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内分泌科
全身黏液性水肿相关症状
  • 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神经性水肿: 又称巨大荨麻疹。是由于血液和组织中C1酯酶抑制物水平的减低,或无活性所致。是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小血管受累,组胺等介质导致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渗出液自血管进入疏松组织中形成局限性水肿。
  • 呈马蜂螫型游走性水肿 罗阿丝虫病的皮肤症状:成虫移行于皮下结缔组织,由于其代谢产物的作用,引起变态反应,在局部形成发展迅速的卡拉巴肿即丝虫性肿块(亦称游走性肿块),可伴全身发热、局部剧痛、皮肤瘙痒。肿块直径5~10cm,或呈马蜂螫型游走性水肿,较一般水肿为硬,且有弹性,有时红肿状似丹毒,可发生于原发部位,也可迁延至其他部位,肿块持续2~3 天,多见于前臂、手指间、大鱼际肌部及大腿、腓肠肌部、腰部等处,腹股沟部、阴囊部也可出现。成虫可从皮下爬出体外,也能侵入各脏器,如胃、膀胱等。偶有侵入声门裂或尿道内引起严重症状者。
  • 消瘦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为消瘦(有作者认为凡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以上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称为消瘦)。
  • 血管性水肿 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又称巨大荨麻疹,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
  • 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是指眼球突出度超出正常范围。国人正常眼球突出度在12-14m,平均13mm,两眼差值不超过2mm。眼球突出可为眼病征象,也可为全身病的病征。除眶内本身病变外,常与内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的疾病有密切关系。
  • 食欲异常 食物摄取受下丘脑的两个中枢调节,即腹外侧的“摄食中枢”和腹内侧的“饱食中枢”,后者在进食之后产生饱的感觉,可抑制前者的活动。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似乎有饱食作用,可能参与摄食行为调节。食欲异常,包括食欲缺乏、食欲亢进、食欲反常,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消化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或饮食中枢疾患所致。
  • 肥胖性水肿 伴发于肥胖患者的水肿称肥胖性水肿.
  • 水肿 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edema)。正常体腔中只有少量液体,若体腔中体液积聚则称为积水(hydrops),如腹腔积水(腹水)、胸腔积水(胸水)、心包积水、脑室积水、阴囊积水等。水肿液一般即是组织间液,根据水肿液含蛋白质的量的不同,可将水肿液分为渗出液(exudat),其相对密度>1.018,及漏出液(transudat),其相对密度<1.015。
  • 出汗异常 出汗是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当我们觉得热的时候,或者在做运动的过程中,出汗可以通过汗液的蒸发帮助机体把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但是,汗出得异常也不是件好事。
  • 多汗症 多汗症(hyperhidrosis)系全身或局部皮肤出汗过多。多汗症病因一般可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失调两种.根据产生汗液过多的原因不同还可分成神经性多汗症和非神经性多汗症,神经性多汗症包括皮层性多汗症,下丘脑多汗症hypothalamic hyperhidrosis髓性多汗症medullary hyperhidrosis非神经性多汗症主要有代偿性多汗症compensatory hyperhidrosis。
  • 呼吸暂停样现象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顿超过20秒或不足20秒但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组的异常呼吸现象。按病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呼吸暂停又分为中枢性、阻塞性及混合性三种类型。约25%的早产儿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暂停
  •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是心包疾病的重要体征一心包积液可见于渗出性心包炎及其他非炎症性心包病变。心包积液通常可经体格检查与X线检查即可确定。
  • 组织液渗出 组织液是血液经毛细血管壁滤过生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由于近微动脉端毛细血管内血压高于近微静脉端毛细血管的血压,因此毛细血管动脉端有组织液滤出,而静脉端则有组织液被重吸收。另外,有少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
  • 满月脸 脸很圆,像满月一般,皮肤发红,常伴有痤疮和胡须生长。
  • 皮下组织水肿 皮下组织水肿系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与肥胖不同,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祖国医学称之为“水气”,亦称为“水肿”。水肿是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其积聚的体液来自血浆,其钠与水的比例与血浆大致相同。习惯上,将过多的体液在体腔中积聚称为积水( hydrops )或积液,如胸腔积水、腹腔积水、心包积水等。
  • 黏液性水肿 粘液性水肿也称真性粘液性水肿,是由甲状腺功能不全导致甲状腺素缺少,面部出现蜡样水肿。多见于因甲亢甲状腺切除过多或放疗破坏太多者。常伴有其他内分泌疾病。
  • 旅行者水肿 长时间坐车,可出现下肢肿胀,医学上称为“旅行者水肿”。因此,乘车时不要总是坐着,应常变换一下体位,或站一会儿或抬高下肢坐一会儿,也可用手从上往下进行下肢按摩,帮助血液回流。
  • 站立久后的浮肿 人在直立体位时,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加,可造成暂时性水钠潴留,因此引起水肿。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 腿脚浮肿 体内增加太多水分排不出去时,就是浮肿。体重增加的同时,会出现眼皮浮肿、脚踝或小腿浮肿。
  • 肢体的非凹性水肿 非可凹性水肿:系指用手指按压肢体水肿部位,不立即出现凹陷者为非可凹性水肿,主要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的黏液性水肿。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病死率和患肢截肢率仍相当高,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缺血性横纹肌溶解及由此产生的肌红蛋白、离子紊乱、氧自由基等引起代谢性综合征(myonephropathic-metabolic syndrome,MMS),即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以往未能对此代谢性改变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患者预后较差。近期文献统计,急性动脉阻塞后MMS发生率为7%~37.5%,而其真正发病率仍是一个未知数。凡有MMS病因者均应考虑MMS的可能性。早期突出的表现是肌肉收缩、关节僵硬和患肢非凹性水肿。患者可因疼痛、代谢障碍和氮质血症的影响出现精神症状。血运重建及再灌注期的突出表现为非凹性水肿、樱红色尿、少尿或无尿及心功能受损的表现。
显示全部症状

