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妇小腿浮肿 妊娠晚期约有40%的妇女出现小腿浮肿。用手指重压足踝内侧或小腿胫骨前方便出现局部凹陷。
-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的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正常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能危及母儿生命安全。其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24%~1.57% ,国外报道为1.0%。前置胎盘患者中85%~90%为经产妇,尤其是多产妇,其发生率可高达5%。
- 妊娠时持续性腹痛或腰酸腰痛 胎盘早剥的重型症状主要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短训班起病急、进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4.6‰~21‰,国外的发生率为5.1‰~23.3‰。发生率高低与分娩后是否仔细检查胎盘有关。有些轻型胎盘早剥于临产前可无明显症状,只在产后检查胎盘时,发现早剥处有凝血块压迹,此类患者易被忽略。
- 妊娠时伴有腹痛的阴道流血 流产的主要症状是阴道流血和腹痛。流产(abortion)为妇科常见疾病,如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能遗留生殖器官炎症,或因大出血而危害孕妇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此外,流产易与妇科某些疾病混淆。妊娠于20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少于500克,称为流产(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流产发生于孕12周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于12周后者,称为晚期流产。
- 妊高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至产后2周。本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引起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 孕妇全身性水肿 孕妇全身性水肿常发生于妊娠24周以后。是全身性水肿的一种。其特点是:水肿较严重,且为全身性伴有高血压、蛋白尿。 全身性水肿时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当液体相当多时则出现压陷性水肿。
- 血流阻力增加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增大。
- 踝部凹陷性水肿 水肿系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与肥胖不同,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当皮下组织间隙中有过多体液积聚时,皮肤苍白、肿胀、皱纹变浅,局部温度较低,弹性差,用手指按压局部(如内踝、胫前区或额、颧部位)皮肤,如果出现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 )或显性水肿( frank edema )。
- 心慌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 先兆子痫 先兆子痫的定义为妊娠20周后出现血升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伴有蛋白尿或水肿。
- 血压波动大 正常人的血压,在一天中也是处于波动状态的。但如果血压波动过大,对身体就非常不利。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忽高忽低的血压,会使血管像橡皮筋一样,时而绷紧,时而放松,特别是高血压患者一般又都伴有血管硬化,所以如果血压长期这样波动就会使血管变得很脆弱,甚至发生断裂。同时,这种波动幅度很大的血压对患者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影响也很大,常常会引发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 死胎 死胎是指妊娠20周后,胎儿在宫腔内死亡。引起死胎的常见原因有脐带病变、胎儿畸形、母体病变导致胎盘功能不全供氧不足,使胎儿缺氧死亡。如死胎滞留过久,可引起母体凝血功能障碍,分娩时发生不易控制的产后出血,对产妇危害极大,故及时诊断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 基底节出血 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卧,出现血性CSF,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
- 头晕 头晕英文是dizziness, 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
- 胎盘早剥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短训班起病急、进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4.6‰~21‰,国外的发生率为5.1‰~23.3‰。发生率高低与分娩后是否仔细检查胎盘有关。有些轻型胎盘早剥于临产前可无明显症状,只在产后检查胎盘时,发现早剥处有凝血块压迹,此类患者易被忽略。
- 肾后性肾衰 此病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肾脏固有细胞受损后,释放一系列致肾毒性炎性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最终促使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在肾脏组织内积聚与堆积,调节排毒功能进行性下降,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毒素在体内异常堆积。
- 门诊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英文名:white coat hypertension;别名:白大衣性高血压)指有些人去医院就诊时,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回到自己家中自己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由病人自身携带着测血压装置,无医务人员在场)时血压正常。这是病人见到穿白大衣大夫后精神紧张,血液中就会出现使心跳加快的儿茶酚胺,同时也使某些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从而导致血压上升。过去认为这种“白大衣高血压”仅精神紧张,本人血压尚属正常。现在经研究发现这种"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明显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因为早期高血压病人的高血压具有波动的特点,可以出现血压高与正常交替现象,因此这种“白大衣高血压”应加强随访观察。
-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子死亡为临床特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又称先兆子痫和子痫,子痫即在高血压基础上有抽搐。
- 妊娠高血压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为常见的而又严重影响母婴安全的疾病。提高产前检查及处理,则可使妊高征引起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降低。我国1984~1988年在选点地区的7 485例孕产妇死亡中,前5位主要死因产科出血、心脏病、妊高征、羊水栓塞、产褥感染战友全部死因构成比的77.4%。妊高征的防治是极为重要的。
- 头胀 头胀 ,自觉头部胀重不适。
妊娠高血压疾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1.病史 详细询问患者于孕前及妊娠20周以前有无高血压、蛋白尿和(或)水肿、与抽搐等症候;既往有无原发高血压、慢性肾病、肾上腺疾病等继发高血压;本次妊娠经过有无异常。
2.体征 妊娠20周以后出现:
(1)高血压:测血压如有升高,需休息0.5~1h后再测。WHO专家认为血压升高需持续4h以上才能诊断,但在紧急分娩或低压>110mmHg时,虽休息不足4h也可诊断。过去以血压130/90mmHg为升高,现改为140/90mmHg以便与国际接轨。同时,对血压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但仍低于140/90mmHg者均不做异常诊断。因为North等(1999)及Levine(2000)做的5700例以上前瞻性研究证实血压上升但仍低于140/90mmHg者,母儿结局无异常,故现已不列为诊断标准。
(2)蛋白尿:应留清洁中段尿检查,如24h尿蛋白≥0.3g,则为异常。
(3)水肿:妊娠期可有生理性水肿。如经休息后未消失者,为病理性水肿。踝及小腿有可凹性水肿,以“1+”表示;水肿延至大腿以“2+”表示;水肿延及外阴及腹壁,以“3+”表示;“4+”系全身水肿或伴腹水者。如水肿不明显,但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者应注意有无隐性水肿。由于引起妊娠水肿的因素多,发生率高,没有特异性,故现国际上已不作为诊断先兆子痫的特征。
我国现用的妊高征分类及诊断标准与国际相比,缺少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全面评估及与妊娠结局的联系。为了更好的与国际交流,接受国际通用的命名与诊断标准势在必行。
1.妊娠期高血压 指妊娠20周以后首次出现血压≥140/90mmHg,但无蛋白尿。其最终诊断需在产后4周视血压恢复正常后方可确定。
2.先兆子痫
(1)轻度:血压≥140/90mmHg,伴蛋白尿≥300mg/24h或1+试纸法。
(2)重度: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10mmHg;蛋白尿≥2.0g/24h或2+试纸法;血肌酐>106μmol/L或较前升高;血小板<100×109/L;微血管溶血性贫血(乳酸脱氢酶升高);ALT或AST升高;头痛或其他脑部或视觉症状;持续性上腹不适。
3.子痫 在先兆子痫基础上有抽搐及昏迷。临床常见为眼球固定、瞳孔放大,头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及面部肌肉抽动,四肢强直,双手紧握,双臂伸直,迅速发展成强烈抽搐。抽搐时患者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约1min抽搐幅度减弱,全身肌肉渐松弛,孕妇一深长的鼾音作深吸气而恢复呼吸。如抽搐频繁而持续时间长,既可出现昏迷。此时孕妇因抽搐可出现窒息、骨折、自伤。可有各种并发症如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脑疝、脑血管意外、吸入性肺炎、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