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咽炎相关症状
- 咽喉部充血 临床常见咽喉部充血症状,大多是由于咽喉炎引起的。
- 增殖体肥大 增殖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多因鼻咽部急性或亚急性炎症反复发作,使增殖体与鼻咽粘膜的淋巴滤泡发生病理性肥大。增殖体肥大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此病好发于寒冷潮湿地区。增殖体肥大为增殖体的病理性增生,增殖休又称腺样体或咽扁桃体,是鼻咽顶部的淋巴组织,生后逐渐增大,约在6岁时达最人程度,10岁开始逐渐退化。由于反复感染,可使增殖体异常增生,肿大的增殖休可引起舁堵及舁腔引流障碍,导致鼻炎和舁窦炎;当阻塞咽鼓管时,易引起中耳炎,由于张口呼吸,患儿易患呼吸道感染,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部骨髂发育,影响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等。
- 吞咽障碍 吞咽是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的协调.吞咽障碍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可反复发生),甚至窒息而死亡. 从吞咽开始到食物到达贲门,经历上述复杂的过程,所需时间仅为几秒钟。这表明正常人类的吞咽反射弧上某个环节受损伤时,就会发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的患者有的会因被吞咽的食物经常误入气管而引起肺部感染即所谓的吸入性肺炎而丧生。故在发病初期出现吞咽活动不协调、吞咽时常发生呛咳现象,就应引起注意并及早检查治疗。
- 咽部有异物感 咽部异物感不是独特的病,而是一些症状的组合。它包括阻塞感、压迫感、贴叶感、狭窄感、干燥感、灼热、瘙痒、蚁行感或其他不适感。其病因繁多,有时相当复杂,有器质性也有功能性。功能性者也称之为咽异感症、喉异感症、梅核气、咽神经官能症、癔球等。
- 鼻粘膜干燥发痒 鼻粘膜干燥发痒,毛细血管容易破裂,出血。这是干燥性鼻炎的症状。 干燥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 sicca)一般认为长期受外界的物理或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致,如长期粉尘的机械性刺激,空气过热、过干的影响等。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慢性鼻炎。表现为鼻腔黏膜干燥不适、分泌物少、患者一般不流鼻涕。由于鼻内于燥有痒感,患者常为此挖鼻,引起鼻腔出血。
- 腹泻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粪便的性状无异常也属正常范围。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200 g,含水分50%-80%。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3个月。 根据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程少于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便失禁等症状。
- 鼻咽异物 鼻咽异物是咽部异物的症状之一
- 鼻和喉部灼热感 鼻和喉部灼热感是急性鼻咽炎的症状之一。急性鼻咽炎(acute nasopharyngitis)是全鼻咽部粘膜、粘膜下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主要发生于咽扁桃体。在成人与较大儿童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 浑身忽冷忽热 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会较多,每次可能有 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 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中医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症”。在更年期,妇女可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多数妇女能够平稳地度过更年期,但也有少数妇女由于更年期生理与心理变化较大,被一系列症状所困挠,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每个到了更年期的妇女都要注意加强自我保健,保证顺利地渡过人生转折的这一时期。
- 吞咽痛 咽部炎症的表现,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而疼痛,吞咽时尤其明显。
- 咽部异物感 咽部异物感不是独特的病,而是一些症状的组合。它包括阻塞感、压迫感、贴叶感、狭窄感、干燥感、灼热、瘙痒、蚁行感或其他不适感。其病因繁多,有时相当复杂,有器质性也有功能性。功能性者也称之为咽异感症、喉异感症、梅核气、咽神经官能症、癔球等。一般认为,只有在排除产生咽部异物感的器质性病变后,方可诊断为咽异感症。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 腹痛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 喉咙痛 喉咙痛可表现在喉咙(咽喉部)疼痛、粗糙和刺痛,这往往是由轻度感染或局部刺激引起的。喉咙痛是一种轻度的病症,不加以治疗,症状也大多会在一两天内消失。
-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人约有500-600个淋巴结。淋巴结按其位置可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临床实际工作中所检查的淋巴结主要是浅表淋巴结。深部淋巴结肿大早期多无表现,需经过一些特殊检果,如淋巴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才能发现。正常淋巴结直径多在0.2~0.5㎝,常呈组群分布,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边,除颌下、腹股沟、腋下等处偶能触及1~2个外,一般不易触及。由于炎症或肿瘤等原因时可触及淋巴结肿大。每一组群淋巴结收集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液。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判断原发病灶的部位及性质有重要临订意义。
- 咽反射 用压舌板轻触咽后壁,正常时引起恶心反射(咽肌收缩)。反射中枢在延髓。 有神经损害者则反射迟钝或消失。 咽反射是一种防止吞咽异物的生理反应,将牙刷放到嘴里刷牙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干呕”,这就是因为咽反射引起的
-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出现咀嚼困难、吞咽困难、语言困难、呼吸困难等脑神经损害。
- 喉部有痰 喉部有痰是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慢性喉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声嘶、喉部干燥、说话时感喉痛,常因喉部分泌物增加而觉有痰液粘附。
- 喉咙痒 季节交替时时慢性咽炎的高发季节,患者常表现出喉咙干痒,有些患者还有干咳症状,应该积极治疗。
- 仰卧呼吸 咽扁桃体肥大可引起仰卧呼吸不畅。咽扁桃体肥大又称腺样体肥大(adenoid vegetation)。本病为咽扁桃体的的病理性增生肥大,常起于咽部感染和反复炎症刺激。在寒冷、潮湿和气候多变的地区比较常见。儿童期急性传染病、营养不良和体质因素等亦可诱发。本病虽为儿童疾病,但对身体的正常发育与健康却有较深远的影响。
急性鼻咽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症状
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肠道病毒最短,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较长。起病突然。大多先有鼻和喉部灼热感,随后出现鼻塞、打喷嚏、流涕、全身不适和肌肉酸痛。症状在48h达高峰(病毒脱壳),急性鼻咽炎通常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尤其是鼻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时。可有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肿胀、咽喉黏膜水肿。咽喉和气管炎出现与否因人和因病毒而异。鼻腔分泌物初始为大量水样清涕,以后变为黏液性或脓性。黏脓性分泌物不一定表示继发细菌感染。咳嗽通常不剧烈,持续时间可长达2周。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鼻病毒以外的病毒合并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儿童感冒时其症状多较为重,常有下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等)。感冒多属自限性的,如无并发症,病程4~10天。
婴幼儿患者,起病急,常有高热、抽风、脑膜刺激症状及腹痛、腹泻、脱水等全身中毒症状,常被误诊为急性传染病。因此,婴幼儿出现上述全身症状,并有鼻塞、流涕、伴有发热等,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性。上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有助于诊断。
二.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特点,上呼吸道症状明显而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并排除过敏性鼻炎等非感染性上呼吸道炎,即可作出诊断。由于病毒培养和免疫血清学诊断需要一定设备,费时耗材,而且除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应用有效抗病毒药物外,对于大多数病毒感染特异性病原学诊断并无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