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包缺如或缺损相关症状
- 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cordiac murmur)是指心音及附加心音以外出现的一种非心音性的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噪杂声音。它可与心音分开或相连续,亦可完全覆盖心音。心脏杂音可见于健康人,更多发生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某些杂音是诊断心脏病的主要依据,如在心尖区出现舒张中期伴收缩期前递增性隆隆样杂音,可诊断为二尖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响亮的杂音,且伴有连续震颤,常提示动脉导管未闭的存在屈而心脏杂育在心脏病诊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房间隔缺损 心脏里面有4个腔,在左右两边,左边有左心房,左心室,右边有右心室,右心房,其中,心房在上方,心室在下方。心房与心房之间,以及心室与心室之间,都有一座墙,医学上分别称为房间隔、室间隔。 右心(包括右心房、右心室)流动的是由全身回来的静脉血;左心(包括左心房、左心室)流动的是由肺脏回来的动脉血。所谓间隔就是分隔心脏左右两边的一道墙;间隔缺损,通俗地讲,就是心脏里有一个洞;发生在心脏 上部的两个腔(心房)之间的洞(缺损),就是房间隔缺损(房缺)。
- 心包破损伤 心包破损伤多见于穿透性心脏外伤,穿透性心脏外伤是由一类强力、高速、锐利的异物穿透胸壁或它处进入心脏所致,少数因胸骨或肋骨骨折断端猛烈移位穿刺心脏引起。心脏穿透伤均有心包破损,有时心脏伤口有多处,这在刺入伤和枪弹伤中尤为多见。
- 胸痛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颇多,且胸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公分布在食管,支气管,肺脏,胸膜,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未梢,均可引起胸痛。鉴别时可先分析属于哪一大类,再在此大类中鉴别各个原因。
- 晕厥 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的暂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多由躯体因素引起,也可继发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其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短暂意识丧失。患者常在晕厥发作前约一分钟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全身不适感、视力模糊、耳鸣、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随之很快发生晕厥。晕厥发作时,随意运动和感觉丧失,有时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此时难以触及桡动脉、颈动脉搏动。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瞳孔散大,光反射与角膜反射消失,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流涎、尿失禁等。一般持续2-3min,继之全部功能逐渐恢复。患者苏醒后可有短时间的意识混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有便意,甚至二便失禁,有极度疲劳、嗜睡,持续时间几分钟至半小时,发作后检查可以无阳性体征。
- 头晕 头晕英文是dizziness, 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
-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是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 胸闷 胸闷chest distress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不同年龄的人胸闷,其病因不一样,治疗不一样,后果也不一样。
先天性心包缺如或缺损早期症状有哪些?
1.**均可发病,男多于女(3∶1),报道的病人年龄为11~79岁。
2.大多数心包缺损病人通常无症状,少数可出现某些非特异性症状。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为胸部不适,偶可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和晕厥。左侧心包部分缺损可因在缺损处发生一部分心脏的嵌顿疝而危及生命。右侧部分心包缺损异常罕见,可伴有吸气时右胸痛,是由于右房或右室疝,或肺疝进入心包腔。
3.胸骨左缘可闻及Ⅰ~Ⅲ级收缩期杂音,此杂音可能与易变的心脏产生湍流有关。左侧心包完全缺损时,心尖搏动可向左移位。
4.1/3的病例尚可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先天性二尖瓣狭窄、法洛四联症等。
本病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诊断依据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心室轮廓有局限性膨出和心包回声衰落,放射性核素楔入可明确诊断。1995年,Connolly等总结了10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为不正常的超声窗(10/10)、心脏高变动性(9/10)、异常的室间隔运动(8/10)和心脏摇摆运动(7/10)。心导管造影检查仅在合并其他需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时实施。肺动脉造影时若出现左房浑浊化,或左心耳轮廓超出心脏左缘,提示发生左房或左心耳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