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儿科 >> 急诊科

小儿中暑和暑热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生与环境高温、高湿及低气压有直接关系。
本病发病内因为体质虚弱,外因为夏季暑热熏蒸。小儿感受暑气后,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阴津,阴津受损,内热炽盛,则发为高热,口渴多饮。暑热易于伤气,气虚下陷,气不化水,水液下趋膀胱而小便增多。肺主皮毛,又司腠理开合,肺津为暑热所伤,化源不足,水液不能敷布,肌腠毛孔闭塞,故汗闻或出汗甚少。汗与小便同为阴液,汗闭则尿多,尿多则津伤,故饮水自救。若病情迁延,或素体脾肾不足,内之真阳不足,易出现热盛于上,阳气虚于下。
(二)发病机制
在高温环境下,体表的对流散热方式——辐射和传导发生障碍,仅能通过出汗蒸发散热,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时体温即开始升高,同时造成体内液体大量丢失;当高温、高湿环境同时存在时,不仅辐射与传导散热发生障碍,而且出汗蒸发散热亦受影响,从而使体内余热大量蓄积,体温迅速升高,大量热量贮留于肌肤,可出现不同部位反常体温,如腋温高于肛温或肛温仅稍高于腋温不足0.5℃等“反常体温”现象。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汗腺功能又不足,闭汗或出汗少,不易散热,因而在酷热天气体温调节失效,易发生中暑或暑热症,到3~4岁时此种调节功能成熟,少见发病。但初生数月的小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也差,何以发病极少,较难解释,可能与幼婴活动较少,产热不多有关。
高热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活动增强,蛋白质和糖类分解代谢亢进等,使产热增加及体温调节障碍进一步加重。
中暑最常见的危害是全身组织充血、出血和变性,严重者细胞结构和酶功能异常。脑血管充血会引起脑水肿;心血管系统可有心内膜下出血、心肌细胞损伤;肝和肾脏亦常有充血和细胞变性或坏死。
 

小儿中暑和暑热症相关文章
小儿中暑和暑热症常用药品
  • 金银花露

    清热解毒。用于小儿痱毒,暑热口渴。

  • 金梅感冒片

    解表祛暑,清热解毒,利回生津。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或夏季中暑发热等。

  • 藿香正气丸

    治四时不正之气,寒疫时气,山岚瘴气,雨湿蒸气;或中寒腹痛吐痢,中暑胃气吐泻,中湿身重泄泻;或不服水土,脾胃不和,饮食停滞;复感外寒,头痛憎寒;或吐逆、呕秽、恶心,胸膈痞闷;或发热无汗,秋夏霍乱吐泻,饮水不欲思食等症。

  • 金梅清暑颗粒

    清暑解毒,生津止渴。用于夏季暑热,口渴多汗,头昏心烦,小便短赤,并防治痧痱,暑症。

  • 棕色清凉油

    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用于感冒头痛,中暑,晕车,蚊虫 叮咬

  • 肥儿宝颗粒

    利湿消积,驱虫助食,健脾益气。用于小儿疳积,暑热腹泻,纳呆自汗,烦躁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