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种植 癌细胞侵犯至浆膜外时,可以脱落至腹腔内其他器官表面,引起腹腔种植播散。腹腔种植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好发部位有大网膜、肠系膜、膀胱直肠凹、子宫直肠凹等,以盆腔道格拉斯窝(直肠子宫陷凹)附近较为常见;可以在阴道触诊时及硬结,也可以广泛种植于腹腔内,形成癌性腹膜炎。
- 血道播散 血道播散:结核杆菌侵入血流后经血道播散。若进入血流的菌量较少而机体的免疫力很强,则往往不致引起明显病变。如有大量细菌侵入血流,机体免疫力较弱时,则可引起血源性结核病。属于肺结核病类型之一。
- 巨大的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为一错误的命名,因为巨结肠改变不是先天性的。由于巨结肠的远端肠壁内没有神经节细胞,处于痉挛狭窄状态,丧失蠕动和排便功能,致使近端结肠蓄便、积气,而续发扩张、肥厚,逐渐形成了巨结肠改变。 有遗传倾向。
- 消化道憩室 消化道憩室病是指消化道的局部囊样膨出,有真性与假性两种。前者指全层膨出,后者仅有粘膜与粘膜下层而无肌层膨出,绝大多数憩室向消化道腔外膨出,极少数向腔内膨出,称腔内憩。多个憩室同时存在称为憩室病。本病见于全消化道,以结肠为最常见,十二指肠次之,胃憩室最少见。有症状或并发症的憩室病称为症状性憩室或憩室性疾病,需要治疗。
- 黑便 便血或黑便可称为黑便、便后滴血或鲜血便,血可与粪便混或不混,主要视出血部位高低、出血量多少而定。黑便提示出血部位较高(离肛门远)。不论哪一种出血,都说明 病变处血管有破裂,轻者为痔核、肛裂或黏膜损伤,重者可能是息肉、炎症、溃疡或肿瘤。
- 嗳气 嗳气,俗称“打饱嗝”、“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嗳气,在中医讲,属于“气机上逆”。
- 呼吸异常 人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安静时呼吸的洪都拉斯气量平均为500ml(300~700ml),每分钟通气量约8~10l。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概念人度的改变。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称为呼吸困难。是本节讨论重点。
- 腹泻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粪便的性状无异常也属正常范围。正常粪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 150-200 g,含水分50%-80%。腹泻是指粪便合未消化食物、脓血、摊液或脱落的薄膜。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3个月。 根据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程少于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便失禁等症状。
- 指甲呈筒形 指甲呈筒形指指甲的形状呈筒形的症状。可见于癌症晚期的病人。
结肠类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1.一般症状 绝大多数类癌体积较小时无明显症状,临床上也多在偶尔情况下发现。若瘤结长到一定大小或生长于特殊部位时,常可引起一些肠道功能紊乱、腹痛或不同程度的梗阻症状。阑尾类癌具有阑尾炎症状,临床多误诊为阑尾炎而手术。直肠类癌较结肠类癌可较早的出现便血、黏液血便或排便习惯改变。但这些症状均和同部位的大肠腺癌引起的症状无明显区别。因此临床上正确诊断有一定困难。
大肠类癌除一般和大肠腺癌相似的症状外,少数病例不论其瘤结大小,可出现一些特异性综合征称为类癌综合征。观察和研究有无类癌综合征,对临床作出术前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法有一定帮助。
2.类癌综合征
(1)阵发性皮肤潮红:一般发生于胸部以上,如颜面、颈部、上胸部等。表现为散在的界限清楚的皮肤片状潮红,一般持续2~5min,可自行消退,若时间持续较久(如数小时)还会变成紫红色,局部发生水肿,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皮肤潮红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劳或进食而诱发,是类癌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2)腹泻:腹泻多为稀便或水样泻,每天5~6次,最多可达20~30次,严重者导致水电解质失衡。腹泻常可伴有一时性腹痛,偶尔和其他症状同时出现。有些人腹泻发生于食后或清晨。
(3)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的症状:纤维组织增生常发生于浆膜或内膜,如腹膜、右心内膜(三尖瓣、肺动脉瓣)、胸膜、心包膜以及一些小血管的外膜等。由于上述病变,类癌病人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出现如三尖瓣或肺动脉杂音,胸痛等。
(4)气喘:常伴随腹泻或阵发性皮肤潮红而发生,一般持续10min左右,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关。
肠道类癌综合征是色氨酸代谢紊乱的结果。正常人只有1%的色氨酸被转化为5-羟色胺,类癌综合征出现时,病人体内可把60%的色氨酸转化为5-羟色胺。
肠道类癌出现类癌综合征时,往往伴有广泛的局部转移和肝转移,无肝转移的肠道类癌一般不引起类癌综合征。因为肠道类癌释放的活性物质都要经血流进入肝脏,被肝内大量存在的单胺氧化酶降解,故不发生类癌综合征。正常由肠道来的5-羟色胺65%在肝内代谢,33%被肺组织中的单胺氧化酶灭活,只有极少量5-羟色胺进入大循环,所以不致引起生理紊乱。类癌转移到肝脏时,类癌分泌的5-羟色胺就可直接进入肝静脉,流经右心入肺,肺在超负荷情况下不能完全把5-羟色胺灭活,使其进入大循环,引起类癌综合征发生。由于右心腔内5-羟色胺浓度较左心腔内高,所以右心内膜纤维组织增生较左心常见。
结肠类癌早期无症状,随着肿瘤的进展,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出现。但结肠类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结肠腺癌较难鉴别,术前诊断较困难。临床上在诊断结肠疾病时,应考虑结肠类癌存在的可能性,并根据需要辅以X线钡剂造影检查、B超、结肠镜检查等以帮助诊断。
病理检查,是目前对类癌重要的诊断方法,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一般不难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