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传染科 >> 五官科 >> 眼科
诺卡菌性巩膜炎相关症状
  • 角巩膜葡萄肿 巩膜葡萄肿是指巩膜连同葡萄膜一起状如葡萄的紫黑色向外膨出。其原因是由于巩膜的先天缺陷或病理性损害使其抵抗力减弱,在正常眼压或高眼压作用下,巩膜和葡萄膜向外膨出。根据膨出的范围分为部分角巩膜葡萄肿和全部巩膜葡萄肿。
  • 周期性发作的巩膜充血 周期性表层巩膜炎(periodic episcleritis)也称一时性表层巩膜炎(transient episcleritis)。多发生在妇女月经期。病变部位的巩膜表层与球结膜呈弥漫性充血和水肿,而呈紫红色。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时间短暂,常数小时或数天即愈。复发不限定于一眼或同一部位。一般常发生前巩膜区,无局限性结节形成。
  • 泪溢 泪溢是在泪液分泌正常的情况下,由泪道排泄发生障碍而引起泪液经睑缘溢出现象。迎风时加重。泪溢是泪道疾病的主要症状。泪道病是患者感到极为痛苦的常见眼病。泪溢应和反射性泪腺分泌过多所致的流泪相区别。
  • 巩膜水肿 巩膜水肿常见于巩膜炎。巩膜为一细胞与血管均少,大部由胶原组成的组织。其表面为球结膜及球筋膜所覆盖,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所以很少患病。据多数学者统计其发病率仅占眼病患者总数的0.5%左右。由于巩膜的基本成分的胶原性质,决定了其病理过程缓慢及所致的胶原紊乱难于修复。眼球是胶原的“窗口”,因此巩膜炎(scleritis)常是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眼部表现。
  • 角膜混浊 角膜是无血管结构的透明组织。透明是角膜组织的最大特征,是担负其生理功能的基本要素。一旦因外伤或有害因素影响,使其透明度丧失发生混浊,就会引起视力障碍。
  • 发烧 发烧(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特异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较易;但有部分发热患者,热程长,无特异体征,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约10%的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病程拖延数月,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1、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POAH),其次为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2、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腋窝温度36.5℃,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3-0.5℃,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为正常值。当舌下温度高于37.5 T,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以上,称为发热。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口腔温度测量,将体温朝放于舌下,闭口3~5min。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昏迷、呼吸困难、口鼻疾患及小儿。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直肠温度测量,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插人直肠3-cm,3-5min,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以下。
  •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一种保护性神经反射,通过咳嗽产生呼气性冲击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排出体外。
  • 眼球内积脓而失明 多由于眼球发炎,邻近结构化脓源蔓延,外伤及眼外肌手术感染等所致的球结膜下积脓,积脓侵入眼眶内或眼球内等,眼部病损反复发作,会使视力逐渐减退,甚至导致失明。
  • 睫状充血 眼部的充血发红是眼科患者常见的体征之一。常说的红眼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泛指眼结膜充血与睫状充血。结膜充血病变仅限于结膜疾病或有关的表浅刺激,而睫状充血则包括角膜、巩膜、前色素膜的疾病,常有一定严重性。
  • 红眼 红眼是指眼白发红。这是一种笼统的概念。球结膜和巩膜组织的血管在某种情况下出现扩张充血、淤血或出血时,即可呈现眼白发红。由于眼部各部分组织的血供来源不同,其表现的红眼形态也不一样,而反应的病变部位也不尽相同。因此红眼是许多眼病所共有的常见症状。临床诊断应进一步具体化,要了解引起红眼的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结膜充血代表结膜或周围附属器官的原发或继发疾病。睫状充血则代表眼球本身的疾病。如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充血性青光眼等。若血管本身病变或损伤破裂,则出血可积聚于球结膜下,称之为结膜下出血,其也在红眼的范畴之内。而局部淤血也可导致红眼。
  • 巩膜小泡 带状疱疹病毒性巩膜炎症常伴有结膜和表层巩膜小泡或角膜树枝状改变。
显示全部症状

诺卡菌性巩膜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诺卡菌最多见的全身表现是肺部感染,肺部是最常见的原发感染部位,其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有发热、咳嗽、体重减轻和呼吸困难或肺脓肿形成,少数穿过胸膜波及胸壁引起瘘管;20%~40%的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播散;其他播散的部位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肾、心、肝、脾、骨、淋巴结和眼。
巩膜炎:诺卡菌性巩膜炎为坏死性前巩膜炎,多与视网膜脱离硅胶垫压术有关。主要症状有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结膜囊分泌物和视力下降。眼痛程度严重、沿三叉神经分支放射,多影响睡眠,与巩膜炎症征象不成比例。发病初期视力无明显下降,随着巩膜炎症加剧,视力损害严重。体征包括:早期为巩膜炎症性斑块,呈局限性,病灶周缘反应比中心重。由于巩膜外层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病灶及其周围出现片状无血管区,受累巩膜可坏死变薄、葡萄膜外露。巩膜坏死呈进展性,若未及时治疗,巩膜病变可迅速向后和向周围蔓延扩展,甚至需摘除眼球。
诺卡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均为非特异性的,若组织刮片用缓和的Ziehl-Neelsen染色显示抗酸菌,则诺卡菌的可能性较大。没有抗酸染色细菌亦不能排除诺卡菌感染的诊断。目前尚无理想的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

诺卡菌性巩膜炎相关文章
诺卡菌性巩膜炎常用药品