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传染科 >> 外科 >> 神经外科
散发性脑炎相关症状
  • 肌肉纤维震颤 肌肉以每秒4次~6次的频率,连续而有节律的收缩与松弛称为肌肉震颤,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
  • 努嘴伸舌 与风湿热有关的弥散性脑病,以颜面及肢体的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减弱和情绪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病理改变是脑基底节、大脑皮质、小脑及黑质等处的动脉炎、神经细胞变性和血管周围的炎性细胞浸润。儿童常伴有精神症状。
  • 肢体震颤 肢体震颤是一种针灸临床常见的病症。本症病因多与“风”有关,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多郁易怒、心肝火旺、阳风内动,或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皆可引发肢体震颤。此外,胆主决断,倘若胆腑虚寒,则怯弱易惊,亦可引起肢体震颤。
  • 扭转痉挛 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又称特发性扭转痉挛(idiopathic torsion spasm,ITS)、扭转性肌张力障碍(torsion dystonia)、原发性肌张力障碍(primary dystonia),临床以肌张力障碍及四肢、躯干以至全身剧烈不随意扭转为特征。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多见。
  • 呼吸不规则 不规则的呼吸类型是颅内压增高的特征。临床常见潮式呼吸、浅而快呼吸、抽泣样呼吸。有颅后窝血肿时呼吸减慢较多见。脑干损伤时呼吸不规则、潮式呼吸多见。 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周期性呼吸异常,周期约0.5~2秒钟。呼吸由逐渐浅慢以致暂停,然后呼吸逐渐加深加快,周而复始交替出现。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 脑脓肿 健康脑组织对细菌有一定抗御能力,实验证明把致病菌接种于脑内,很难造成脑脓肿。脑损伤、梗塞引起的脑组织坏死,以及术后残留死腔等则有利于脑脓肿的形成。脑脓肿大多继发于颅外感染,少数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或开颅术后感染所致。 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虫侵入脑组织而致。
  • 皮质素不足 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西蒙-席汉综合征)是多种病因所致腺垂体激素分泌不足,继发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所呈现的临床征群。 席汉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垂体疾病,发生于生育期妇女 ,且多有产后大出血史及休克史。Conreux 和Kan 报道,席汉综合征不仅可以发生于阴道分娩者,亦可发生于剖宫产术之后,在现代剖宫产率上升的今天,应引起产科医师的高度重视。产后大出血致使的垂体缺血、梗死垂体对缺氧更加敏感,在高雌激素状态下轻易出现血管痉挛,加之产后大出血致使低血压,故使垂体缺血梗死。近年随着分娩和护理技术的提高,严峻的席汉综合征已明显减少,但轻症常在产后数年到十几年才出现症状,或在无严峻应激情况下也许终生未能诊断席汉综合征病人,腺垂体(垂体前叶)可发生缺血坏死,而后纤维化形成瘢痕,剩余较少的正常组织为无分泌功能的嫌色细胞,神经垂体(垂体后叶)常是正常的。席汉综合征时,性腺功能减退,女性卵巢明显缩小。子宫、乳腺萎缩。因腺垂体病变所造成的各种激素分泌剧烈减少,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分泌不足。
  • 神经衰弱综合征 神经衰弱综合症又称类神经衰弱或脑衰弱综合症,神经衰弱综合症是指某些慢性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群。其发生发展、病程经过及预后,均决定于躯体疾病本身,随着躯体疾病的好转和全身状况的恢复,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亦随之消失。
  • 知觉消失 知觉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急性脑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持续性高烧、知觉消失、神志不清、深度昏迷与抽筋等。
  • 尿失禁 尿失禁(incontinence of urine)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 意识朦胧状态 患者意识范围狭窄,集中注意于某些内心体验,而对环境中的事物不加注意,对外界的反应也减退。思维不清晰,有时很混乱。可表现带有焦虑或欣快的情绪。对周围的事物常有错认,也可有各种幻觉。
  • 瘫痪 瘫痪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肌肉活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
  • 流涎 流涎,是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1岁左右的婴儿,常发生于断奶前后,是一种以流口水较多为特征的病症。
  • 颅内压增高 正常人颅内有一定压力,称为颅内压(简称颅压),通常是指在水平卧位、身体松弛的状态下,经腰椎穿刺接上一定内径的管子所测得压力,因而又确切地称之为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kPa(相当200mm水柱)时,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组症候群。
  • 谵妄 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是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表现有定向力障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及自身认识障碍,并产生大量的幻觉、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内容多为生动、逼真而鲜明的形象,如看到昆虫、猛兽、鬼神、战争场面等。
  • 智能障碍 智商高于130者为超常智能,而低于70者为低智能,即智能缺陷或智能障碍。
  • 嗜睡 嗜睡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它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发生。嗜睡是一种过度的白天睡眠或睡眠发作。这些睡眠阶段会经常发生,且易发生的时间不合适宜,例如当说话、吃饭或驾车时。尽管睡眠可以发生的任何时间,但最常发生的是在不活动或单调、重复性活动阶段。
  • 表情淡漠 表情淡漠是指患者对周围的一切缺乏感觉、情感、兴趣或关心的精神行为。
  •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系指人们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发生障碍,或人们赖以感知环境的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一种状态。
  • 高颅压综合征 高颅压综合征是神经科常见的综合征,指颅腔内的压力即脑内压力增高,一般颅内压力常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来表示。临床上以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为其主要特征。正常颅内是指正常人在水平卧位时经腰池穿刺所测得的压力:正常成人为0.78-1.76kPa(80-180mmH2O),儿童为 0.49-0.98kPa(50-100mmH2O)。如果压力超过1.96 kPa(200mmH2O)时,一般认为颅内压增高。
显示全部症状

