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外科 >> 胃肠外科
残胃淋巴瘤相关症状
  • 腹部肿块 腹部肿块是指在腹部检查时可触及到的异常包块。常见的原因有脏器肿大,空腔脏器膨胀,组织增生,炎症粘连及良恶性肿瘤等。
  • 腹泻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粪便的性状无异常也属正常范围。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200 g,含水分50%-80%。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3个月。 根据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程少于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便失禁等症状。
  • 便血 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除消化道疾励卜便血也可见于全身性疾病。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上消化道出血如肠蠕动增快时,则可排出较鲜红的粪便而不呈柏油样便。小肠出血时,如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久,可排出柏油样便;当出血量多,排出较快时则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或紫红色血块。结肠或直肠出血时,由于血液停留于肠内时间较短,往往排出较新鲜血块。结肠上端出血时,血与粪便常均匀混杂呈酱红色。乙状结肠或直肠、肛门出血时,常有新鲜血液附着于成形粪便的表面。排便后滴血,粪便与血不相混杂者多见于内痔、肛裂、直肠息肉与直肠癌。血便或脓血样便可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偶尔也可见于阿米巴肠病。血便伴有剧烈腹痛,甚至出现休克现象者应考虑肠系膜血管阻塞、出血坏死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肠套叠、肠扭转等。便血伴有皮肤、猫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 反胃 反胃,有称胃反,古即有之。笔者参照该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认为主要应咎肝之疏泄不利与脾之运化功能失常。张景岳谓“反胃之病,则病于中下二焦。……所以反胃之治,宜益火之源,以助化功”。此虽含深义治无不当,但从病理分析气滞痰饮瘀阻存在宜从肝脾二脏辨治更合契机。
  • 嗳气 嗳气,俗称“打饱嗝”、“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嗳气,在中医讲,属于“气机上逆”。
  • 反酸 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达口咽部,口腔感觉到出现酸性物质,它与十二指肠内容物经胃、食管反流达口咽部,口腔感觉到出现苦味物质,统称为反流。 反酸所致的症状和危害可有①烧心;②食管痛;③吞咽痛;④吞咽困难;⑤呼吸道症状。
  • 腹部不适 腹部胀痛不舒的感觉。
  • 腹胀 腹胀(abdominal distention)即腹部膨胀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腹肌无力引起,小儿腹胀多以气胀最为多见。
显示全部症状

残胃淋巴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因为残胃癌的发生,起码于胃部分切除术后5~10年以上,在有限的残胃淋巴瘤的病例报道中,发病最短时间是胃大部切除术的9年之后,而大多数于20年或更长时间后才出现残端恶性淋巴瘤。所以残胃原发淋巴瘤在中年以上的良性胃部分切除术者发病的可能性大。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上腹不适感、反酸、嗳气、进食梗阻感、腹痛进行性加剧等,但非特异性。晚期食欲不振,可反复腹泻、便血、消瘦、腹部有时可扪及肿块。钡餐造影多由于手术所致的胃正常形态变异和继发的黏膜病变掩盖了早期病变,典型病例可见肿瘤软组织块状影,为类圆形充盈缺损。但因幽门已被切除,钡剂迅速从残胃进入肠腔,以及胃切除后残胃位于肋弓下,限制了压迫技术的应用,常易被漏诊或误诊,应用X线双重对比造影,能较易发现病灶。早期黏膜面未受淋巴瘤细胞侵犯时,内镜活检或细胞学检查往往是阴性的,不应就此除外本病,镜下见残胃有多个结节状瘤时,病程已达晚期。
在残胃端发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是极为罕见的。要考虑残胃原发恶性淋巴瘤,必须有因良性疾病(病理证实)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10年以上的病史,并具有:无浅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手术时除见局部淋巴结肿大外无其他部位病灶;肝脾无病灶等特点。X线影像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因淋巴瘤原发于胃黏膜下的淋巴滤泡,可单发或多发,X线表现为典型黏膜下型肿瘤特点,在钡餐造影下为多个指尖大圆形充盈缺损,边界光滑、胃壁柔软、扩张良好,周围黏膜皱襞无破坏。但是,X线早期的确诊率不高,对残胃恶性淋巴瘤的早期发现,则主要依赖于内镜的检查及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残胃淋巴瘤相关文章
残胃淋巴瘤常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