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外科 >> 心胸外科

心室间隔缺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在胚胎的第5~7周,分别自心室尖部由下而上、心球嵴处自上而下形成肌性间隔,并由来自房室瓣处心内膜垫的膜部间隔与前二者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心室间隔,将左右心室腔完全隔开,如果在此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即会造成相应部位的心室间隔缺损。一般系单个缺损,偶见多发者。
按照缺损所处的部位,一般将其分为下列四种类型(图2)。①室上嵴上缺损:缺损邻近肺动脉瓣环或主动脉瓣环。面积较大的主动脉瓣环下缺损,由于右冠瓣缺乏足够的支持,舒张期时该瓣可向缺损处脱垂,产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②室上嵴下缺损:高位膜部室间隔缺损,又称膜周部缺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如缺损较大,可因位于其上方的无冠瓣失去支持而脱垂,产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③隔瓣后缺损:又称房室管型缺损,为低位膜部缺损,其特点是缺损面积一般较大,其右后缘为三尖瓣隔瓣其部及瓣环,房室传导束即沿缺损左右、后、下缘通过,修补手术时应防止误诊。极少数病例缺损位于隔瓣的心房侧(解剖学上,三尖瓣隔瓣位置较二尖瓣隔瓣略低),形成左心室与右心房之间相沟通。④肌部间隔缺损:缺损位于右室流入道或近心尖部的肌性室间隔处,常是多发的。是较少见的一种类型。

图2室间隔缺损分型及其所处位置
⑴室上嵴上缺损;⑵室上嵴下缺损;⑶隔瓣后缺损;⑷肌部缺损
心室间隔缺损口径的大小,可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缺损的边缘组织可为纤维性、肌性或兼而有之。肌性间隔缺损的口径随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有所改变,心室收缩期时口径相应变小。

心室间隔缺损相关文章
心室间隔缺损常用药品
  •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

    1 治疗心源性或感染性休克。2 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搏骤停。

  • 盐酸普鲁卡因胺注射液

    适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 欣泰

    冠心病的长期治疗;心绞痛的预防;心肌梗死后持续心绞痛的治疗;与洋地黄或利尿剂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疾病,可改善心、脑缺血症状。

  • 盐酸贝那普利片

    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

  • 洋地黄毒甙片

    主要用于充血型心力衰竭,由于其作用慢而持久,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服用。尤其适用于伴有肾功能损害的充血型心力衰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