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 儿科 >> 营养科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相关症状
  • 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是指眼球有不自主的节律性的往返运动,其往返速度有快慢之分,自发性的在正视或上下测视时出现。眼球震颤一般以其快速方向为眼震的方向,即快动相。
  • 不自主运动 不自主运动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无目的、不自主、不能控制的病态动作。不自主运动可出现于神经系统的任何部的病变,如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下行纤维,基底节、脑干、小脑、脊髓、周围神经以及各部的病变都可引起。其表现多种多样,产生不自主运动主要和锥体外系的功能失调有关。临床上常见的不自主运动有:震颤、舞蹈样运动、偏身投掷症、手足徐动症、肌强直、肌阵挛、肌纤维颤动、肌痉挛等。
  • 痛风结节 概述: 痛风结节为痛风的特征性表现,是尿酸盐结晶累积形成的。可以发生在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任何组织,但多见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包括肌腱与韧带,尤其是四肢远端和外耳的软骨,较少见于其他地方。
  • 下肢呈剪刀步态 下肢呈剪刀步态是脑瘫痉挛性双侧下肢瘫的临床表现。剪刀步态是由于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以伸肌肉内张力增高明显,移步时下肢内收过度,两腿交叉呈剪刀状。
  • 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 因多种疾病致使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表现为少尿(尿量<400mL/d)或无尿(尿量<50mL/d)、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急骤发生的尿毒症,亦有呈非少尿型者(尿量>1000mL/d)。处理及时、恰当,肾功能可恢复。病情复杂、危重患者或处理不当时可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致死。急性肾衰包括下述3种情况:①肾前性氮质血症。由于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全致使肾血灌注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所致。②肾后性氮质血症。由于结石、肿瘤或前列腺肥大致使尿路发生急性梗阻,导致少尿和血尿素氮(Bun)升高。③肾性急性肾衰。由于肾实质疾患所致,见于重症急性肾小球疾患、急性间质-小管性疾患、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血管疾患和慢性肾脏疾患,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使两肾功能急剧恶化者,以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多见。
  • 关节畸形 关节畸形虽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产品”,但并非仅类风湿性关节炎“独家经营”。关节畸形可由多种原因、许多种疾病引起,它可能由关节周围组织的疾病引起,也可因关节内病变所造成。
  •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
  • 角弓反张 背肌的强直性痉挛,使头和下肢后弯而躯干向前成弓形的状态 。常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及破伤风病程中。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核黄疸又叫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麦角中毒等。
  • 营养障碍 营养障碍常见于营养不良。广义的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
  • 吞咽困难 正常吞咽功能发生障碍时称为吞咽困难,即食物从口腔至胃运过程中受到阻碍的一种症状,可由咽部、食管或喷门的功能或器质性梗阻引起。患者进食后即刻或8~10秒钟内在咽、胸骨后或剑突后粘着、停帶或哽塞感。
  • 痴呆 痴呆(dementia)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智能障碍。这是指病人的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智能也发育正常,但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造成智能严重障碍。常见于脑炎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及麻痹性痴呆等。此时病人的意识一般是清晰的,但其思维活动却变得不很完善。在言语中出现病理性赘述,既往知识的储存(记忆力)以及计算力均有削弱,理解能力减弱,对周围的事物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和综合,对主要的、次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都不能明确区别,不能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和周围环境发生的问题,并往往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学习和工作困难,有时生活也不能自理。
  • 血尿 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有红细胞3个以上。后者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是血尿。
  • 体重减轻 定义上只要体重在6个月内减轻达到原来体重的5%以上时,即是有意义的体重减轻。
