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传染科

猪带绦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病原体:
猪带绦虫又称猪肉绦虫、链状带绦虫、有钩绦虫,是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头节除有四个吸盘外,顶端具顶突,其上有25~50个小钩,排成内外两圈。颈部纤细。链体节片数较少,约数百个。成虫较牛带绦虫小,薄而透明,体长3~5m。头节近圆球状,不含色素,0.6~1mm。成熟节片近方形。妊娠节片窄长,子宫分支数7~13个,呈多树枝形状分布。虫卵与牛带绦虫卵难以区别。
流行区:
猪带绦虫在全世界分布很广,但感染率一般并不高,主要流行于欧洲,中美一些国家及东南亚等国。在我国分布也很普遍,几乎遍及全国。近年来,各地的感染人数均呈增加的趋势。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吉林,云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福建、海南、青海、江苏等省,其中以黑龙江的感染率为最高(0.144%)。有的地方有局限性流行或散在发生。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农村多于城市。
(二)发病机制
人的感染来源于猪,是由于食入生的、半生的含有猪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结果导致感染。饮食和烹饪的方法不当,含有囊尾蚴的猪肉或者牛肉很容易进入人体,而出现绦虫病。广大的农村,在不发达的地区,没有固定的厕所,人的粪便就直接排放到猪圈内。在粪便中如果有绦虫脱落下来的节片,其中某些节片可能含有虫卵,这些含虫卵的节片就被称为妊娠节片。猪食入了含有这种节片的粪便,那么就等于它食入了虫卵,虫卵在猪的小肠里面又孵出了幼虫,六钩蚴逸出并循肠壁血流或淋巴到达宿主体内各部位,但是肌肉组织最多,当然可以寄生在猪的大脑、眼球等其他组织脏器。成熟囊尾蚴呈椭圆形,约20mm×11mm.,乳白色半透明。虫体在肠内慢慢发育,溶解了中间细胞形成空腔并充满液体,约10周后就会发育为成熟囊尾蚴即肌肉内含量最多的一种,特别是股内侧肌尤为明显。人们食入了含有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在胃内囊尾蚴囊壁被消化液作用,再经十二指肠内囊尾蚴头节外翻,再在小肠壁发育为成虫,2~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粪便中发现虫卵。
成虫在人体潜伏的时间大概为25年左右。同时,虫卵在人体内亦可发育为囊尾蚴而猪囊尾蚴病,假如囊尾蚴寄生在人重要脏器如脑、眼等处则可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损害。

猪带绦虫病相关文章
猪带绦虫病常用药品
  • 奥苯达唑胶囊

    本品为广谱驱肠虫药。对蛔虫、钩虫和鞭虫均有明显作用。与其它驱钩虫药比较,本品不但对十二指肠钩虫疗效较好,而且对美洲钩虫也有较好疗效,2天和3天疗法的虫卵转阴率可达56%~100%。 一般驱虫药物对鞭虫疗效较差,奥克太尔驱鞭虫时虫卵转阴率虽可达70%,但对钩虫和蛔虫无效,而本品不仅对钩虫和蛔虫有效,驱鞭虫的疗效也可达70%左右。

  • 佛卜那密得

    抗寄生虫病药物/驱肠虫药

  • 阿苯达唑胶囊

    本品为广谱驱虫药,除用于治疗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旋毛虫等线虫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囊虫和包虫病。

  • 灭绦灵

    临床上用以驱除牛肉绦虫、猪肉绦虫和短膜壳绦虫,效力比槟榔、南瓜子显著。又用作灭螺剂。

  • 吡喹酮片

    为广谱抗吸虫和绦虫药物。适用于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以及绦虫病和囊虫病。

  • 氟苯达唑

    主要用于抗蛔虫、钩虫、鞭虫、晓虫、绦虫、棘球蚴、囊尾蚴等,疗效较好,亦可用于粪类圆线虫、盘尾丝虫、华枝睾吸虫、后睾吸虫等蠕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