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皮发生钙化 弹性假黄瘤其皮肤损害临床表现为表皮发生钙化。弹性假黄瘤(pseudoxanthoma elasticum)早期曾称为弥漫性黄色斑瘤(diffuse xanthelasma),以后又有非典型黄色瘤,营养不良性弹力纤维病之称。由于遗传方式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型,每型又各分两组,临床多见染色体显性Ⅰ、Ⅱ组和常染色体隐性Ⅰ组,而常染色体隐性Ⅱ组较为罕见,通常显性遗传症状较隐性遗传严重。
- 昏迷 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表现。临床上将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 1、浅昏迷 随意运动丧失,仅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有躲避反应和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的命令。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可同时伴有谵妄与躁动。 2、深昏迷 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均无任何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即各种反应和反射都消失。病理征继续存在或消失,可有生命体征的改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标志,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应积极处理。
-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发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及营养不良,时甚至发生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山(MallmpWiess综合征)并发症。
- 恶心 恶心(nausea)是一种可以引起呕吐冲动的胃内不适感,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实际是所有胃部不适的总称,消化不良症状说明消化过程受到了某种原因的干扰。消化不良可以是偶然的,也可以是慢性持续的。
- 腹胀 腹胀(abdominal distention)即腹部膨胀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腹肌无力引起,小儿腹胀多以气胀最为多见。
- 血中钙离子过高 血钙的正常值为100毫升血液中含钙9—11毫克,即每升血中2.2—2.7毫摩尔浓度。血钙的正常波动幅度较小,主要是钙对维持人体多种生理功能极为重要。通过血钙离子的检测能够判断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例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时,血离子钙高于正常范围。
- 疲劳 疲劳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疲劳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很少有患病后更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甲状旁腺素 (PTH)而引起的钙磷代谢失常。简称甲旁亢。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泌尿系结石、高血钙和低血磷等。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三发性和假性四种。
- 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是指由多种功能性障碍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不想进食或进食量显著减少。
- 尿磷 成人体内磷总量400~8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占体内矿物质总量的1/4。其中80%~85%与钙一起构成骨盐(羟磷灰石[Ca2(PO4)2]3·Ca(OH)2)参于形成骨骼和牙齿。其余约20%以有机磷酸化合物形式分布于各种软组织中。磷酸参于构成的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和磷脂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有广泛的作用。仅极少部分磷以无机磷酸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人体每天摄入1.0~1.5g的磷,人体能吸收利用的磷均为磷酸酯和磷脂等有机磷酸化合物。磷由肠和肾排出,经肾排出量占总排泄量的60%左右。
- 低磷血症 循环血液中磷酸盐浓度低于正常而引起的磷代谢紊乱。又称低磷血症。表现有溶血、倦怠、软弱及惊厥。病因有禁食,久服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或碳酸铝等类结合剂,糖酵解及碱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缺乏,某些肾小管疾病(例如范可尼氏综合征),酗酒及抗维生素D佝偻病(家族性低磷血症)等。治疗可以静脉内补液及补磷酸盐,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 高钙血症 血清蛋白正常时,血清钙增高>2.75mmol / L者为高钙血症。
妊娠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早期症状有哪些?
【症状】
本病一般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因血钙过高而呈神经官能症症状;有的以屡发肾结石为主要表现;有的以骨病为主要表现;有的因多发性内分泌腺瘤而被发现;有的始终无症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钙、低血磷综合征 由于PTH大量分泌,使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并促进磷的排出,尿磷增加。因而形成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PTH还可在肾脏促进25(OH)D3转化为活性更高的1,25(OH)2D3,后者可促进肠道钙的吸收,进一步加重高钙血症,可引起食欲减退、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便秘,也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由于高血钙的作用或伴有胰岛促胃泌素瘤,可引起促胃蛋白酶增高与胃酸分泌增加,部分患者伴有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多发性顽固性消化道溃疡。还会倦怠、四肢无力,以近端肌肉为甚,可出现肌肉萎缩,常伴有肌电图异常,可误诊为原发性神经肌肉疾病。钙可沉积在软组织、肌腱及软骨,引起非特异性关节疼痛。除此之外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个性改变、抑郁、嗜睡,患者可被误认为神经官能症。当血清钙超过3mmol/L,可出现幻觉、狂躁、昏迷。
甲旁亢患者可出现高血钙危象,是指血钙高于3.75mmol/L,以上各系统均可出现明显的症状,甚至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症状、心律失常、昏迷等。
2.骨骼系统 早期骨痛,可位于背部、脊椎、髋部、胸肋骨或四肢,局部有压痛。后期主要表现为纤维囊性骨炎,可出现骨骼畸形和病理性骨折,身材变矮,下肢不能支持重量,行走困难,严重时引起多房囊肿样病变及“棕色瘤”,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及畸形,甚至卧床不起。部分患者可出现骨囊肿,表现为局部骨质隆起。
3.泌尿系统 长期高钙血症可影响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出现多尿、夜尿、口渴等。当血清钙进一步升高,尿钙可大量增加,同时尿磷排出也增加,可引起多发肾结石及肾钙质沉积症,可出现反复发作肾绞痛及血尿,影响肾功能。PTH还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使尿呈碱性,进一步促进肾结石形成。尿路结石可诱发尿路感染和尿路梗阻而引起慢性肾盂肾炎,进一步影响肾功能。还有肾功能低下所致的高血压病。
4.其他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可有家族史,常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一部分,可与垂体瘤及胰岛素瘤同时存在,也可与嗜铬细胞瘤及甲状腺髓样癌同时存在。有时有家族史的甲旁亢症可不伴有其他内分泌腺疾病,常为甲状旁腺增生所致。
据连小兰、白耀等发表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12)《母亲孕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指出:
母亲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甲状腺功能。妊娠期间,特别是孕晚期,母体内促进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水平仍明显增高时,新生儿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如果甲状腺激素刺激抗体为主的自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时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甲亢,如果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抗体为主的自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时,可导致新生儿出现暂时性的甲低和高TSH血症。
【诊断】
以既往病史、症状及检查结果为诊断本病的有力线索。确诊有赖于实验室检查。血总钙升高,游离钙升高,血磷降低,PTH明显升高,但轻症血钙可呈正常高值。甲状腺区B超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