全身黏液性水肿早期症状有哪些?

1.呆小病(克汀病) 出生后数周内出现症状。表现为基础代谢率低,少活动,怕冷,食欲不振,反应迟钝,体温低于正常。体格发育迟缓,呈不均匀性矮小,智力发育落后,睑宽,两眼距增宽,鼻梁塌陷扁平,唇厚舌大,眼睑肿胀,头发粗而脆,皮肤蜡黄,干燥脱屑,呈非凹陷性水肿,颈短,腹膨胀,四肢粗短,肌张力降低,哭声嘶哑。
2.幼年黏液水肿 临床表现随发病年龄而异。幼小儿童发病者大致与呆小病相似而较轻。较大儿童或青春期发病者,大多与黏液水肿相似,但伴有不同程度的生长阻滞。
3.黏液性水肿 出汗减少,怕冷,疲困,胃口欠佳,体重增加,智力减退,体温低。面部表情淡漠,面颊及眼睑水肿,面色苍白,贫血,皮肤呈象牙色,干燥,粗糙,脱屑而增厚,尤以手、臂、大腿明显,有非凹陷黏液水肿,眉毛外侧脱落稀疏而细,腋毛和脱落,指甲生长缓慢易脆并见纵横条纹,牙齿稀疏易碎,可出现肌肉松弛无力,心动过缓,心脏扩大,心包积液,严重者可致昏迷。
亚临床型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测清晨基础体温予以证实。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胶体铁,阿新蓝或胺蓝染色可检出少量黏蛋白,主要位于血管和毛囊附近。

全身黏液性水肿相关文章
全身黏液性水肿常用药品
  • 尿毒灵软膏

    通腑泄浊,利尿消肿。用于全身浮肿、恶心呕吐、大便不通、无尿少尿、头痛烦躁,舌黄,苔腻,脉实有力,以及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及肾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