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儿科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相关症状
  • 心脏增大 心脏增大力器质性心脏病的重要体征之一,可由心脏扩张及(或)心脏肥厚所致。临床上单纯的心脏扩张或肥厚较少见,多数病例中二者常同时存在。,乙脏增大可为单个心室或心房的增大,也可为局限性或普遍性增大。
  • 呼吸异常 人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安静时呼吸的洪都拉斯气量平均为500ml(300~700ml),每分钟通气量约8~10l。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概念人度的改变。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称为呼吸困难。是本节讨论重点。
  • 水肿 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edema)。正常体腔中只有少量液体,若体腔中体液积聚则称为积水(hydrops),如腹腔积水(腹水)、胸腔积水(胸水)、心包积水、脑室积水、阴囊积水等。水肿液一般即是组织间液,根据水肿液含蛋白质的量的不同,可将水肿液分为渗出液(exudat),其相对密度>1.018,及漏出液(transudat),其相对密度<1.015。
  • 新生儿发绀 发绀也称青紫或紫绀,是新生儿疾病常见症状。新生儿是出生以后四周以内的婴儿。发现新生儿有发绀的症状,应当立即引起注意,及时就诊和治疗,以免引起病情恶化。对于新生儿发绀,要及时给以富氧治疗。发绀提示体内缺氧,有可能对新生儿的脑、心、肾、肺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以致影响其智力和身体发育。如果在家庭里,可以通过吸富氧达到新生儿对氧气的需要。避免因缺氧时间长而造成脏器发育和智力发育不可逆转的损伤。
  • 腹水 腹水系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在正常状态下腹腔内约有50ml液,对肠道起润滑作用。在任何病理情况下导致的腹腔内液量增加超过200ml即称为腹水。腹水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产生腹水的原因很多,较为常见的有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腹膜疾病,营养障 ,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以往诊断腹水主要依靠腹部叩诊,出现移动性浊音即可诊断为腹水。小量腹水(500ml以内)只能在肘膝位时叩诊脐部才能出现浊音,诊断较为困难,中等量腹水可有明显的移动性浊音,大量的腹水有腹型的改变及波动感,一般诊断不难。目前对小量腹水的诊断可借助B型超声等辅助检查来确诊,腹水的诊断很少有漏诊者。对腹水性质的诊断除根据腹水的外观来判断外,主要依靠化验室检查。
  • 母婴ABO血型不合 母婴ABO血型不合属于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一种临床症状。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blood group incompatible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是由于孕母与婴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主要包托ABO和Rh溶血病,都简称为新生儿溶血病。
  • 贫血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上千万。中国患贫血的人口概率高于西方国家,在患贫血的人群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高于中青年,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 黄疸 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勤膜因胆红素沉着所致的黄染。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其中一分钟胆红素(既直接胆红素)低于3.4 umol/L时,当总胆红素浓度在34umol/L,临床即出现黄值。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到黄疸时,称为隐性黄疸。观察黄疸应在天然光线下进行,须与服用大量阿的平、胡萝卜素等所致的皮肤黄染相区别,尚须与球结膜下脂肪积聚相区别。 阿的平黄染多累及身体暴露的皮肤,有文献报道,此种黄染呈向心性分布,愈近角膜而愈深,其时血清胆红素不增高。胡萝卜素所致黄染,是因为胡萝卜素为黄色,许多新鲜的瓜果和蔬菜如胡萝卜南瓜、柑桔、木瓜等含量甚多,当进食过多时,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不全时,被吸收的胡萝卜素在肝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过程发生障碍,易致循留而引起胡萝卜素血症,出现黄染;黄染多累及手掌、足底和皮脂腺丰富的前额及鼻等处皮肤。其鉴别方法甚易,取被检查者血清 2ml,加入 95%或无水酒精8 ml及石油醚振荡 10min,静置,使酒精与石油醚分离,如为胡萝卜素血症,则石油醚层呈黄色;若为胆红素,则黄色仍存留于酒精层内。球结膜下脂肪沉聚,通常见于老年人,黄染在内毗较为明显,细致观察可见球结膜凹凸不平,皮肤无黄染,血清胆红素不高。
  •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是心包疾病的重要体征一心包积液可见于渗出性心包炎及其他非炎症性心包病变。心包积液通常可经体格检查与X线检查即可确定。
  • 脾肿大 脾肿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在隔肌位置低或体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肿大不同。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
  • 胸腔积液 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为一潜在的胸膜腔,在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液体,使两层胸膜在呼吸运动时得以润滑,减少摩擦,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任何病理情况加速其产生和(或)减少其吸收时,就出现胸腔积液。
