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髌下疼痛 髌骨不稳定的体征之一,压痛多分布在髌骨内缘及内侧支持带处。当检查者手掌压迫患者髌骨,并做伸屈试验时,可诱发出髌下疼痛,临床上压痛点有时与患者主诉的疼痛部位并不一致。
- 髌后疼痛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一般症状,最主要为髌后疼痛。在活动或半蹲位出现,初期为酸乏不适,以后发展为持续或进行性的酸痛。往往在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结束或休息时疼痛又加重。这种疼痛有时很有特色,往往被描述为“龋齿样酸痛”。在上下楼梯,尤其在下楼或下坡时酸痛明显。经常有膝盖打软,“差一点跌倒”的主诉。有时有关节交锁症状。
- 关节肿胀 关节肿胀多见于损伤性滑膜炎,损伤性滑膜炎多因急性创伤和慢性损伤所致。当膝关节长时间单一动作超量运动之后,滑膜组织充血水肿,急性外伤包括有:膝关节扭伤、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内积液或有时积血,表现为急性膝关节外伤性滑膜炎。 有时也可因单纯膝关节滑膜损伤所致,如外伤较轻,或长期慢性膝关节劳损。加上风、寒、湿邪侵袭,可使膝关节逐渐出现肿胀和功能障碍者,则形成慢性膝关节滑膜炎。
- 膝前疼痛 髌骨膝前疼痛综合症是描述发生在髌骨前面或者髌腱周围疼痛的专业词汇。髌骨膝前疼痛综合症(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也称膝前疼痛(anterior knee pain )由于膝关节在进行屈曲的动作时股骨的不正常活动所致髌骨膝前疼痛综合症。
- 关节疼痛 在生活中,很多人受到关节疼痛的困扰。造成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根据年龄、性别、发作部位、症状特征,一般可以归纳出软组织性、软骨性、骨性和炎症性等原因。任何原因导致的关节炎,如能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一般都能治愈或缓解。
- 髌骨劳损 髌骨劳损是膝部常见运动损伤。由于膝关节经常过分伸屈、超常范围的内外翻,髌骨下面的软骨面与股骨的相应面,长期碰撞挤轧致伤。
- 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
髌骨不稳定早期症状有哪些?
1.髌骨不稳定的症状
(1)疼痛:为最常见的主要症状,通常其性质不恒定,但其位置均为膝前区,以膝前内侧为多见。疼痛可因活动过多而加重,特别是上下楼、登高或长时间屈伸活动时更为明显。
(2)打“软腿”:打“软腿”(giving way)即在走路负重时,膝关节出现的瞬间软弱无力、不稳定感,甚至有时患者可摔倒。此现象常是由于股四头肌无力,或由于半脱位的髌骨滑出髁间沟所致。
(3)假性嵌顿:假性嵌顿(pseudolocking)是指伸膝时出现的瞬间非自主性的限制障碍。当负重的膝关节由屈至伸位,半脱位的髌骨滑入滑车沟时,常出现此现象,临床上常需与半月板撕裂或移位出现的绞锁或游离体引起的真性嵌顿相鉴别。
2.髌骨不稳定的体征
(1)股四头肌萎缩:股四头肌萎缩是膝关节疾患的共同体征,在伸膝装置出现功能障碍时表现更为明显,以股内侧肌为重。
(2)肿胀:在髌骨不稳定的严重病例,股四头肌无力,导致滑膜炎,出现关节肿胀,浮髌试验阳性。
(3)髌骨“斜视”:髌骨“斜视”(squinting knee)存在膝外翻、髌骨高位、股骨前倾角增大、胫骨外旋过大等膝部畸形和力线不正时,为了维持正常的步态而引起的髌骨向内侧倾斜,是髌骨不稳定的常见因素。
(4)轨迹试验:患者坐位于床边,双小腿下垂,膝关节屈曲90°,使膝关节慢慢伸直,观察髌骨运动轨迹是否呈一直线。若有向外滑动,则为阳性,是髌骨不稳定的特异性体征。
(5)压痛:多分布在髌骨内缘及内侧支持带处。当检查者手掌压迫患者髌骨,并做伸屈试验时,可诱发出髌下疼痛,临床上压痛点有时与患者主诉的疼痛部位并不一致。
(6)压轧音:膝关节伸直位时,压迫髌骨并使其上、下、左、右移动,可感到或听到髌骨下面有压轧音(retropatellar crepitation),并伴有酸痛。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时亦可感到或听到压轧音。
(7)恐惧征:患者膝关节处于轻度屈曲位,检查者向外推移其髌骨诱发半脱位或脱位时,患者产生恐惧不安和疼痛,使膝关节屈曲而使疼痛加剧(图2)。恐惧征(apprehension sign)亦是髌骨不稳定的特异性体征。
(8)髌骨外移度增加或关节松弛:正常人膝关节在伸直位时髌骨被动外移的范围不超过它自身宽度的1/2,屈膝30°时髌骨外移的范围更小。如关节松弛,按髌骨可向外侧移动的程度分为3度:
Ⅰ度:髌骨中心在下肢轴线的内侧或轴线上。
Ⅱ度:髌骨中心位于轴线外侧。
Ⅲ度:髌骨内缘越过下肢的轴线(图3)。
(9)Q角异常:Q角是衡量髌骨力线的重要指标,股骨内旋和胫骨外旋可使Q角增大,导致髌骨倾斜。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X线测量,尤其是关节镜,CT和MRI检查能够确立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