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骨科病 >> 老年病
骨质疏松相关症状
  • 四肢关节如折 四肢关节如折,不能举动,足胫软弱,不能站立。《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也也。”“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治宜清心泻火,养血活血,用导赤各半汤,或六味丸合丹溪大补丸,或大生脉汤、铁粉丸、调营通脉汤等方。
  • 脾失健运 病因病理学术语。指脾运化功能失常的病机。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职,不能升清。轻则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久则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若水湿困阻则四肢浮肿,或水泛成痰成饮。治以健脾为主。
  • 腰长骨刺 腰长骨刺即是腰椎的骨质增生,单纯的长骨刺只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生理反应,即是人体自卫、代偿、再生、修复和重建的正常功能,通常不属于疾病的范畴。而只有在具有骨质增生的同时,又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如伴随出现腰部的疼痛,活动障碍等,才能被称作骨质增生症或骨性关节病
  • 异位钙化 病理学术语。亦称异位骨化。除正常生理钙化外,在骨骼组织以外发生的钙盐沉积。这种改变通常发生于骨骼的肌腱附着处、韧带、血管壁、骨筋膜等处。钙离子由骨骼系统的析出,常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故有的学者主张将异位钙化作为骨质疏松的间接征象。
  • 血清降钙素水平增高 血清降钙素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当它因某种原因升高时,可使肾脏对钙的排泄量增加,降低血钙浓度。
  • 骨骼变形缩短 随着骨质疏松的不断加重,骨骼局部可出现压痛,甚者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即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骨折的好发部位主要在脊椎(第11、12胸椎和第3腰椎),股骨颈和桡骨远端、脊柱出现楔形性压缩性骨折而使脊柱变形、缩短,这是老年人身体变矮的主要原因。胸椎的缩短可伴有胸部不适和肺功能障碍,出现腹胀和便秘等症状。
  • 椎管大小变化 椎管大小变化主要表现为椎管的狭窄及扩大。
  • 胸椎畸形 胸脊柱在胚胎时期是呈后凸的,在幼儿起坐后逐渐变为前凸, 这种变化称为继发曲度。继发曲度的形成一般是由于负重后椎体及椎间盘前厚后薄所致。胸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胸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对 脊髓和大脑的损伤。由于长期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间盘髓核脱水退变时,胸椎的前凸可逐渐消失,甚至可变直或呈反张弯曲,即向后凸,这就造成了胸椎后凸畸形。
  • 驼背 驼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是胸椎后突所引起的形态改变
  • 四肢长骨和肌肉无规律的酸痛 简介:四肢长骨和肌肉无规律的酸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 腰骶疼痛 腰骶部是躯干中上身与下身(包括骨盆和下肢)相互连接的枢纽。结构较为复杂。有五分之四的成人在一身中有过明显的腰骶疼痛的经历。通常在受寒冷后出现,在45岁以下的人群里,是因为腰疼痛而丧失全天的工作能力是最为常见的原因。
  • 肾浓缩功能障碍 肾脏具有浓缩的功能,由于各种疾病的原因致使肾浓缩的功能发生障碍,例如肾浓缩功能减退等。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累及肾髓质时,可出现浓缩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量增多。肾性的:如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首先出现夜尿增多,继之发展为肾性多尿,甚或肾性尿崩症。而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由于肾小动脉硬化,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最易出现夜尿增多。 范科尼综合征(Fanconisyndrome)也称Fanconi-deToni综合征、骨软化-肾性糖尿-氨基酸尿-高磷酸尿综合征、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遗传性或获得性近端肾小管的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组征候群临床表现为肾性过多丢失而产生的全氨基酸尿磷酸盐尿、葡萄糖尿、碳酸氢盐尿以及尿酸等有机酸尿。
  • 骨痒 腿部有一种难以忍受的非痛性不适感,像虫爬样,针刺样,烧灼样。小腿深部有一种难以忍受的非痛性不适感,像虫爬样,针刺样,烧灼样……难以描述.小腿不适作为一种症候群,其疾病学名叫不安腿综合征。.
  •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包括微动脉、微静脉、毛细淋巴管和组织管道内的体液循环。人体每个器官,每个组织细胞均要由微循环提供氧气、养料,传递能量,交流信息,排除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其相应的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就容易导致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的紊乱以及疾病的发生。
  • 脊柱骨质改变 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脊柱骨质改变就是指脊柱的骨质发生改变,这些改变通常都是病理上的改变。脊柱骨质改变包括脊柱骨质疏松和脊柱骨质增生。
  • 骨代谢减低 直接或间接由钙磷等代谢紊乱引起的全身性骨疾病﹐但也可能突出反映为身体某一部位的骨改变。 骨代谢病主要表现为骨形成和骨吸收两者之间的转换紊乱或异常﹐骨形成或骨吸收可减少或增加﹐骨基质形成可缺乏或增加﹐其矿化也可缺乏﹑不足或沉积过多﹐结果骨可显示疏松﹑软化﹑硬化或过度钙化﹐可兼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
  • 全身骨骼肌收缩 全身骨骼肌收缩临床上也称全身骨骼肌痉挛,是指肌肉突然做不随意挛缩,俗称抽筋,会令患者突感剧痛,肌肉动作不协调。患者自行拉直患处的肌肉,通常可减轻痉挛程度。
  • 骨质破坏 骨质破坏方式归纳为4种:溶骨型,碎骨片型,骨膜下型和局限溶骨边缘硬化型。以溶骨型破坏最常见。
  • 广泛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1g骨内有的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骨在质上正常,化学成分不变。组织学变化是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广泛性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成骨减少。
显示全部症状

骨质疏松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二)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三)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四)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五)骨密度测量。
【诊断】
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儿童的成骨不全、转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1994年WHO建议根据BMD或BMC(bone mineral content,骨矿含量)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诊断:正常(Normal)为BMD或BMC在正常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骨质减少(Osteopenia)为BMD或BMC较正常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为BMD或BMC较正常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为BMD或BMC较正常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脆性骨折。该诊断标准中BMD或BMC可在中轴骨或外周骨骼测定。

骨质疏松相关文章
骨质疏松常用药品
  • 阿仑膦酸钠片

    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

  • 霜叶红

    1.佝偻病和软骨病。2.肾性骨病。3.骨质疏松症。4.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 立庆

    1.佝偻病和软骨病。2.肾性骨病。3.骨质疏松症。4.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 复方八维甲睾酮胶囊

    适用于更年期综合症:潮红,潮热,出汗;性格改变,孤僻多疑,抑郁,易激动,烦燥,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起皱,发麻,脱发;不对称性肥胖;老年性阴道炎,外阴干燥,性交疼痛及困难;更年期尿道炎症。骨质疏松症:腰酸背痛,驼背,骨、关节疼痛,易发性骨折。脑功能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精力和工作能力下降。

  • 仙灵骨葆胶囊

    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用于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所致骨质疏松症,症见腰脊疼痛,足膝酸软,乏力。

  • 肾骨胶囊

    促进骨质形成,维持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毛细血管正常渗透压,保持血液酸碱平衡。用于儿童、成人或老年人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痛、肌肉痉挛,小儿佝偻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