙齿咬合错乱: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常因颌骨骨折段移位而发生错乱,这是颌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对诊断颌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义。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颌后牙与下颌后牙发生早接触,使前牙呈开牙合状态。下颌骨骨折后,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现牙齿的咬合关系错乱。若无骨折段移位,则牙齿咬合无明显错乱。
- 颌骨错位 颌骨错位是由颌骨骨折所致。
- 颌骨膨隆 颌,构成口腔上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上部叫上颌,下部叫下颌颌部的骨头为颌骨。它分为上颌骨和下颌骨。颌骨的不正常突起就叫做颌骨膨隆。
- 小颌 下颌骨发育障碍的表现为颌部后缩,显小颌状态,俗称“短下巴”,前牙呈深覆盖,后牙远中咬合错位,使上颌骨前颌及鼻显得过于突出,严重时可出现“鸟嘴”样畸形。
- 颌骨囊肿 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牙源性者即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非牙源性囊肿则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
- 张嘴颌骨响 张嘴颌骨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之一
- 颌突畸形 双突颌畸形,又称为双颌前突,尖(鸟)嘴畸形表现为开唇露齿,无法自然闭嘴,上下前牙突出,可有骨性或非骨性前突,不管牙如何前突,颌关系往往尚良好。由于牙的前突,长期之后唇的功能减弱,无法关闭口腔,前突的牙外露,但唇红显得较厚并有外翻。
颌骨骨折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临床表现:
颌骨骨折和其他骨折相比,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临床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骨断端异常动度或移位、功能障碍等,还具有其临床特点,这是由颌骨的解剖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1、骨折段移位:颌骨骨折后发生骨折段移位主要取决于有骨折类型、撞击方向、肌肉牵拉和骨折段本身的重量。
上颌骨如发生横断骨折,骨折段常因重力而发生下垂移位。如撞击方向是由前向后,骨折段可向后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击,常造成嵌顿骨折。
下颌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因肌肉牵拉所致。颏孔部骨折时,前骨折段常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移位,后骨折段常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移位(图10)。颏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于颏舌肌、颏舌骨肌牵拉而向后移位。两侧骨折段由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的牵拉向中线移位,使下颌骨前部弓形变窄。这种骨折可引起舌后坠而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应特别注意。髁状突骨折,多因间接受力所致,可与颏部骨折同时发生,应注意检查以免漏诊。髁状突骨折后,常因翼外肌的牵拉,向前内方移位,同时下颌升支因升颌肌群牵拉而向上移位,出现前牙不能闭合的状态。如双侧髁状突骨折,则前牙开牙合更明显(图11)。
图10 颏孔部骨折后骨折段移位情况
图11 髁状突骨折后骨折段的移位
2、牙齿咬合错乱: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常因颌骨骨折段移位而发生错乱,这是颌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对诊断颌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义。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颌后牙与下颌后牙发生早接触,使前牙呈开牙合状态。下颌骨骨折后,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现牙齿的咬合关系错乱。若无骨折段移位,则牙齿咬合无明显错乱。
3、骨折段异常活动:上颌骨是不能活动的骨骼,如出现活动,则为骨折的征象。下颌骨在正常情况下是通过关节作整体活动。出现分段的异常活动时,则表明存在骨折。
4、异常感觉:上颌骨骨折时,如有眶下神经受伤,眶下部、上唇和鼻部可出现麻木感。下颌骨骨折时,如伴发下牙槽神经损伤,同侧下唇可出现麻木感。
5、张口受限:颌骨骨折后,可因疼痛、骨折段移位、咀嚼肌运动失调和反射性痉挛、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原因,使张口受限。特别是下颌骨骨折,对张口运动影响较大。
6.、影响呼吸和吞咽:颌骨骨折可因骨折段移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7、视觉障碍:上颌骨、颧骨骨折波及眶部,有眼球移位时,可出现复视。有动眼神经和肌肉损伤时,可出现眼球运动失常。
二、诊断:
诊断颌骨骨折首先应了解其伤因、直接受伤的部位和受伤的经过,然后再作检查局部和全身体征,参考上述临床特点,判明有无骨折、骨折的部位和类型。条件允许时,可进一步作X线检查和CT检查,详细了解骨折线的部位、数目、方向及移位等情况。应当强调的是检查应详尽,不要遗漏对颌面部的多发伤和全身的多处伤的诊断,为制定完整的治疗计划提供充分的依据。
根据解剖结构上的薄弱环节,上颌骨骨折有三种经典类型(图8)。第一型骨折(Lefort Ⅰ型骨折)其骨折线通过梨状孔下缘、上颌窦下部,横行到双侧上颌结节;第二型骨折(LeFort Ⅱ型骨折)的骨折线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下方,达到上颌骨后壁;第三型骨折(LeFort Ⅲ型骨折)的骨折线也通过鼻骨、泪骨,但横过眶窝及颧骨上方,向后到上颌骨后壁,使上颌骨、颧骨与颅骨完全分离,因此又称为颅面分离。下颌骨是头部唯一能活动的骨骼,在解剖结构上也有它的薄弱部位,如正中颏部、颏孔部、下颌角部及髁状突颈部,这些都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图9)。下颌骨由于其突出的位置与解剖形态,是颌面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的骨骼。
①正面观②侧面观
图8 上颌骨骨折三种类型
图9 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