  • 肝肿大 肝肿大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是临床上一个重要体征。正常肝脏大小为长径25 cm x上下径 15 cm x前后径 16 cm。国人成年男性的肝平均重1342 g,女性 1234 s,约占体重 l乃0,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地较成人大,约占体重1/20。正常肝上界与隐穹窿一致,在右侧腋中线起于第7肋,至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再向左至前正中线后越过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至左锁骨中线稍内侧平第5肋间隙,肝的下界与肝前缘一致,在右侧腋中线起自第11肋,沿右侧肋弓下缘至第9肋软骨尖处,离开胸弓,斜向左上方达剑突之下,在前正中线超出剑突以下约3cm.肝的位置与性别、年龄、体型有关,可随呼吸、内脏活动及体位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站立位及吸气时下降,仰卧位和呼气时上升,在平静呼吸时升降之差约3 cm,5岁以下儿童、多饮水、饭后、晚间、运动后、高原生活2个月以上的人,在肋缘下 l-2 cm,肝脏常可被触及,边缘锐利,质较,无压痛。有时助下触到的肝脏不是由于肝肿大,而是由于肝位置下移,此可见于经产妇女腹壁松弛者、歌唱或演奏者横隔运动过分发达。肺气肿、有胸腔大量积液、腋下脓肿者。有时胆囊肿大、横结肠肿瘤、胰腺囊肿、胃癌、右肾下垂、右肾积水、右肾囊肿、嗜铬细胞瘤等也可被误认为肝肿大,但呼吸移动度不如肝脏大,边缘不如肝脏清晰,故应结合病史、肝脏的位置、形态、质地。呼吸移动度、有否压痛及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病理性肝肿大。
  •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卜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remodel-ing人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
显示全部症状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为水肿、出血、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其症状严重程度与母亲抗体量多少、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结合程度和胎儿代偿造血能力有关。
1.胎儿水肿 见于重症溶血病。
活产儿症状表现:水肿为全身性,皮肤苍白,面部因水肿受压迫而变形,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胎盘外观苍白、增厚、量重而脆。这种患儿如不及时抢救,生后不久即死亡,程度轻者经积极治疗有治愈的可能。
严重水肿胎儿常为死胎。
2.出血
轻型病例症状表现:出生数小时后常可见瘀点和紫癜,推测是胆红素毒性致血小板形态学改变和缺氧对毛细血管损伤引起,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严重病例症状表现:颅内出血及肺出血常见,这些病儿除血小板减少外,还有复杂的凝血障碍如DIC,也可能是肝功能不良引起维生素K依赖因子合成缺陷所致。
3.黄疸 胎儿的胆红素主要通过母体代谢,故出生时常无明显黄疸,黄疸出现早、上升快是Rh溶血病患儿的特点。生后24h内:(常在4~5h)出现黄疸并迅速加深;
生后第3、4天:黄疸达峰值,超过340µmol/L(20mg/dl)者不少。
一般而言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但有少许患儿在病程恢复期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出现“胆汁淤积综合征”。
4.贫血 Rh溶血病贫血出现早而严重,因组织缺氧可致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患儿表现心率加速,肝脾肿大,呼吸增快,伴明显黄疸。
另一种情况是晚期贫血:在生后2~6周发生明显贫血,一般不伴高胆红素血症。
5.肝脾肿大 与疾病严重有关,重症患儿肝脾肿大明显。
肝症状:肿大明显;肝大与贫血引起骨髓外造血活跃有关。
脾症状:由于复苏和换血疗法的机械损伤,或本身止血缺陷,偶有脾破裂发生。
[诊断]
1.产前诊断 Rh阴性孕妇应检查其丈夫血型,如有不合,则应在妊娠16周时测孕妇抗体。
抗体检测:首次致敏产生的抗体(IgM),在盐水或更敏感的酶处理红细胞检测中发现,因其不能通过胎盘,在母血中的滴度不具诊断价值;增强刺激后第1次产生抗体(IgG),可用间接Coombs试验检出。一般妊娠20周起每隔2~4周做1次检测,34周后每隔1~2周1次,母亲当间接Coombs反应滴度达1∶32时,胎儿重度受累,有诊断价值。
羊水检查: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光密度(OD)对胎儿受累情况更具参考价值,OD值随胎龄上升。重度胎儿水肿并发腹水时B超可检出胎儿腹部有液性暗区,其中间可见飘动肠曲、肝等脏器;胎儿水肿时则胎儿周身皮肤包括头皮厚度增加,呈双线回声。
2.产后诊断
(1)血型:检查母、婴ABO、Rh血型是否不相合。
(2)婴儿血清学检查:
①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此法极敏感,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患儿可得阳性结果。患儿致敏红细胞通过加热使抗体释放,然后再加入酶处理的相应红细胞使其致敏,充分洗涤后用抗人球蛋白促进凝集反应的发生。
②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ABO溶血病患儿红细胞上抗体结合焦点少,直接法常为阴性或弱阳性,须用改良法(一种是以适合稀释度的抗人球蛋白抗体与充分洗涤后的患儿红细胞盐水悬液混合;另一种是用菠萝蛋白酶处理患儿红细胞,可提高阳性率。) 。检测婴儿致敏红细胞,做抗人球蛋白间接试验,测出抗体类型,明确患儿系RhD、RhE或其他Rh溶血病。Rh溶血病常为阳性,可确诊。
③游离抗体测定试验:患儿血清中游离抗体测定对Rh溶血病诊断有意义。游离抗体高度对判断换血效果也有帮助。若换血后游离抗体仍高,提示病情重,有需要再次换血的可能。应密切观察。
有不配合抗体:
A若母婴ABO血型不合,婴儿红细胞可能被致敏,有一定诊断意义。
B母婴ABO血型相合,游离抗体亦可增高,系母体受自然ABO血型抗原刺激所致,无诊断意义。
④检测胆红素:并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3)一般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增高,有核红细胞增加,血小板可能减少。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相关文章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常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