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儿科
小儿糖吸收不良相关症状
  • 吸收不良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减损,以致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吸收,而从粪便中排泄,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综合征群,亦称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由于患者多有腹泻,粪便稀薄而量多,且含有较多油脂,又称脂肪泻。
  • 消瘦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 腹泻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粪便的性状无异常也属正常范围。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200 g,含水分50%-80%。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3个月。 根据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程少于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便失禁等症状。
  • 小肠扩张充气 小肠扩张:是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重要表现,多见于空肠,特别是空肠的中下部,有时可引起包括十二指肠在内的整个小肠扩张。小肠扩张的程度与疾病的轻重有关,扩张的原因是小肠张力低下。有人认为,小肠径大于31mm者即可认为是扩张,明显扩张时肠径可为正常的2~3倍。小肠充气可轻可重,结肠充气多数较显著,常表现为腹周全结肠框充气。小肠充气分布多在结肠框以内的中腹部,扩张重时,肠襻呈连续的管状;扩张轻时,表现为分隔状充气肠管。
  • 蔗糖-异麦芽糖吸收不良 蔗糖-异麦芽糖吸收不良又称双糖不耐受症,系指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使小肠黏膜刷状缘双糖酶缺乏,使双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进食含有双糖的食物时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婴儿因为遗传的因素可有蔗糖酶及异麦芽糖酶缺乏。蔗糖-异麦芽糖吸收不良的缺陷主要在蔗糖,而异麦芽糖缺陷是继发的。
  • 脱水 指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根据其伴有的血钠或渗透压的变化,脱水又分为低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高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高血钠;等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而血钠正常。
  • 腹胀 腹胀(abdominal distention)即腹部膨胀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腹肌无力引起,小儿腹胀多以气胀最为多见。
  •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是以血浆HCO3浓度降低,PCO2代偿性降低,血液PH降低为主要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血浆HCO3浓度降低并非代谢性酸中毒所特有,在呼吸性碱中毒时机体通过肾脏的代偿,大量排出HCO3,亦可致血浆HCO3浓度的降纸,因此必须以上三项同时存在方可谓代谢性酸中毒。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众多病因,首先引起的是血浆HCO3浓度减少,即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致使SB、AB。BB降低,BE负值加大,通过呼吸的代偿使PCO2降低,失代偿时pH下降。此外,呼吸性碱中毒时,肾脏排出HCO3的代偿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浆HCO3浓度下降至 10 mmol / L或更低时,往往提示为代谢性酸中毒。
显示全部症状

小儿糖吸收不良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临床表现:
1、泡沫便:
婴幼儿在进食含有不耐受糖的食物后,多表现为水样便腹泻(称糖原性腹泻),粪便含泡沫,具有酸臭味。禁食或饮食中去除不耐受糖后,腹泻等症状即可迅速改善,是本病的特点之一。
2、臀红:
酸性粪便刺激皮肤易致婴儿臀红,严重者发生糜烂。
3、电解质紊乱:
腹泻严重常引起脱水酸中毒等电解质紊乱,病程迁延可致营养不良。
4、觅食表现:
有的病儿在脱水症状得到纠正后,常有觅食异常饥饿的表现。
5、其他:
较大儿童临床症状往往较轻,可仅表现为腹胀,排气增多、腹部不适、肠绞痛或肠鸣音亢进。
二、相关检查:
可行粪便检查、乳糖耐量试验等检查,以明确该症。
三、诊断:
可根据临床表现、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予以诊断。

小儿糖吸收不良相关文章
小儿糖吸收不良常用药品
  • 脾可欣

    健脾,消食,止泻。用于婴儿非感染性腹泻属脾虚挟滞证候者,证见: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气臭,含有未化之物,面色不华,乳食少进,腹胀腹痛,睡眠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