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骨科病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病

肥大性骨关节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原发性 病因不明。约1/4病人有阳性的家族史,遗传是通过隐性或不完全的显性基因进行传递的,即具有不同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报道染色体的异常对本病的遗传不起作用。
2.继发性 多继发于肺和胸膜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胸腔外疾病。
(1)肺或胸膜疾病:常继发于支气管肺癌、胸膜间皮瘤、慢性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转移癌和肺淋巴瘤等。在支气管肺癌中以鳞状细胞癌伴有癌性空洞者出现本症多见。本病与肺癌大小、体积无关。
(2)心血管疾病:常继发于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异位、艾森曼格综合征及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等。
(3)胸腔外疾病:包括各种肺外恶性肿瘤并且无肺部转移者,如胰腺癌、食道癌、鼻咽癌等,另外还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二)发病机制
肥大性骨关节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但肥大性骨关节病是对某些疾病状态的特殊反应这一点已得到公认。有几种假说:
1.体液学说 在正常情况下,肺可以清除或灭活来自患者器官或组织的某种因子,但在肺部有病变的情况下,肺不能清除或灭活这种因子,使之进入循环,引起特征性的骨质和软组织增生,但至今未证实这种因子的存在。最近发现的多种肿瘤衍生的生长促进因子为这种学说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点。
2.神经学说 认为病变器官通过迷走神经传出一种冲动,经反射机制使指端血管扩张、杵状变,当切断迷走神经时,疼痛和体征可以缓解,同时患处血流量亦减少。
3.受体学说 近年来有人发现肥大性骨关节病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增加,尿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升高。并发现糖皮质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变化与本病特征性皮肤改变有关,而尿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增高可能与全身性变化如骨膜下新骨形成等有关。
还有研究发现继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病变部位血流量增多,认为是由于血供增多及去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增多,导致组织相对缺氧而引起肥大性骨关节病的骨膜增生和骨化现象。而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病变部位的血流缓慢,局部缺氧,与继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的改变明显不同,但病变相同,其机制如何,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二者应分属于不同的疾病。
4.病理 皮肤改变为表皮肥厚,轻度瘤样改变,真皮胶原纤维增生,毛囊及皮脂腺增生、肥大,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皮下软组织水肿,胶原组织增多,骨膜外小动脉管壁增厚,以中层增厚为主,周围组织小血管淤血及淋巴细胞浸润。
骨改变包括骨膜水肿、炎细胞浸润,随后有骨膜增厚、骨样基质沉着、矿化、新骨形成,骨皮质因与骨膜新生骨连接在一起而增厚。
滑膜改变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充血、水肿、轻度衬里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偶有小血管增厚伴纤维化,关节翳形成。电镜检查显示滑膜组织血管内膜下有电子致密物质沉积。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未发现有免疫介导的血管损害依据。

肥大性骨关节病相关文章
肥大性骨关节病常用药品
  •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

    解热镇痛类药,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 双水杨酯片

    用于缓解各类疼痛,包括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及软组织炎症等中等度疼痛。

  • 氨酚待因片(Ⅰ)

    本品为中等强度镇痛药。适用于各种手术后疼痛、骨折、中度癌症疼痛、骨关节疼痛、牙痛、头痛、神经痛、全身痛、软组织损伤及痛经等。

  • 达路

    急性轻度至中度疼痛和由某些类型的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和炎症。

  • 酮基布洛芬片

    用于各类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关节肿痛,以及如痛经,牙痛,术后痛和癌性痛等,

  • 萘普生钠片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缓解各种轻度至中等度的疼痛,如拔牙及其他手术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及头痛等。也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型关节炎(Juvenile arthritis)、肌腱炎、滑囊炎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对于关节炎的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均有缓解症状的作用。与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比较,症状缓解的效应相仿,但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