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儿科

新生儿反应低下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新生儿期各种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几乎均会出现反应低下。应详询病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应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鉴别: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出现反应低下,提示病情增重。常伴有惊厥、前囟紧张和其他感染症状,腰穿可确诊。由于此类感染主要波及蛛网膜下腔,所以脑、脊髓、脑神经以及脊神经均可受累,而且还常常伴有脑室壁及脉络丛的炎症。
(2)缺氧缺血性脑病:多为足月儿,宫内窘迫和分娩过程中或出生时的窒息是主要的病因。脑部病变依窒息时间和缺氧缺血程度而定。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脑水肿和脑组织坏死。不同部位的脑组织对缺氧缺血的易感程度不同,细胞丰富、代谢率高的区域需氧量高,对缺氧缺血敏感。脑的动脉末梢边缘区由于血压低、供血少,成为缺氧缺血的敏感区。大脑的病变表现为白质软化、皮质坏死、变性、分解和液化。严重者液化成空洞脑,形成多囊及出血性坏死、神经广泛脱失萎缩。脑干的病变表现为在脑干神经核或血管末梢的白质区发生坏死和软化,脑干萎缩。颅内出血常见脑实质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症状上先表现激惹,以后出现反应低下,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常伴有惊厥和颅内压增高。脑电图、脑CT和脑B超检查可助鉴别诊断。
2.低体温的鉴别:因寒冷刺激、保温不够,使体温下降致患儿反应低下,复温治疗后,随体温的恢复,反应即转佳;如由于原发疾病较重引起低体温致患儿反应低下,常见严重原发病症和并发症。如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随病情发展常出现反应低下表现。
(1)新生儿硬肿症:系指新生儿期由于寒冷、饥饿、早产、低体重、窒息、感染、护理不当等多种原因引起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综合征,伴有水肿、低体温的临床综合征。单纯由寒冷引起者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重症多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临床特征为体温不升、皮肤硬肿和多系统功能损害。
(2)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最大特征是表现缺乏特征性,以壮热烦躁,或体温不升,精神萎靡,不吃,不哭,不动,皮肤瘀点,或见黄疸为其特征。常以反应低下、拒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不升,早产儿更为常见。常伴有黄疸、皮疹、腹胀及肝脾增大,可出现皮色苍白、肢端凉、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及心音低钝等休克表现。加上病史有宫内感染、产时感染或产后感染史,实验室检查血培养阳性,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数减少,C-反应蛋白明显增加,有助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是致病菌进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由此而造成的全身各系统的严重病变。本病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未成熟儿中发病率较高,约占活产婴儿的1‰~10‰。
(3)新生儿肺炎:一般状况较差、反应低下,哭声无力、拒奶,呛奶及口吐白沫、呼吸浅快、不规则等,病情变化快,易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新生儿肺炎与大孩肺炎表现上不完全一样,多不典型,少数有咳嗽,体温可不升高。主要症状是口周发紫、口吐泡沫、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少哭或不哭、拒乳。有时就是“感冒”症状如鼻塞、呛奶。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呼吸很快(约45次/分,正常情况下是40~44次/分),甚至可能伴有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肋间隙和剑突下凹陷叫三凹征)等呼吸困难的表现。
3.低血糖 各种病因引起的低血糖症(参见新生儿低血糖症)小于胎龄儿及早产儿发生低血糖时,常首先表现反应低下,有时反应低下成为惟一症状。结合病史,生后3天内有进食不足或窒息史等,临床表现特点和血糖监测可作诊断。
4.药物引起 母亲分娩前用过降压药,婴儿生下后反应低下等表现,结合婴儿血镁>1.75mmol/L(3.5mEq/L)即可诊断;母亲分娩前2h内用派替啶等麻醉药,有初生时窒息和生后反应低下表现,可诊断。
新生儿期许多疾病如脱水酸中毒、心功能不全、休克、贫血、颅内出血、21-三体综合征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均可结合病史、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新生儿反应低下相关文章
新生儿反应低下常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