  • 智能障碍 智商高于130者为超常智能,而低于70者为低智能,即智能缺陷或智能障碍。
  •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又称痛风(gout),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病因除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外,大多未阐明,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属遗传性疾病。继发性者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
  • 舞蹈样手足徐动 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即不自主的运动综合征、发作性舞蹈指划样动作,又称运动诱发性癫痫、阵发性肌张力不全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家族性阵发性多动症、局灶性运动源性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继发性阵发性多动症等。本病征是一种遗传性、发作性疾病,从儿童期开始发病,极为罕见。
  • 自我残伤行为 自残是一种故意破坏自己身体组织的举动,但本质上,它并非像自杀一样,要让自己死去。据估计,在一般族群中,有4%曾有过自残的经验,1%达到严重程度。在求诊精神科的自残族群中,70%割伤自己的皮肤,可能是手掌、手腕、手臂或大腿等等,其他常见的方式包括撞头、捶手、香烟烫、绝食等等。
  • 智力减低 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能引起儿童智力减低。
显示全部症状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诊断】
    本病特征为**发病,有智力低下、舞蹈状手足徐动、强迫性自残、脑性瘫痪、攻击和高尿酸血症。常见小儿时期发生的由于尿酸代谢异常所致的嘌呤代谢异常症状。
1.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生后3~4个月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手、足、面部的不自主运动。运动发育迟延或倒退,8个月~1岁表现锥体外系受累,肌张力异常(增强、亢进或肌张力不全),初期肌张力低下呈舞蹈、手足徐动,运动障碍甚至不能独坐,不能站立,可致步行困难。激动时可诱发突然角弓反张。深反射增强,重者躯干、颈部伸肌痉挛、角弓反张,下肢呈剪刀步态,有的有巴氏征,踝阵挛阳性。部分病儿眼球震颤,视-运动调节障碍。随年龄增长,肌肉痉挛和不随意运动可稍有好转而呈半随意性。患儿激动不安,1~2岁逐渐开始出现顽固性自我残伤行为,咬伤自己的手指、舌、口唇,使之破裂断残,由于疼痛而大声喊叫。自残是一种强迫行为,有的猛撞自己头部,有时主动伤害他人。语言发育延迟,当会讲话时也能发出攻击性语言,自发性暴怒发作、骂人,约50%的病儿有癫痫发作。多有智力低下,但不似运动障碍那样严重,患儿有的尚能理解语言,但没有一例能够走路者。少数患儿智力近正常,但有严重攻击。EEG多为正常,CT、MRI或为正常或有脑萎缩。
2.嘌呤代谢异常:
    A)痛风:晚期有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节、巨细胞性贫血等。多发生于高尿酸血症10~20年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是细小针尖状的尿酸盐的慢性沉积,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盐结晶而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周身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HGPRT完全缺失者,痛风发病早,进展迅速,儿童期并发痛风可能发展为严重的残疾。各关节均可受累,可为多发性或单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最常见足痛风。X线照相可发现骨质有改变。
    B)高尿酸血症: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1/3由大肠排出。体内的尿酸是在不断地生成和排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由于嘌呤代谢异常,使尿酸的全成增加或排出减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病情发展过程是:患儿初生时正常,开始发育正常,但可能在尿布上有橘黄色沙粒状的尿酸结晶,或有血尿、尿路感染、尿结石等。儿童患者血尿酸浓度正常,而尿中排尿酸较高。肾小管功能缺陷时肾浓缩功能不全,有多尿症,肾小球受累可致肾功能衰竭。尿酸肾病如不经治疗,多在10岁以前因肾功不全而死亡。婴儿患病易导致肾衰,本病征多死于青春期以前。
    3.其他:经常呕吐、咽下困难、体重减轻、骨龄低,常死于营养障碍。粒细胞趋化性减低,故有些患儿易有细菌感染。
    【实验室诊断】
1.红细胞溶血产物HGPRT活性减低,HGPRT剩余活性低于1%(0.1%~1%)。
2.尿液检查:尿中尿酸增高,尿酸/肌酐比值>1。可检出高尿酸血症,通常>599μmol/L(10mg/dl),儿童患者可能正常。
3.脑脊液及尿中次黄嘌呤增加。
4.产前诊断 发现杂合子,于妊娠20周以前做羊水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测定羊水细胞HGPRT活性缺失者,应早期中止妊娠。
临床怀疑LNS时,应先排除先天性痛觉缺失者。此外部分HGPRT、活性缺陷的原发性痛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不典型,红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溶解产物HGPRT、活性可达30%。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相关文章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常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