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锥体功能不良综合征相关症状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 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是指眼球有不自主的节律性的往返运动,其往返速度有快慢之分,自发性的在正视或上下测视时出现。眼球震颤一般以其快速方向为眼震的方向,即快动相。
- 畏光 畏光,就是通常所说的“眩目”,或者说“伯光”,是由于眼部的感觉神经受到刺激后,引起的感觉异常,表现为对日常的光线感到很刺眼,严重的甚至不能睁眼,多见于角膜异物、角膜炎及角膜外伤,虹膜炎、结膜炎也可以引起畏光。值得注意的是当婴幼儿出现畏光,要注意是否有先天性青光眼。此外,扩瞳也会引起畏光,待瞳孔缩小后就会好了。
- 色觉异常 色觉是视觉功能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视网膜锥细胞的特殊感觉功能。正常人视觉器官能辨识波长380-760 um的可见光,由紫、蓝、青、绿、黄、橙、红7色组成。色觉障碍包括色盲和色弱两大类。色盲是指辨色能力消失,色弱是指对颜色辨认能力降低。色觉异常者在择业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如从事交通运输、冶炼、美术、化工、织染、医学等,都必须有正常色觉。因此色觉检查已作为体格检查的常规项目。
- 昼盲 昼盲是指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下,视力反较光线昏暗时为差的一种反常现象。
小儿锥体功能不良综合征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临床表现:
1.视力:
主要表现为昼盲。
在高照明下视力降低,在一般照明下,视力多在0.1左右,约相当杆体的视功能水平,在低照明下,部分患者视力可略提高。
2.色觉:
表现为色觉障碍,仅有低劣辨色功能,甚至是完全不能分辨颜色,视物呈现灰蒙蒙的一片,对视力影响极大。
3.畏光:
在暗室内或夜间可以如常人一样睁眼视物。在明室及户外畏光情况较为严重,表现为频繁眨眼、低头用双手遮光的姿态。
强光刺激眼睛会有强烈不适感,可导致流泪。
4.眼球震颤:
因患者锥体功能不良或有中心暗点,缺乏固视能力,为寻找最佳视线或避免强光刺激而形成眼球震颤。眼球震颤往往是本病征最早出现的体征,一般为水平震颤,可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如锥体尚有部分功能存在或假黄斑形成时,眼球震颤可以很轻或消失。
5.眼底:
视网膜黄斑区的改变,如中心窝反光消失,视网膜血管变细或视盘颞侧色淡。
6.视野:
周边视野一般正常,有的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中心暗点。
二、检查:
可行眼底镜检查,观察视网膜和黄斑情况,可了解椎体功能。
二、诊断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和结合眼底镜检查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