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相关症状
- 齿迟 齿迟是指小儿齿生迟缓的病证。属小儿五迟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又名齿不生。小儿乳齿约在六至十个月内出现,如已届生齿之期还未生齿者为齿迟。
- 行迟 五迟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小儿周岁以后,甚至二、三岁还不能行走者。多因小儿肝肾不足,或哺养失宜,脾胃虚弱,元气不充,影响筋骨的发育所致。
- 精神萎靡 精神萎靡是一种精神异常现象。是抑郁症的一大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
- 全身消瘦型 全身消瘦型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 儿童偏食 偏食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饮食行为问题,也是婴幼儿喂养困难、营养素缺乏的主要原因。一般表现为拒吃某种食物、挑吃自己喜欢的饭菜、不愿尝试新的食物和对食物缺乏兴趣等。据调查,挑偏食现象好发于6个月至6岁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比例高达30%。
- 消瘦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 儿童离别焦虑 儿童离别焦虑发生在六岁以前,指的是儿童与所依恋的人离别时产生过度焦虑,过分地忧虑主要依恋者可能全遭到伤害,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回;担心会与主要依恋者分离;因害怕分离而不愿或拒绝上幼儿园、学校(不是由于幼儿园或学校的原因);没有主要依恋者,不愿或拒绝就寝;持久而不恰当地害怕独处,没有依恋者的陪伴就害怕呆在家里;反复出现与离别有关的恶梦;当预料即将与依恋者分离时,马上会出现过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可以表现为哭叫、发脾气、痛苦、淡漠或退缩;部分患儿分离后会反复出现躯体症状:恶心、呕吐、头疼、胃疼、浑身不适等。
- 皮下脂肪消失 皮下脂肪萎缩(lipoatrophy):发生可能与病人接受皮下或肌肉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关。皮下脂肪萎缩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皮下脂肪组织消失或消瘦,可出现皮肤皱褶凹陷,捏起困难,常起病于脸部,继之影响颈、肩、臂及躯干,有些病人脂肪消失只限于面部或半侧面部、半侧躯体,肌肉、骨质、毛发、乳腺及汗腺均保持正常,无肌力障碍,多数体力不受影响。该病多数于5-10岁前后发病,女性较为常见。
- 咽喉部充血 临床常见咽喉部充血症状,大多是由于咽喉炎引起的。
- 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 患者由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疾病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消瘦型,其特点为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干燥松弛及失去弹性和光泽,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skin and bones)。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症状之一。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因食物供应不足或疾病因素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病,临床上表现为消瘦(marasmus)和恶性营养不良综合征(kwashiorkor)。消瘦是由于长期在膳食中缺乏热量、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素的结果,或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有障碍所引起。此型以能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表现为进行性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恶性营养不良则表现为膳食中蛋白质缺乏突出,而热能的供应还是够的,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性水肿。但大多数患者是介于两者之间,轻型的慢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被忽视,它影响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易患病又不易康复。
- 小头 小头常见于头小畸形,是指头较正常小儿低2个标准差别以上。
- 生长缓慢 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生长迟缓,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 营养障碍 营养障碍常见于营养不良。广义的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
- 咽部粘膜弥漫充血 急性咽炎(acute pharyngitis)是咽粘膜,并波及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之后或为上呼吸道感染之一部分。亦常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或为急性传染病之前驱症状。 慢性咽炎:主要为咽黏膜慢性炎症,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卡他性炎症的一部分,局限性炎症则多伴有咽淋巴样组织的炎症。慢性咽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常规的药物治疗中,比较顽固,且反复发作,以中年人多见。
- 婴儿出牙延迟 婴儿出牙时间的早晚,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通常孩子在出生6~7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早的孩子在4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晚的孩子要到10个月左右才萌出,个别孩子要到1岁以后才长出第一颗乳牙,这种情况与婴幼儿时期骨骼生长的快慢有关。
- 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HypoglyCemia)又称低血糖状态,是一组因多种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临床症候群。一般血糖浓度(血浆真糖,下同)低于 2.78mmol/(50 mg/dl)时可认为是低血糖,但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个体差异较大。血糖过低时对机体的损害以神经系统为主,主要是交感神经刺激和脑功能障碍症候群,及早给予葡萄糖治疗可迅速缓解,否则可致脑实质不可逆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引起低血糖症的病因复杂,在非糖尿病者中最常见为原因不明性功能性低血糖症,胰岛素瘤是器质性低血糖症中最常见病因,其他较常见病因有内分泌疾病性低血糖症、肝源性低血糖症等, 遗传性肝酶系异常多见于婴幼儿,成人中罕见。
- 婴儿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加 体重是观察小儿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根据孩子发育的一般规律,孩子月增体重值的最低值限是:0~6月正常增长值≥600克/月;6~12月正常增长值≥300克/月。 婴儿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加:如果连续两个月中,每月增长值不足这个标准,医生便认为孩子的体重增长不足。但是,不同婴儿的发育状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婴儿其他身体方面的表现作出相应的诊断。
- 低蛋白血症 指血浆总蛋白质,特别是血浆白蛋白的减少。
- 站立久后的浮肿 人在直立体位时,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加,可造成暂时性水钠潴留,因此引起水肿。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 脸色发黄 脸色发黄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临床上,引起脸色发黄的原因很多,其中有病理性的和非病理性的,应该仔细辨别。
小儿营养不良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临床表现:
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继之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逐渐出出消瘦,病久者皮肤干燥、苍白,烦燥不安,肌肉松驰,身高也低于正常。按轻重可分三度:Ⅰ度为轻型,Ⅱ,Ⅲ度为重型。
Ⅰ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体重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厘米-0.4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驰,体重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4厘米,皮肤苍白、干燥,毛发无光泽,身高较正常减低。
Ⅲ 度营养不良:精神萎糜,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呈老人样面容。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毛发干枯,身高明显低于正常,常有低体温、脉搏缓慢、食欲不振、便秘、严重者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婴 幼 儿 营 养 不 良 诊 断 标 准
程度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与肌肉
全身情况
Ⅰ度 15-25
Ⅱ度 26-40
Ⅲ >40
腹部皮下脂肪减少
厚度0.8~0.4cm
肌肉松驰
腹部皮下脂肪近消失
厚度<0.4cm
皮肤弹性差
肌肉明显松弛
腹部皮下脂肪消失
肌消瘦或萎缩
面色正常或稍发白一般情况好
面色苍白抑郁不安食欲下降
精神萎靡反应低下烦躁不安晚期高度抑制,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