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儿科 >> 急诊科
小儿心房颤动常用药品
  • 巴芦卡尼本品属于类抗心律失常药,作用类似妥卡胺。其t1/2为13小时,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 烯苯胺咪,烯丙尼丁,烯丙可乐宁,烯丙尼定氢澳酸盐,ST—567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药。
  • 醋地高辛抗心律失常。
  • 心律平片抗心律失常
  • 盐酸匹西卡因胺适用于其它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或不能耐受的室性心动过速病人的治疗。
  • 伊伐布雷定抗心律失常
  • 克冠酸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心律失常。对早搏、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有一定疗效。作用较迅速。
  • 西苯唑啉常用于防治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多在新发生的心肌梗塞时应用。也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恢复节律后的维持治疗。
  • 醋丁洛尔适用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也用于心绞痛,高血压。
  • 西地兰D临床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扑动等。
  • 硫酸奎尼丁片主要适用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经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虽对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有效,并有转复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的作用,但由于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已少用。肌注及静注已不再使用。
显示全部药品

小儿心房颤动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心室率快或伴有心力衰竭者均应用洋地黄治疗。洋地黄治疗的目的为减慢心室率并控制心力衰竭,少数可恢复窦性心律。必须纠正心律时,可在继续使用洋地黄维持量的情况下,加用奎尼丁纠正心律,纠正心律后,奎尼丁维持量至少要用6个月。应用普罗帕酮(心律平),氟卡尼,胺碘酮(乙胺碘呋酮)也可转复为窦性心律。如上述方法无效,可采用同步直流电击转复治疗,电击复律效果较好,但仍需用奎尼丁维持量以防复发。
1.病因治疗。
2.房颤的复律 房颤的复律有药物复律、电复律、射频导管消融及外科手术。
(1)药物复律及预防复发:对于新近发生的房颤(48h内)药物转律有效。 ①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选用奎尼丁,但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②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选普罗帕酮,但在心功能不全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慎用。 ③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药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有可能使房颤转律。 ④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能有效地转复其他药物无效的房颤,亦能预防电击复律后房颤的复发。 ⑤索他洛尔:是一种具有Ⅱ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
(2)电击复律: ①适应证:房颤病史较短(不超过1年);有明显症状的房颤病人;房颤伴药物不能控制的心力衰竭或较快的心室率;心脏病手术后3个月以上;房颤引起周围动脉或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已治愈仅遗留房颤。 ②电击能量:一般选择1~2J/kg。 ③电极板的大小:婴幼儿多采用直径为45mm的电极板,儿童可用直径为80mm的电极板。 ④并发症:栓塞、肺水肿、一过性低血压及吸入性肺炎。电复律前2~3天停用洋地黄,电复律时给予(安定)镇静,如连续电击4次仍无效,则不宜再用。电击复律后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以维持窦性心律。
(3)射频导管消融术:目前主要采用线性消融,在心房内建立若干消融线,目的是分隔心房肌。对于局灶性阵发性房颤,可通过电刺激心房诱发房颤,诱发的房颤与临床发作的房颤一致,且该刺激部位所标测到的局部电位较体表心电图的P′波明显提前,即为房颤消融的靶点。
(4)外科手术:主要有改良的心房迷宫术和左心房隔离术。
3.控制心室率 对于伴有心力衰竭者,可用毛花苷C或地高辛减慢心室率。如无效,可选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或维拉帕米静脉注射。
4.抗凝治疗 可选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或肝素。
(二)预后取决于原发性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亦随原发病的好转而好转。

小儿心房颤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