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衰竭相关症状
- 心慌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 轻度心悸心慌 偶尔出现轻度心悸、心慌,多与情绪紧张、喝浓茶、喝浓咖啡、饮酒或睡眠不足等有关,对健康影响不大,通过一些生活作息的调整即可恢复。经常性出现轻度心悸可能是不健康的或是过于紧张忙碌的生活状态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已经对健康有一定影响。也可能是某些心脏疾病的前期症状,比较好到医院检查。
- 直立性脱虚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发作时的体位和头位,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常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idiopathic orthostatic hypotention syncope) 又称体位性低血压晕厥(orthostatic hypotension syncope),是指直立位时因血压过度下降(典型者>20/10mmHg)而造成的晕厥。体位性低血压不是一种特殊的疾病,而是由于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压调节异常的一种表现。过去曾经称为原发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PAF),其中单纯性表现为以体位性血压改变为主,而不合并植物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如:汗液分泌障碍,瞳孔括约肌功能异常等。急性和亚急性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较急骤的体位性低血压,但临床相对少见。
- 恶心 恶心(nausea)是一种可以引起呕吐冲动的胃内不适感,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 热痉挛 热痉挛(heat cramp)是一种高温中暑现象。在干热环境条件下劳动,出汗过度,随汗液排出很多NaCl,发生肢体和腹壁肌肉的痉挛现象。患者体温并不升高。补充食盐水即可缓解。 热痉挛通常是受热导致虚脱的第一次警告,过度劳累之后,胳膊、腿和腹部等处的肌肉都会发生这种痉挛,一般由于身体盐分缺乏而引起(因为流汗过多,特别是食盐不足时)。
- 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
- 热衰竭 热衰竭(heatexhaustion)高温环境劳动,出现的血液循环机能衰竭。血压下降、脉搏呼吸加快、大量出汗、皮肤变凉、血浆和细胞间液量减少、晕眩、虚脱等症状。这时体温正常。在炎热的天气下作体力劳动或长跑,都可能引致热衰竭,严重的更会中暑。
- 非感染性发热 非各种传染病引起的,无菌性物质或各种炎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 昏迷 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表现。临床上将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 1、浅昏迷 随意运动丧失,仅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有躲避反应和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的命令。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可同时伴有谵妄与躁动。 2、深昏迷 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均无任何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即各种反应和反射都消失。病理征继续存在或消失,可有生命体征的改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标志,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应积极处理。
- 耐热力降低 人体有较强的耐热能力,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皮肤就会通过流汗加速散热,确保体温不会过度升高。但空调正夺走人们的耐热本领,尤其是长时间坐办公室的白领、放假在家避暑的学生等,其耐热应激蛋白明显减少,一旦进入高温环境,就很容易中暑。当空气达某一界限时,人体的热量散不出去,超过人的忍耐极限就会造成危险。
- 休克 休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个急症,系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使全身各组织和重要器官灌注不足,从而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细胞受损及脏器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肢端发组、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神志迟钝、血压下降等。 休克的特征为微循环障碍,临床上各科均可遇到。不论其病因如何,导致休克的根本因素为有效血容量锐减,最终使组织缺血、缺氧,细胞代谢异常,造成细胞死亡。因而,早期诊断休克,及时处理,同时积极查找病因,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是指同一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共有4型,即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由于呼吸性酸中毒与呼吸性碱中毒不可能同时存在,所以根据排列组合可知两种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的共有5型:即代谢性酸中毒 +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 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 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 代谢性酸中毒。前两种为相加型,后三种为相销型。三种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的只有2型:即代谢性酸中毒 + 代谢性碱中毒 +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 代谢性碱中毒 + 呼吸性碱中毒。以上各种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特点,参见表 13一 15 一 l。 表U一15-1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特点 原发性紊乱 类 型 ———————— PH HC03 PCQ2 代谢性酸中毒 + 呼吸性酸中毒++十 代谢性碱中毒 + 呼吸性碱中毒十十十十 代谢性碱中毒 + 呼吸性酸中毒十十不定 代谢性酸中毒 + 呼吸性碱中毒十十不定 代谢性酸中毒 + 代谢性碱中毒 不定 一 不定 代谢性酸中毒 + 呼吸性酸中毒 不定十不定+ 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十呼吸性碱中毒 不定+不定+代谢性碱中毒
- 神志模糊 神志症状,表现为意识混乱不清,回答不切题或者回答错乱。
- 皮肤冷而苍白粘腻 中暑衰竭体征的一种,表明人体体内循环虚脱。是循环虚脱时表现的一种
中暑衰竭早期症状有哪些?
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过多的出汗但未及时补充液体而可引起中暑衰竭伴疲乏,虚弱和焦虑。接着发生循环虚脱而可见缓慢而纤细的脉搏;血压低而不易测知;皮肤冷而苍白,粘腻;精神障碍,继之出现休克样神志不清。核心体温在38.3~40.6℃之间。长时间站立于高温环境促发的轻度中暑衰竭(因血液淤积于热扩张的下肢血管)的症状为亚正常体温和单纯性昏厥。
引起循环虚脱的中暑衰竭比中暑更难与胰岛素休克,中毒,出血或外伤性休克相区别。通常有高温环境暴露史,缺乏液体的补充,无其他可见的原因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可作为诊断的足够依据。除非长时间循环衰竭,中暑衰竭通常是短暂的,预后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