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卜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remodel-ing人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
-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眶上 、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声,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 心音微弱 心音(heart sound)指由心肌收缩、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大动脉壁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它可在胸壁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取,也可用换能器等仪器记录心音的机械振动,称为心音图。
- 酒精性心肌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心肌病变,呈现酷似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称为酒精性心肌病(alcoholic cardiomyopathy,ACM)。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WHO/ISFC)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报告中,将酒精性心肌病列为特异性心肌病中的过敏性和中毒反应所致的心肌病。戒酒后病情可自行缓解或痊愈。本病多发于成年男性。我国近年来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 室颤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心室连续、迅速、均匀地发放兴奋每分钟在240次以上,称为心室扑动。假如心室发放的兴奋很迅速而没有规律,这就叫或心室颤动(室颤)。室颤的频率可在每分钟250-600次之间。
- 呼吸异常 人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安静时呼吸的洪都拉斯气量平均为500ml(300~700ml),每分钟通气量约8~10l。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概念人度的改变。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称为呼吸困难。是本节讨论重点。
- 假日心脏综合征 所谓“假日心脏综合征”是指在节假日期间过量饮酒后,临床出现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综合征。
- 交替脉 交替脉是指脉律正常,而脉搏强弱交替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以坐位时明显。与心室的收缩力强弱交替有关,往往提示左心功能不全。
- 胸痛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颇多,且胸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公分布在食管,支气管,肺脏,胸膜,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未梢,均可引起胸痛。鉴别时可先分析属于哪一大类,再在此大类中鉴别各个原因。
- 烦躁不安 患者自觉烦闷急燥, 心神不定。
- 头晕 头晕英文是dizziness, 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
- 胸闷 胸闷chest distress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不同年龄的人胸闷,其病因不一样,治疗不一样,后果也不一样。
- 心悸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民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摩而就诊。
心房扑动早期症状有哪些?
1.发作特点 心房扑动大多数为阵发性,常突然发作、突然终止,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小时、数天。若持续时间超过2周即为持续性发作,又称慢性心房扑动。个别病例有达数年者。心房扑动也可由心房颤动转变而来。心房扑动如为持续性者,则大多变为慢性(永久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扑动也有部分可转为慢性心房颤动。
2.症状 有无症状取决于是否存在基础心脏病和心室率的变化。心室率的快慢与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比例有关,当房室传导为3∶1与4∶1时,心房扑动的心室率接近正常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症状可无或轻,仅有轻微的心悸、胸闷等;当房室传导为2∶1甚至达1∶1时,心室率可超过150~300次/min,血流动力学可明显受累,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眩晕、精神不安、恐惧、呼吸困难等,并可诱发心绞痛或脑动脉供血不足。特别是老年患者,尤其是在初发时以及原有心脏病较严重者心室率增快更明显,并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3.体格检查
(1)心室率常在150次/min左右(2∶1房室传导),心律齐;当呈1∶1传导时心室率更快,心律齐;当呈3∶1或4∶1传导,心室率正常,心律齐;但当呈3∶1、4∶1又5∶1、6∶1等传导交替出现时,则心率虽不快,但节律不齐。此时听诊第1心音强弱不等、间隔不一,应与心房颤动鉴别。
(2)颈静脉搏动快而浅,其频率与心室率不一致,超过心室率。
(3)运动可加速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比例,如由4∶1变为2∶1传导,心室率可增快并可成倍增加。当停止运动后,心室率又可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心率值。
(4)压迫颈动脉窦可抑制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比例,使2∶1变为3∶1或4∶1等,心室率变慢。当出现房室传导不同比例时,心律可不齐。停止压迫颈动脉窦后即可恢复原来的心率。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表现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