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晚期腹痛 孕晚期腹痛指孕晚期时,随着胎儿不断长大,准妈妈的腹部以及全身负担也逐渐增加,再加之接近临产,出现腹痛的次数会比孕中期明显增加。
- 远视屈光度数增加 远视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因而要看清远距离目标时,远视眼需使用调节,以增加屈光力,而要看清近目标则需使用更多的调节。当调节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时,即可出现近视力甚至远视力障碍。远视的治疗: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如有视疲劳和内斜视,即使远视度数低也应戴镜。中度远视或中年以上远视者应戴镜矫正视力,消除视疲劳及防止内斜视的发生。
- 视物变形 视物变形是由于视网膜或者黄斑的病变,导致看客体形象发生扭曲,改变。
- 视野缺损 视野缺损:中心周围或中心旁盲点、中心盲点伴视敏度下降、罕见视野狭窄。视野意思是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整个范围,而视野的缺损则表示看事务时,视野不完整,好像有什麼阴影挡住视线,有时也会某角落完全黑影,看不到东西。视野缺损是一种病症状况,可能表示患者有某种疾病,可算具有视野缺损的疾病,都属於眼科的重症,各人对视野缺损的感受都不一样,有的轻微,有的严重,程度相差很大。有时一眼的视野缺损,可以被另一正常眼的视野填补,所以容易忽略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 眼底樱桃红斑 因眼底动脉血运中断,视网膜后极部出现弥漫性灰白色水肿,眼底黄斑中心凹处,在周围灰白色水肿区的陪衬下,呈现醒目的“樱桃红斑”。
- 眼底点状或火焰状出血 眼底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特征。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及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盘血管炎以及血液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眼外伤性眼底出血。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相同的病理损害,如视网膜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 本病由于病因复杂,所以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视力,引起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黄斑病变(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变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萎缩、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可导致失明。
- 无宫缩间歇 无宫缩间歇既系指到预产期,孕妇没有宫缩间歇。 临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有规则的子宫收缩即宫缩。宫缩:子宫收缩(即宫缩),开始是不规则的,强度较弱,逐渐变得有规律,强度越来越强,持续时间延长,间隔时间缩短,如间隔时间在2—3分钟,持续50—60秒。到预产期,只有伴有疼痛的宫缩,才是分娩的先兆。分娩前数周,子宫肌肉较敏感,将会出现不规则的子宫收缩,持续的时间短,力量弱,或只限于子宫下部。经数小时后又停止,不能使子宫颈口张开,故并非临产,称为假阵缩。而临产的子宫收缩,是有规则性的。初期间隔时间大约是10分钟一次,孕妇感到腹部阵痛,随后阵痛的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至40秒~60秒。程度也随之加重,间隔时间缩短,约3~5分钟。当子宫收缩出现腹痛时,可感到下腹部很硬。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急性活动期
按区域定位,按时钟钟点记录病变范围,按疾病轻重分为Ⅰ~Ⅴ期。
1、分区:将视网膜分为3区。
Ⅰ区:以视盘为中心,以视盘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的圆内区域。
Ⅱ区:以视盘为中心,以视盘至鼻侧锯齿缘距离为半径,Ⅰ区以外的圆内区域。
Ⅲ区:Ⅱ区以外的颞侧半月形区域。
2、分期:分5期。
(1)Ⅰ期:血管改变阶段。
动静脉迂曲扩张。
视网膜周边部血管末梢出现毛刷状的毛细血管。
视网膜后极部血管区与周边无血管区之间出现白色平坦的细分界线。
(2)Ⅱ期:视网膜病变阶段
玻璃体出现混浊,眼底较前朦胧。
视网膜新生血管增多,网膜明显隆起,表面有血管爬行,伴有视网膜出血。大多位于赤道部附近,也可见于赤道部之前或后极部。
白色分界线进一步变宽且增高,形成高于视网膜表面的嵴形隆起。
(3)Ⅲ期:早期增生阶段.
