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性心肌梗死相关症状
- 心源性胸痛 提起心源性胸痛,人们往往会想到中老年人容易患的冠心病、心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其实,心源性胸痛并非都是由冠心病引起的。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很多的青少年也会经常发生心源性胸痛。
- 病理性Q波 病理性Q波为心肌梗死的表现,生理性T波倒置,T波倒置有时是运动引起的正常生理反应,其特点是:①T波为不对称的箭头样改变;②无Q-T间期延长; ③ST段医学教育 网原创停留在基线上的时间不长; ④T波倒置的深度<0.2mV。
- T波低平或倒置 T波低平或倒置:T波是反映心室电激动恢复期的电压改变。T波高度降低(称低平),进一步则T波方向向下(称倒置),是心电图上心室复极引起的电位变化,又叫心室复极波.许多冠心病老患者耳濡目染,都知道T波低平、倒置是冠心病的表现.但是,T波形态变化的原因很多,并不都是心脏病的特有表现.在判断T波改变的意义时,应密切结合临床,不能贸然作出冠心病的诊断。
- 孕妇全身性水肿 孕妇全身性水肿常发生于妊娠24周以后。是全身性水肿的一种。其特点是:水肿较严重,且为全身性伴有高血压、蛋白尿。 全身性水肿时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当液体相当多时则出现压陷性水肿。
- 孕妇胸闷气短 在怀孕后有可能出现胸闷气短,感觉呼气不舒服,难受的现象。排除心脏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 颈静脉怒张 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不显露,平卧位时稍见充盈,但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2/3处,若超过上述水平或半卧位45度时,颈静脉充盈、胀大、饱满则称颈静脉怒张,表明静脉压增高,为不正常现象。 颈静脉是右心房的压力计,它可以反映右心房压力变化及容量变化。由于右侧颈静脉较左侧颈静脉为短,并且为上腔静脉的直接延续,所以右侧颈静脉较左侧更能反映右心房的压力变化。
- 心绞痛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 心前区隐痛 心前区疼痛主要见于急性心包炎的炎症变化的纤维蛋白渗出阶段。心包的脏层和壁层内表面无痛觉神经,在第五或第六肋间水平以下的壁层外表面有膈神经的痛觉纤维分布,因此当病变蔓延到这部分心包或附近的胸膜、纵隔或膈时,才出现疼痛。心前区疼痛常于体位改变、深呼吸、咳嗽、吞咽、卧位尤其当抬腿或左侧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倾位时减轻。疼痛通常局限于胸骨下或心前区,常放射到左肩、背部、颈部或上腹部,偶向下颌,左前臂和手放射。
- 妊娠期胸痛 妊娠期胸痛 妊娠期出现的胸痛多数以心前区疼痛或心绞痛为临床表现。是妊娠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妊娠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罕见的妊娠并发症。国内报道甚少。这类心肌梗死不同于其他种类的心肌梗死,因为它不仅危及孕妇的生命,同时还给胎儿造成威胁。
妊娠性心肌梗死早期症状有哪些?
妊娠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对于诊断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及诊断价值。妊娠心肌梗死有以下主要的临床表现。
1.妊娠期胸痛 妊娠期出现的胸痛,多数以心前区疼痛或心绞痛为临床表现,在临床上往往容易把这种疼痛与食管和(或)消化道(胃酸刺激、幽门痉挛、溃疡病)病变所致的“烧心”相混淆。因此,临床上对妊娠期出现胸痛或心绞痛应当进行甄别,特别是伴有出汗、全身发紧,或经一般处理后胸痛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急症患者,应当高度怀疑妊娠心肌梗死。
2.可能与正常妊娠生理变化相似的症状和体征 妊娠心肌梗死由于梗死心肌损伤数量和部位的关系,在临床观察到的症状和物理检查中可以发现许多可能与正常妊娠时相似的症状和体征,需要加以鉴别。
(1)症状:活动耐受性降低,呼吸困难。
(2)体征:周围性水肿,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异位。
(3)心脏听诊:分裂的第1和第2心音增量,第3心音(S3)奔马律,胸骨左缘的喷射性杂音,连续性杂音(来自静脉杂音),非病理性的舒张期杂音已达10%。
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应定期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动态演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常妊娠时常有T波倒置。5%的孕妇,Ⅲ导联可有病理性Q波,V2导联R/S比率增大。这与妊娠时横膈抬高,心脏位置改变有关。
2.妊娠毒血症时,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亦可增高。
3.分娩时,依分娩方式的不同,CKP-MB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剖宫产时升高幅度大于正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