散发性脑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从祖国医学看散发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一、散发性脑炎的主要症候
1、首发症状不是发热而是各种精神异常症状,如少动、懒言、心情抑郁、迟钝、表情淡漠、发呆等精神活动抑郁状态,同时也常伴有嗜睡、昏睡、意识朦胧、昏迷等意识障碍及失语、语无伦次、含混不清等语言障碍。上述诸症恰似“湿邪痰浊闭阻心包”之症。也可表现激动不安、胡言乱语、苦闹喊叫等精神兴奋症候,属“痰热烦扰心神”之症。
2、二便失禁或闭塞不通,此与湿邪痰浊蕴郁三焦使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有关。郁于上焦,肺气被郁;郁于下焦,肾气被郁;郁于中焦,转枢功能失职。
3、肌张力改变:散发性脑炎的肌张力表现多种多样,可为肌张力增强,表现四肢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或呈现不同程度的瘫痪、偏瘫、单瘫,也可见抽搐、震颤。抽搐多呈癫痫样发作,震颤可见于面部、眼部、下颌部或某一肢体局部。
4、流涎、呛水、咽下困难:散发性脑炎多有流涎的症候,大量的唾沫样的涎液从口角流出。此乃湿阻中焦,脾困失运,水湿上泛之侯。呛水、咽下困难亦与湿痰阻于咽喉气机阻滞上逆有关。
5、舌苔:多为腻苔,或厚或薄,或黄或白,尤其厚腻苔更为多见。此为湿邪蕴郁,弥漫三焦之象,腻苔为湿邪最为特异的标志。
二、散发性脑炎的发病
1、无明显季节性。散发性脑炎的发病为散发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显著季节性发病高峰。
2、初发多无卫分证,不发热。不少散发性脑炎不见卫分证,亦不发热,或只呈低热。
3、精神刺激因素常是发病的诱因。散发性脑炎发作前常有精神刺激因素,也是由于情志怫郁,引动内湿或伏痰,蒙窍阻络而发病。
4、发病大多徐缓。散发性脑炎从起病至症状高峰的时间,一般3—5天,少数在一个月以上。
三、散发性脑炎的临床证型
散发性脑炎不呈现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关于其临床分型,有的提出应分初、中、末3期9型进行治疗,每期都与痰有关。有的则提出了5型,即湿热型、癫郁型、狂躁型、瘫痪型和痫痉型。有的则提出散发性脑炎属痰饮病,当从痰饮论治。从舌象看,在未愈之前大多始终表现为厚腻苔,这是湿邪之病最重要的特征。在临床试验中也发现了在散发性脑炎的整个病程中,厚腻舌苔始终满布舌面,如厚腻舌苔退净,意味着病已向愈。
从现代医学看散发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本病散发,无季节及地区差别。青壮年多见,**相等。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起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少数为胃肠道前驱症状。
2、起病时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头痛、头昏,但大部分无发烧。
3、常以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呆滞、迟钝、联想困难、定向力障碍及智力低下,少数表现为兴奋、躁动,也有以癫痫发作或肢体瘫痪起病者。
4、绝大多数病人早期有尿失禁。
5、神经系统检查可表现为广泛性或局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如失语、面瘫、偏瘫、抽搐发作、病理征、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
6、部分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及丘脑下部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脑疝。
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常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精神障碍型:
以情感障碍(情绪不稳定、淡漠、抑郁、欣快、恐惧)、智能障碍(理解、记忆、计算、判断、联想等能力减退)、思维障碍(缄默、多言、言语零乱及妄想)、行为障碍(动作减少、动作增多、冲动、木僵状态)等常见。精神障碍多与意识障碍(谵妄、错乱、意识模糊)并存。根据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可分为类紧张综合征、类精神分裂症、类痴呆综合征等亚型。在疾病的进展期中,精神障碍的表现常有变化,如从精神运动兴奋转为精神运动抑制。一般在病程中均可检出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阳性锥体束征等。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脑电图、诱发电位、头颅CT及MRI等常有一定改变,可与非器质性的精神病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鉴别。
二、昏迷型:
起病后迅速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如不同程度的昏迷或特殊的意识障碍。两侧大脑半球损害者,强表现为去皮质状态和睁眼昏迷;上脑干受损时出现去大脑强直;基底节受损进可出现震颤、舞蹈样作等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锥体束受损时出现偏瘫或双侧偏瘫。患者可因昏迷而并发肺炎,尿路感染等。昏迷持续时间不等,在意识障碍好转的过程中可出现精神异常。清醒后可残留一定的神经精神后遗症。
三、类脑瘤型: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水肿、瘫痪、部分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等,常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些虽然拟似颅内占位病变的症状,但起病急,病情迅速加重,从起病至症状顶点短者仅数小时,多数均在一个月内;颅内压急剧增高,部分患者可迅速出现颅内压增高危象;头颅CT和MRI检查均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和脑软化区等,均有助与脑瘤鉴别,但确诊有时需依赖开颅探查或立体定向钻孔穿刺进行脑组织活检。
四、癫痫型:
患者病前无癫痫史。常见的发作类型有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及其连续状态,部分性运动发作、复合性部分性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本型患者起病后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有些患者在癫痫发作前可有发热、头痛、头昏、呕吐、主动活动减少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弥散性异常,脑脊液检查轻度异常或正常,CT及MRI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单个或多个灶性病变等,为症状性癫痫的诊断提供了依据;散发性脑炎的其它表现有助本病的临床诊断。
五、局限性:
以偏瘫、单瘫、交叉性瘫、四肢瘫、运动性共济失调、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颅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表明病变位于大脑的某一局部,或位于小脑或脑干。根据起病缓急、疾病发展过程、脑脊液检查、CT或MRI以及对试验治疗的反应与脑血管病、脑瘤、多发性硬化症鉴别。

