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骨科病

腓骨肌萎缩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本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CMT1型、CMT2型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可有散发病例。
①CMT1A致病基因定位于17p11.2-12,核基因编码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PMP22),PMP22基因重复突变导致过度表达,使PMP22蛋白增加;小部分病人因PMP22基因突变,产生异常PMP22蛋白而致病;
②CMT2型:CMT2A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p35-36,CMT2B定位于3q13-22,CMT2C定位于5q,CMT2D定位于7p14,CMT2E定位于8p21。CMT也有X-连锁显性(CMTX)染色体隐性(CMT4)方式。
(二)发病机制
1.遗传方式
(1)CMTⅠ型: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和X性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两种方式。近年研究表明,CMTⅠ型又分为ⅠA型、ⅠB型及ⅠC型。CMTⅠA型最常见(56%~60%),由常染色体17P11.2-12上PMP-22基因突变所致。CMTⅠB型少见(30%),病理基因在Ⅰq21-23,与髓鞘蛋白P0(MPZ)基因突变有关。ⅠC型的病理基因至今不明。X连锁的病理基因在Xq13-1。
(2)CMTⅡ型:遗传方式有3种,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及X性连锁遗传。本病常染色显性病理基因在Ⅰp35-36。常隐及X连锁病理基因不明。
2.病理改变
(1)CMTⅠ型:CMTⅠ型腓肠神经活检结果是主要大、中等直径纤维数量明显减少,束内胶原增生。随年龄增长,有髓鞘纤维密度进行性减少,脱髓鞘加重。由于返复节段性脱髓鞘及髓鞘再生过程增强,施万细胞增生与神经内膜成分围绕轴索形成同心圆样“洋葱球”状结构。脊髓后索变性,其中薄束较楔束明显。
(2)CMTⅡ型:CMTⅡ型腓肠神经病理以轴索变性为主,脱髓鞘不显著者,施万细胞增生呈“洋葱球”改变且很少见。

腓骨肌萎缩症相关文章
腓骨肌萎缩症常用药品
  • 利鲁唑片

    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治疗,可延长存活期和/或推迟气管切开的时间。

  • 力如太

    本品适用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治疗,延长生命或机械换气时间。

  • 利鲁唑片

    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治疗,可延长存活期和/或推迟气管切开的时间。

  • 麝香壮骨膏

    镇痛,消炎。用于风湿痛,关节痛,腰痛,神经痛,肌肉酸痛,扭伤,挫伤。

  • 通络生骨胶囊

    活血健骨、化瘀止痛。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见髋部活动受限、疼痛、跛行、肌肉萎缩、腰膝酸软、乏力疲倦,舌质偏红或有瘀斑,脉弦。

  • 珍宝丸

    清热,醒脑开窍,舒筋通络,干黄水。用于瘟热、陈旧热症、白脉病,四肢麻木,瘫痪,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痹症,痛风,肢体强直,关节不利。对白脉病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