局限性视网膜隆起处出现增生的血管条索,并向玻璃体内发展,引起眼底周边部或后极部视网膜小范围脱离。
新生血管发展到嵴上,使嵴形隆起愈加显著,并呈粉红色。
此期伴纤维增生,并进入玻璃体。
(4)Ⅳ期:中度增生阶段。
脱离范围扩大至视网膜一半以上。部分视网膜脱离,多属牵引性,但亦有渗出性,分为A与B。
ⅣA:周边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
ⅣB: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
(5)Ⅴ期:极度增生阶段。
玻璃腔内可有大量积血。
视网膜全脱离,常呈漏斗型,可分为宽漏斗、窄漏斗、前宽后窄、前窄后宽4种。
有广泛结缔组织增生和机化膜形成,导致RLF。
3、特殊病变:
①附加病变(plus):是ROP活动期指征,一旦出现常意味预后不良。
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怒张、扭曲,或前部虹膜血管高度扩张。
②阈值病变(threshold ROP):
ROP Ⅲ期,处于Ⅰ区或Ⅱ区。
A.新生血管连续占据5个时钟范围。
B.病变虽不连续,但累计达8个时钟范围,同时伴附加病变plus。
③阈值前病变(prethreshold ROP):包括2种情况。
A.病变局限于Ⅰ区:ROP可为Ⅰ、Ⅱ、Ⅲ期;
B.病变位于Ⅱ区:
a.Ⅱ期ROP伴plus;
b.Ⅲ期ROP伴plus,但新生血管占据不到连续5个时钟范围或不连续累计8个时钟范围。
c.Ⅲ期ROP不伴plus;
④Rush病变:
ROP局限于Ⅰ区,新生血管行径平直。
二、退行期
大多数患儿会进入退行期,20%~25%的患儿病情进展而进入瘢痕期。
特征:嵴上血管往前面无血管区继续生长为正常视网膜毛细血管,嵴逐渐消退,周边视网膜逐渐透明,不留后遗症。
三、瘢痕期
把活动性病变消失时残留的不可逆性变化的时期,分为5度:
1、1度:
眼底后极部无明显改变,周边部有轻度色素沉着、脉络膜萎缩等瘢痕性变化,大部分视力正常。
视网膜血管细窄,视网膜周边部灰白混浊,可有小块形状不规则色素斑。附近玻璃体出现小块混浊,常伴有近视。
2、2度:
视网膜血管向颞侧牵引,黄斑偏向颞侧,色素沉着,周边可见不透明的白色组织块。
黄斑部健全:视力良好。
病变累及黄斑: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视网膜周边部有机化团块,视盘及视网膜血管被此牵引而移向一方,对侧视盘边缘有色素弧,视盘褪色。
3、3度:
视力在0.1以下。
纤维机化膜牵拉视网膜形成一个或数个皱褶。每个皱褶均与视网膜周边部膜样机化团块相连接与病变玻璃体膜愈合并被血管包裹,向周边部延伸与白色组织块相联系。
皱褶905位于颞侧,105位于鼻侧。位于颞上颞下侧者甚为少见。
视网膜血管不沿此皱褶分布,与先天性视网膜皱襞(congenital retinal fold)不同。
4、4度:
玻璃体可见灰白色混浊物占据部分瞳孔领。
晶体后出现纤维膜或脱离了机化的视网膜一部分,瞳孔领被遮蔽。
从未遮住起检眼镜检查:眼底红光反射。
5、5度:
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殖,形成角膜混浊,并发白内障,多出现眼球萎缩,视力丧失。
晶体后整个被纤维膜或脱离了的机化的视网膜所覆盖。
散瞳检查:瞳孔周边部可见呈锯齿状伸长的睫状突。前房浅,常有虹膜前后粘连。
可因继发性青光眼或广泛虹膜前粘连而致角膜混浊,眼球较正常者小,内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