散发性脑炎相关文章
散发性脑炎常用药品
  • 血活素注射液

    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脑供血不全、脑出血、脑栓塞等各种脑炎,老年性痴呆,大脑发育不全、冠心病等有显著疗效,对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疗效更加显著。

  • 注射用盐酸吡硫醇

    本品适用于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及脑膜炎后遗症等的头晕胀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的改善;亦用于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性精神症状。

  • 美多芭

    适用于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麻痹)以及脑炎后、动脉硬化性或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

  • 溴隐停片

    自发性和脑炎后帕金森氏病,可单独使用或合并其它抗帕金森氏病药。

  • 氨苄西林胶囊

    本品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毒性极低。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草绿色链球、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白喉杆菌、炭疽杆菌、革兰氏阳性厌氧球菌和杆菌对本品敏感;脑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亦很敏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属、痢疾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等因部分菌株产生β-内酰胺酶,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菌。其中大肠杆菌的耐药率高达50—60%。肠杆菌属细菌,绿脓杆菌及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本品耐药。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的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及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属、痢疾杆菌、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胃肠炎及消化道感染(肝、胆感染性疾患、急慢性胃肠炎、菌痢、伤寒及副伤寒等)、泌尿到感染(淋病、尿道炎、膀胱炎等)、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 溴麦亭片

    自发性和脑炎后帕金森氏病,可单独使用或合并其它抗帕金森氏病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