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传染科 >> 皮肤性病科 >> 性病科

梅毒应该做哪些检查?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一期、二期梅毒和早期先天性梅毒应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损分泌物中的苍白密螺旋体,阳性者应见到有规律螺旋运动的病原体。暗视野检查简便、快捷而准确。一处皮损只有连续3次检查后仍未发现梅毒螺旋体才能判为阴性。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不适合用于口腔黏膜的损害,因为显微镜下见到的梅毒螺旋体无法与口腔中非致病的螺旋体区别。应注意检查前皮损部位不能外用抗生素,或使用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作为检查的载液。标本中已死亡的梅毒螺旋体可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鉴别。
2.血清试验 根据所用的抗原不同分为两类。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类脂质血清反应):用正常牛心肌的心磷脂(cardiolipin)为抗原,与梅毒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即反应素)结合,结合后发现凝集,生成絮状物为阳性反应。用于梅毒诊断、疗效观察和对复发或再感染的监测。方法有:
①性病实验室试验(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test,又称VDRL试验):该试验是1946年美国性病研究实验室创建的,故以该实验室命名。试验在玻片上进行,可以定性或半定量,低倍显微镜观察结果。
②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agin,RPR)试验:为VDRL试验的改良法,可使用血浆。原理是用未经处理的活性炭颗粒(直径3~5μm)吸附VDRL抗原。此颗粒若与待检血清中的反应素结合,便形成黑色凝集块,肉眼即可识别,不需低倍镜观察。试验在专用纸卡的反应圈(内径18 mm)内进行。此试验敏感性高,具一定特异性,而且经济、方便、快速,适合大规模筛选且能定性或半定量。
(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他成分作为抗原检查抗梅毒螺旋体抗体。这种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都高,用于证实试验,尤其适用晚期梅毒,但血和脑脊液行RPR试验均为阴性者。由于这类方法检测的是抗梅毒螺旋体IgG抗体,即使患者已经经过充分的治疗,IgG抗体仍保持阳性,所以不能用以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感染。
①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试验):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血清中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②梅毒螺旋体抗体微量血凝试验(MHA-TP):用梅毒螺旋体提取物致敏的红细胞微量血凝分析法检查相应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其滴度在1∶80以上则可判定为抗体阳性。此试验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而且方法比FTA-ABS试验简便,故应用广泛。
③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TPI):活的梅毒螺旋体加入患者血清,在补体参与下,梅毒螺旋体活动可受到抑制。
梅毒血清试验除技术性假阳性外,还有生物性假阳性反应。这些反应来自患者生理状况的变化和其他的一些疾病。一些非梅毒的感染性疾病可引起急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如麻疹、风疹、水痘、牛痘疹、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活动性肺结核、丝虫病、疟疾、锥虫病、鼠咬热、回归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但这些病的血清反应效价较低,且多在6个月内转为阴性。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FTA-ABS或TPI检测,结果为阴性。另外一些能引起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慢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麻风、肝硬化、结节性多动脉炎、Sjögren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桥本甲状腺炎、慢性肾炎、系统性硬化症、麻醉品成瘾(主要是静脉注射)、少数孕妇及老年人等。
能引起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慢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硬皮病、淋巴肉瘤、脑膜瘤、肝硬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结肠癌、接种牛痘、生殖器疱疹、糖尿病、成瘾、妊娠等。假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至终身。
有1%~2%二期梅毒患者的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如VDRL试验显示弱阳性、不典型或阴性结果,但将血清稀释后再检查反而呈阳性,这种现象称前带现象。原因是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过多,抑制了阳性反应而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一些梅毒患者表现为耐血清性,即经过抗梅毒治疗后,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在一定时期内不转为阴性。除部分患者是因为治疗量不足、治疗不规则、复发、再感染或有神经梅毒属于早期耐血清性耐继续治疗外,其余患者属于晚期耐血清性,即患者虽已得到足够的抗梅毒药物和足够的疗程,抗体效价并不降低。若继续给予更多的甚至无限期的治疗也无法降低血清抗体效价。对这部分患者应详细体检,排除神经梅毒后,停止治疗,定期随访。
3.脑脊液检查 用于检查神经梅毒。脑脊液细胞数升高,白细胞数≥10×106/L,总蛋白升高,α2脂蛋白、α2巨球蛋白、IgG特别是IgM升高。胶体金试验阳性,包括麻痹型或第一带型、梅毒型或中间型、脑膜炎型或末带型。抗心磷脂抗体试验阳性,但部分活动性神经梅毒可呈阴性反应。
组织病理:若诊断证据不足时,可从皮肤、黏膜或其他组织器官的损害取材,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如发现梅毒的特异性病变,则有助于诊断。各期梅毒损害的组织病理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膜炎及血管周围炎。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增生,最后导致血管腔阻塞。血管周围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晚期梅毒除上述血管变化外,主要为肉芽肿变化,可有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组成的浸润,中央因血管梗死缺血,可引起干酪样坏死。在愈合时出现成纤维细胞,形成纤维化和瘢痕形成。

梅毒相关文章
梅毒常用药品
  • 琥乙红霉素片

    扁桃体炎,咽炎,副鼻窦炎,支原体肺炎,婴儿肺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中外耳炎,牙科疾患,军团菌病,李斯德菌感染,白喉,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生殖泌尿道感染以及淋病、梅毒、座疮等。

  • 红霉素肠溶片

    1.本品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蜂窝织炎;白喉及白喉带菌者;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放线菌病;梅毒;李斯特菌病等。2.军团菌病。3.肺炎支原体肺炎。4.肺炎衣原体肺炎。5.其他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6.沙眼衣原体结膜炎。7.淋球菌感染。8.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9.空肠弯曲菌肠炎。10.百日咳。11.风湿热复发、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腔、上呼吸道医疗操作时的预防用药(青霉素的替代用药)。

  • 注射用新胂凡纳明

    本品为三价砷剂抗梅毒药,多年来用于治疗一期和二期梅毒,多与青霉素合并应用治疗早期梅毒,或用于青霉素治疗后的巩固期。此外尚用于治疗回归热、鼠咬热、雅司、热带嗜伊红细胞增生症及炭疽病。局部使用本品5%-10%甘油溶液,可治疗文生氏咽喉炎。

  • 新泰宁

    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胆系统感染及眼、耳、鼻、喉科等感染。本品也可作为外科手术前的预防用药。本品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慢性尿路感染,尤其伴有尿路解剖异常者的疗效较差。本品不宜用于治疗淋病和梅毒。

  • 大败毒胶囊

    清血败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毒热,血液不清引起的梅毒,血淋,白浊,尿道刺痛,大便秘结,疥疮,痈疽疮疡,红肿疼痛。

  • 注射用青霉素钠

    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 1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2 .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 .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 .炭疽。 5 .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 .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 .钩端螺旋体病。 8 .回归热。 9 .白喉。 10 .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 .放线菌病。 3 .淋病。 4 .奋森咽峡炎。 5 .莱姆病。 6 .多杀巴斯德菌感染。 7 .鼠咬热。 8 .李斯特菌感染。 9 .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