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妇产科 >> 产科 >> 精神病科

产后精神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产后精神病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众多研究认为其发病的相关因素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1.生物学因素
(1)产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其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分娩后胎儿胎盘娩出,血液中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于产后1周内可达到非孕期水平。此生理特点恰与PPD发病的高峰期相吻合。近来有学者采用小剂量雌、孕激素防治PPD取得了明显效果,这将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2)有研究显示产后HCG水平明显下降、催乳素水平迅速上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改变、甲状腺功能低下均与产后发生PPD有关。
(3)另有研究发现,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降低与产后忧郁症有关,而这类神经体质增加又与产后躁狂症有关。并认为产后β-内啡肽迅速下降,而α2-肾上腺受体升高与产后忧郁症也有关。
(4)本次分娩因素:临产时间较长、产钳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感染、泌乳不足或新生儿因素如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孕产期有并发症与合并症者产后忧郁症的发病率也增高。
2.心理因素 研究发现妇女在孕产期均有心理变化、感情脆弱、依赖性强等变化,故孕产期各种刺激都可能引起心理异常。除上述因素外,非计划妊娠、对分娩的忧虑、恐惧、胎婴儿的健康、婴儿性别非所愿,对成为母亲照料孩子的焦虑等均可造成心理压力。
3.社会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婚姻破裂或关系紧张、夫妻分离、家庭不和睦、生活困难、缺少丈夫和家人及社会的关心帮助、文化水平低、围生期保健服务少等均可能是PPD发病的诱因。
(二)发病机制
据研究,产后精神病与双相型情感障碍家族史、既往双相型情感障碍史、初产妇、丈夫支持不良等因素有关。说明产后精神病的发病与遗传、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缺陷、躯体因素及产后积累的激素变化有关。有人认为强迫型人格和不成熟人格妇女容易发生产后精神病。Wieck等(1991)提出了内分泌机制,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可通过产后即可采用刺实验来预测,产后脱水实验显示激素分泌增加的产妇最容易发生产后精神病。但该实验未能被Meakin等(1995)所重视。

产后精神病相关文章
产后精神病常用药品
  • 高抗素

    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尤其幻觉、妄想、思维紊乱以及激越、不安、敌意和攻击等症状。躁狂抑郁症的躁狂相。伴有精神运动性活动过度、激越、暴力和其它行为紊乱的精神发育迟滞。伴有偏执观念、意识错乱和/或定向障碍或行为紊乱的老年性痴呆。

  • 氯丙咪嗪片

    适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状态,包括内因性(单相型、双相性、更年期)、外因性(反应性、神经症性)、体因性(躯体疾病性、药物性)抑郁症状。

  • 盐酸羟嗪片

    1、治疗神经症的焦虑、紧张、激动等症状。2、治疗躯体疾病的焦虑紧张症状。

  • 甲丙氨酯片

    1、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缓解焦虑、紧张、不安、失眠等症状。2、治疗失眠症。3、治疗肌张力过高或肌肉僵直的疾病。4、癫痫小发作。

  • 复方地西泮片

    焦虑性神经症、慢性焦虑状态、惊恐症、肌紧张性头痛以及家族性、老年性和特发性震颤。

  • 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用于外伤性昏迷、新生儿缺氧症、儿童遗尿症、意识障碍、老年性精神病、酒精中毒及某些中枢和周围神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